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考滿分作文素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月下酒何苦,風中心何痛。江湖夜雨十年燈,明日秋風一萬重。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纏綿悱惻的低回處,在兩三點雨山前,七八顆星天外,人,如同簾外的乳燕,在風雨中幾度徘徊。
靈猴直立行走,百變為人,解放了手,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于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面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耽于享樂,害怕風雨。過分地溺愛生命,已使我們的生命疲軟無用;大量地糜費精力,已把我們的精力蛀蝕一空。僅一點苦痛,便使凌云壯志倒塌;只少許甜頭,就讓人間正氣消亡。戰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塵的書冊間漸漸發黃,乘風破浪的英姿于唏噓感嘆后更顯渺茫。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風蕭蕭兮易水寒”,這一份悲壯存于何處?“難酬蹈海亦英雄”,這一份豪情又歸向何方?蛙角蠅頭作戰場,迎來送往竟榮光;婦唱夫隨歌臺舞榭,追名逐利天暗地荒。誰在沙漠馳騁?誰在中流搏浪?誰在飛躍秦嶺粵關?誰在鉆研天圓地方?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明日巴陵道,風雨又兼程,這是老天饋贈給我們的人生。
人活著,總要有所追求!有一種日子你要不停地走,有一種時候你要不斷地奮斗!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央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于人性本能追求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瘋狂,他的心,時時刻刻追尋著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哪怕愛情路上布滿了荊棘。
問佛:為什么總有痛苦?
佛曰:沒有痛苦,無法體味幸福。痛苦其實是化了妝的幸福。
問佛:為什么下雪總在夜里?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央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追求中頻繁失誤,在放縱后盡享痛苦。
猴子不會退化,人類進步很大。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求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只乳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雖歷經風雨,飽嘗痛苦,依舊會滿身花雨又歸來……
落花人獨立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我在月下彷徨,寥廓江天萬里霜。
霜自冷其冷,月自光其光。這樣的夜晚無法不痛苦,這樣的時刻無法不惆悵。本想溫一壺月光下酒,誰知酒入愁腸,風乍起,卷起漫天憂傷。
一、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冷艷的嫦娥運起如椽之筆毫不收斂她的鋒芒,輕舞飛揚般在大地的臉上描出一層冰涼的秋霜,地上,是一片橘黃。
滿地的落花,滿地的橘黃。宇宙一隅,滄海一粟,微渺的我掬一捧落花,黯然神傷——那生命中的明麗與鮮艷又在何方?月的冷芒,刺得我無所依傍;花的橘黃,映得我心旌神蕩!
長夜漫漫,空山遙遙。霜月冷冷,落花飄飄。只有我踽踽涼涼地尋找,那失去的、飄遠的艷麗與美好,那微雨中飛翔的感覺和味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曾經的歡歌笑語轉瞬之間便化作了愁紅慘綠,“雙飛”的自在美好與“獨立”的落寞寂寥分明就是“得失轉眼間”的千古寫照!
天下事,不了是了;心中情,了是不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二、空山寂無人,明月來相照
花,零落一地;月,充滿寒意。
既然花開必有花謝,既然月圓必有月缺;既然擁有的終究會迷失,既然到手的最后要放棄,那就獨享這一片寂寞的空間吧,還有什么好希冀的?還有什么好珍惜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心寂寥,空有明月來相照。
誰言秋日勝春朝。仰天長嘆,禁不住淚水滔滔。
誰管滄海聲聲笑?只見落紅片片凋!
青山還是那座青山,只因失去了流水的縈繞,一切的崇高和偉大也就失去了價值;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只因沒有了星星的扶持,所有的溫馨與柔婉也就沒有了意義。
花自飄零水自流。水一直流,要流到什么時候,門前流水才西回?花不斷飄,要飄到什么時候,滿地黃花再重開?如果擁有的會長在,我會好好地珍惜和關愛;如果失去的會重來,我會默默地渴盼和等待。只是,還是否真能尋回那一往情深的對白?還是否真能得到那一如既往的精彩?
淚眼問花花無奈,剩我月下獨徘徊。
三、時空萬古在,花月只一載
沉沉的夜,圓圓的月。一切的記憶都被月光照耀得萬般洗練,所有的往事都被月光淘洗得分外明顯:花開時候的嬌艷,花落之際的決絕,都在剎那間如同月上樹梢頭一般浮上了我心頭。
花依然在飄。是啊,既然到了飄零的季節,又何必要沉吟“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既然失去了一段機緣,又何必一定要呆在原地慨嘆“屈指西風幾時來,不道流年暗中換”?
