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炮工安全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隧道,明挖暗做,超淺埋,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U45 文獻標識碼:A
一、 工程概況:
新建廈深鐵路福建段龍嶺隧道起訖里程為DK50+215~DK53+684,隧道全長3469米。其中在DK50+776~+788段12米為超淺埋隧道(埋深2-4m),原設計是采用明洞施工方法施工。該段屬于自然沖溝,地理位置位于群山深處,僅有一條羊腸小道人員步行能夠到達,無交通條件,且溝內常年有水流通過,當地百姓在此處蓄水養殖,旱季水量較小,到汛期及臺風季節,山體匯水均積于此處排出。結合施工進度安排、便道條件,溝內常年積水情況及施工安全方面綜合對比考慮,經比選決定采用明挖改為暗挖法施工。
二、 暗挖工法特點:
考慮到該段地層圍巖較硬,為強~中風化黑云母花崗巖,地表無外力荷載受壓,要求在不擾動周邊坡體、洞頂地表穩定的情況下,地表累計沉降量≯30mm,洞內地下滲水、地表滲水量較小,及現場作業情況的考慮,選擇臺階法+臨時橫撐工法施工(見圖1),如發現沉降變形發生較大變化時,采用加臨時豎撐支撐等相應加固措施。
圖1 隧道橫縱向示意圖
三、適用范圍:
適用于地表超淺埋深段、人工填土、地表有較小量水流、積水及穿越居住地建筑群等地段淺埋隧道。
四、工藝原理:
根據工程地質、埋深、地表水流量變化,地表沉降量變形情況,選擇隧道施工過程最不利工況,進行模擬計算分析,制定及優化設計、施工參數。
淺埋施工采用超前小導管及支護鋼架、系統錨桿、 鎖腳錨管、臨時橫撐、臨時豎撐組成支護系統。將開挖面分成4個部分,分部開挖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建立圍巖支護體系、地表、洞身監控量測系統,掌握施工過程的動態變化,根據地質報告分析、現場地質情況分析,優化調整挖護技術參數,確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工藝
1、地表處理
如圖示,先于左線線路中線左側15米處的自然沖溝上游設置擋水墻,
A、擋水墻厚度1.5米,高3米,基礎埋置深度不下于0.5米,并設置臨時直徑為300mm,分流管排水。
B、地表改溝完成后,對線路左下游各15米范圍內自然溝槽的雜草、虛土進行清理,沿溝采用C20砼鋪砌,并與隧道中線左側8.5米、右側9.5米處溝槽鋪砌底部設置1.5米深砼垂裙,垂裙范圍內敷設φ22雙層鋼筋網,網格間距25×25cm。垂裙外側溝砼鋪砌厚度為40cm,采用C20耐腐蝕砼澆注,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cm,保證以后溝內自然水流沖刷。
C、地表自然溝槽砼鋪砌加固處理完成后,拆除臨時擋水墻,順接恢復原地表溝過水能力,洞內施工亦不受地表水流影響。
根據現場沖溝地表覆蓋層處理情況來看,處理完成后最低標高值距洞頂開挖面高度為-30cm,考慮到后期隧道爆破擾動因素、防排水質量情況,制定地表處理采用60cm厚鋼筋混凝土覆蓋保護層,混凝土一次澆注成型,拱頂開挖界限侵入地表層部位,地層鋼筋只布設縱向,橫向鋼筋在該處斷開,便于后期超前小導管布置施做。
2、超前支護體系施作
根據地表水流沖刷外露巖面情況,該部位巖層為強-弱風化花崗巖,巖體節理稍發育、質較硬、呈巨塊狀分布,另外根據地表沉降最大變形量要求施工總沉降量不大于30mm的要求,綜合確定超前小導管施作參數為:鋼管長度5米每根,直徑φ42,布設環向間距0.3米,每環50根。分為仰角傾斜5~15度雙層布置,搭接長度為1.5米,小導管安裝完后及時進行注漿,以固結拱部圍巖及阻止地下水滲流到洞內。
注漿材料可采用水泥漿,當圍巖破碎、地下水發育時,為調凝需要,可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漿液,漿液強度不小于M10。
小導管采用熱軋無縫鋼管制成,管壁須鉆注漿孔,呈梅花型布置,前端加工成錐形,尾部長度不小于30cm,作為不鉆孔的止漿段,注漿力一般為0.5-1.0MPa。按照先護后挖的原則,超前小導管應在隧道拱部開挖前施作,實現超前小導管的作用,并確保安全。
3、 爆破參數選定
根據該段淺埋暗挖的施工特點,以及地表上方線路方向30米范圍以外均有專業養殖戶居民居住,現場施工嚴格控制開挖進尺,采用微震控制光面爆破技術,合理選擇周邊眼間距和最小抵抗線,輔助炮眼均勻交錯呈梅花形布置,周邊眼、輔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眼加深20cm,采用乳化炸藥、塑料導爆管、非電毫秒雷管起爆、電雷管引爆,周邊眼用小直徑藥卷間隔裝藥,輔助眼和掏槽眼采用連續裝藥結構,所有炮眼用黃泥堵塞,周邊眼堵塞長度不小于20cm,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一般周邊眼采用導爆索起爆,以減小起爆時差。
將掏槽區盡量靠近斷面底部不大于5cm,以增大掏槽爆破時爆源至地表的距離,減輕掏槽爆破對地表層的震動影響。掏槽所在區域每炮循環進尺為0.8米,中間每炮循環進尺0.6米,起爆順序為:掏槽孔-主炮孔-輔助孔-光爆孔。
4、暗洞施工作業順序
臺階法加臨時橫撐適用于淺埋段或斷層破碎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保持合理的分部開挖斷面尺寸及進尺速度。上下臺階長度控制在15米以內,并盡量縮短各部臺階長度,現場采用短進尺、弱爆破控制爆破規模,減少對地表層的擾動,超挖應控制在50mm以內,不得欠挖。
施工工序(參照圖1所示),在上一循環段的超前支護防護下,弱爆破開挖①部,緊接施作①部臺階周邊的初期支護:初噴砼,架立鋼架,鋪設鋼筋網,并鉆設徑向錨桿后復噴砼至設計強度,架設①底部的工18臨時橫撐。
弱爆破開挖②部,緊接施作②部臺階周邊的初期支護:初噴砼,接長鋼架,鋪設鋼筋網,鉆設徑向錨桿后復噴砼至設計強度。弱爆破開挖③部,施作邊墻初期支護。弱爆破開挖④部,施作隧底噴射砼,必要時在墻腳處設置臨時橫撐。在滯后④部一段距離后灌注⑤部仰拱與邊墻基礎。
待砼達到初凝后,