嘆不盡流年無數,望不斷芳草歸路。就算真的只能“桃源望斷無尋處”,又何需再去理會“錦瑟年華誰與度”?在心中存著“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曾經的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時空終會寂寞著萬古,花月縱然爛漫也只能綺靡一途。
只要努力付出,失去一枝獨秀,你會得到花團錦簇。
人,不怕糊涂,就怕執迷不悟。
既然錯過了月亮,又何必要錯過群星呢?
重要的是趕緊上路。
落花人獨立,立一紙憑證證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寫照;微雨燕雙飛,飛一種理想想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美好。
落花是個好,微雨是個好,好的質地在于能夠獨立思考:得又何喜,失又何悲?人生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所作為!
總有一片天地是屬于你的。
總有一段辰光是屬于你的。
總有一顆星星是屬于你的。
他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扎下了根。于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里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愿,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后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帶您去看花海
昨日之時,你教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云。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下帶著我忙農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活,笑瞇瞇地翻過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說:“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一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著把破舊的傘,肩上騎著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說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里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著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綠色的裙擺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里,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么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么荷花夏天開?為什么……”“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著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說:“那要等囡囡長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悵,這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著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著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瞇著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說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機里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說:“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訴你荷花有哪些藥用價值哦。”我揚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里,自然也在這里,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
盡賞自然,盡得清歡
蘇軾有言:“人間有味是清歡。”漫賞春光,流連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內?品味自然的滋味,親近自然,投身明麗山水,如畫風光盡享生命清歡。
怡情自然之樂,遍賞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淵源。東晉謝公隱于東山而不仕,會稽秀麗山水中,留下他瀟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響于林間。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與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總有牽掛心中的山水情懷,山水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鳴與深長情誼。
親近自然,感悟自然,從中獲得的是心靈的洗禮與靈魂的豐盈。王摩詰隱居終南,行到水窮處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談笑無期。與清風明月共*,與花草蟲鳥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獲得人生的徹悟,再無煩惱困頓,靈魂純粹而明凈。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無法滲透,實則身處其中,便能獲益無窮。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國,一塊藏傳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們深信自然有靈,皆與自然和睦而居,在這里只有純凈的山水滋養人心,人們接受明媚陽光最無私的饋贈,臉上洋溢著安寧的笑容。自然,其實觸手可及,每個人都能夠對話自然,感悟自然的無限生機與平靜安寧,靈魂自然受到洗禮,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饋贈。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觸摸,身處其中,這本身更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高致的精神美學。福樓拜曾寫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時看日出……”惜時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將晨曦之降視若盛世,按時靜賞。原來,當那晨光穿過天幕,仿佛朦朧如蛋殼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鮮純凈的時刻。靜坐窗前,那是自然對生命的致禮。正如王開玲曾說:“做精神明亮的人。”親近自然,每一縷晨光的意義,代表著自然的張力與生機。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贈予,豈不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明亮樂觀的精神美學?
現代社會的紛擾喧鬧中,人們更應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讓自然之美洗去浮華與疲憊,詩意地棲居。王國維曾說:“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華,擺脫生活的煩惱與疲憊,投身自然,尋覓生命最純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調,盡享塵世清歡。
春風飛揚,春意浩蕩,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歲月在春*中蘇醒。愿親近大自然,遍賞春光爛漫,生命芳香彌漫,清歡相伴。
用眼去看,用心去聽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通過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感知自然的途徑參差多態,或打開電視欣賞色彩鮮艷的熒屏,或輕點鼠標瀏覽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認為,惟有走出房間,走進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聽,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無限魅力。
通過虛擬的信息網絡途徑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嘗不可。隨著信息多元化的發展,身處網絡信息時代的我們只需輕輕按動手中的電視遙控器或是鼠標,只要是我們想看到的信息和圖片,都將毫無保留得展現在我們眼前。正如網友侃言:“如今的每一個人都是身處茅廬而心知天下的諸葛亮。”形形的自然風光當然也無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人們坐在舒適的家里便知曉南極企鵝的生活習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廣闊無垠,清楚四川九寨溝的風景怡人。這種種體驗都是前人無法想象的。
然而,虛擬的網絡途徑只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發上或電腦桌前,你也許可以知曉南極企鵝的生活模式,卻無法了解身處天寒地凍的環境中,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如何抗爭自然給予的挑戰,是如何書寫生命帶給它們的壯歌。躺在舒適的床上,你也許深知無邊的沙漠帶給探險者們的種種艱辛與困難,但無法體會那炎熱的空氣給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給人帶來的絕望。正如你觀賞著眼前九寨溝的斑斕色彩,卻永遠無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與拂面而來的清風之柔和。由此可見,僅從虛擬的途徑了解自然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進大自然,與它擁有一個心貼心的擁抱吧!當你踏進綠綠的草地,自然給你的不再只是一張翠綠的圖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機勃勃的小動物樂園。當你走進寬闊的大森林,自然給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獸的畫像,而是地球之肺給人帶來的清新空氣和舒適的蔭涼。比起在網絡中源源不斷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僅收獲了自身親歷的難得體會,而更多的是自然贈予人類的無限美好。還在等什么?難道要放棄掉那用再多的金錢都買不來的自然厚禮嗎?而只有通過自身經歷的途徑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禮物的厚重與美好。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里開滿鮮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里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并不規則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綻放剎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那么正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耀眼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斗的英姿與之對抗,那么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的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當作是一次挫折,那么這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放大痛苦,于是十幾年后,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英雄堅貞不屈的氣節。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面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一種詮釋。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選擇。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后,面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后,面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缺少滋潤它的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難題,要想讓我們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斗。這樣,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更為深刻的意義!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上帝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泰戈爾
獨自躑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頭,你是否在為生活的不順而將痛苦放大……其實人生中挫折與痛苦時常有之,但調整好心態,以正確的方法面對挫折與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態,遭遇挫折不應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應學會調適心弦,坦然面對。晚年遭受貶謫的蘇軾面對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煙雨任平生“,正視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煉了東坡的豪放詞風。身受腐刑的司馬遷,生遭盡世人的白眼,死無顔面對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內心痛苦郁郁而終,但平靜的心境與堅強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個為民寫史的華夏史官,《史記》永表后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卻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常人難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與理智為自己折了一只船,將自己擺渡到宇宙,與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可見遭遇挫折時以一顆平和的心正視以減輕痛苦,不但不會使人生陰晦,而更能在踐志后迎來人生的柳暗花明,并為社會為歷史作出自己的貢獻。
其實,翻開史冊,遭遇挫折便將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終者亦比比皆是。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終餓死南山,人皆稱其節義,我獨見其固執頑冥,不知事國實為事民的道理,讓易朝之痛奪去生命;視屈原為偶像的賈誼,屈于長沙,日日咳血,知子歸啼血,終于郁悶而終……他們的事例,讓人聞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對,以曠達的心及時調適,戰勝痛苦,風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往事越千年,你我已無法去改變,而平凡的生活中人們面對人生的挫折,而表現出的坦然亦值得慰藉心靈。那扇著扇子趕著蚊蠅的小販與同行的調侃,那滿手油污的修自行車師傅的送給顧客的問候與微笑,那清晨騎著自行車送牛奶的人口中傳出的有力的哨聲……都讓我們感到親切而溫暖,他們的生活中有著多少的不堪重負,會遭遇多少挫折與痛苦,但是他們依然匆匆,像懸崖邊的樹告訴你我這如草芥一樣的生命種子可以在挫折與痛苦中生得如此堅強與美麗。
朋友,不要讓挫折蒙蔽雙眼,不要讓痛苦充塞心靈,“一蓑煙雨任平生”讓你我共勉。
化苦藥為甘霖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市,而我嗷嗷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面對人生變故,喪妻之痛,莊子何其解脫。
偉大的騷客屈平,懷著對楚國無限的哀痛和熱愛,自沉于汨羅江水。后人哀之敬之,推崇備至。我卻不以為然,我熱愛《楚辭》,每讀到《涉江》《離騷》《九章》常感激涕零,感謝屈原將自己的苦痛花作藝術的瑰寶光耀千古。然而我常想,如果屈大夫不投身汨羅江,還會有怎樣的華采篇章呢?我又設想當秦兵壓境,楚國危難之際,屈大夫如果健在會否如田單般振臂一呼,擊退強敵,保住云夢之地?然而這畢竟是我的空想,屈大夫在楚王昏庸,奸佞陷害下,不勝悲痛化為汨羅英魂,令我輩嗟嘆。
同為偉大先賢,面對人生挫折,生命變故,莊子和屈原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人生就是在與不斷的挫折,遭遇為伴。愛情失意,愛侶早逝是挫折;親人遭難是挫折;事業失敗,商場虧空是挫折;考試名落孫山是挫折……遇到挫折,難受、痛苦是必然的。然而如何面對挫折,不同的態度往往決定你的人生走向。有的人會將挫折無限放大,如果挫折是一個小球,在他眼里會是整個地球;如果是一滴水,在他心里會化作大海。除了痛苦還是痛苦,,于是沮喪、懊悔甚至絕望。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一役,幾乎全軍覆沒,他只身逃到烏江,后面漢軍窮追不舍,此時一個小舟,一個仰慕項羽的艄公就是他擺脫敵軍的千載難縫之機遇。可是霸王已經被懊悔痛苦壓垮了,他眼里不是逃生的機遇,東山再起的契機,只有江東父老的白眼嘲諷,眼里只有黑色的宇宙,沒有一點光亮,他用寶劍劃破了吼管,只見那一剎那寶劍的閃光。
一、明確出題者給出材料或者話題(題目)的本意
不是為了為難學生,而只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寫作思維的原點,讓他們把原點作為跳板,能跳得更高更遠,其作用在于給標題作文和給話題作文一個原點,給材料作文一種生活場景,其中包含若干原點,供考生選擇。當然,思維距離原點越近,越容易符合題意,越不容易寫出新意;思維距離原點越遠,越容易寫出新意,越不容易符合題意。
二、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首要任務,時刻不忘“育人”
不要為了作文而作文,而忽視了我們最應該注重的學生對社會的感悟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例如,2012年北京課標卷“最美看山工老計”的故事入選了北京市高考作文,使全社會再次聚焦這位默默無聞的看山工。在現實中,像老計這樣默默無聞奉獻一生的人數不勝數,那些長年工作在一線的人,哪一個不是這樣,守著清貧和艱苦,默默地用辛勤的勞動干著自己最本質的工作?我們該怎么做呢?我們可能對老計獨自巡視的堅守贊佩有加,給他鼓掌。可是鼓掌之后呢?老計還是那個老計,這難道是我們這個和諧的社會需要的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是看出了老計的“堅守、奉獻、責任、使命、尊敬”,該是多么的悲哀啊,我們正在培養著多么“冷漠的一代”啊!
三、作文的目標是為了寫出新意,打動讀者的
老舍說:“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你熟悉的就是源源不斷的素材。而我們現在盲目做的卻是用自己背的大量的陌生的素材擠掉自己所熟悉的。例如,2013湖南高考滿分作文《紙梯》中寫的“不知何時開始,你竟變得愛說重復的話,愛隨手關燈。你開始變得邋遢,變得一久坐就體痛,變得爬上三樓都會體力不支……”的父親,不就是我們的父親么?正是因為作者自己的真切的感受深深地打動了閱卷老師。
四、“術業有專攻”,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用心去感悟
例如,2013湖南高考滿分作文《宿命》,那只戰勝了自己的宿命擁有勇敢的靈魂的豬,應該就是作者平時看到那些可憐的豬進而思考的結果吧!是那個一直聆聽海子心聲的考生才能連續寫下以海子為素材的《轉折――十個海子的復活》,他說的“你用最慘烈的方式,用最痛苦的吶喊,喚醒了沉睡的眾人。你成為真正的大地之王……”是作者真正的感悟,因為之前沒有任何人給予海子這樣的評價。
每年這個時候,對于眾多學子來講,都是備考最為緊張的時候。敏感的同學,已經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一起床時間越來越早,熬夜時間越來越長,各種娛樂活動越來越少,所有這一切只為給自己將來的考試增加幾分勝算,因為誰都知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尷尬。于是,在這寒冷的季節里,我們也應該為明天做更為充分的準備。
而作文備考,是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一道繞不過的坎,也是很多同學心中的痛。2008年高考,江蘇省把高考作文分值提高到70分,這是繼上海、福建高考作文70分之后又一個加大作文分值比重的省份。面對這種情況,有更多的專家建議,應該繼續加大高考作文分值的比重,把高考作文分數提高到80分,90分,甚至120分。所以,作文備考,對每個將要參加高考,乃至以后要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都顯得異常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因為作文成績差而留下終生的遺憾。
作文備考要重點注意以下兩點:
備考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素材準備不可或缺。因為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物”,不管立意如何新穎,題目如何炫目,開篇如何精彩,一旦言之無物,那你的作文將是彩色的肥皂泡,華而不實;將是騰空的氣球,經不起壓力的考驗。歷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也證明,運用新鮮素材的作文往往更容易得到高分。
備考話題。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很多事,這些事或新鮮,或有趣,或嚴肅,或殘酷,它們都是話題,這些話題也是高考作文命題專家關注的焦點。他們或從這些話題中提煉考點,或挖掘出這些話題背后的現象,引導考生關注社會、人生,以期考查大家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例如,就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我們至少可以從中提煉出十幾個寫作話題,比如“道德”話題、“誠信”話題、“責任”話題、“人性”話題、“良知”話題、“清醒”話題、“食品環保”話題、“監管”話題、“明星代言”話題、“公平”話題、“真假”話題等。當然,這些話題也是我們寫,作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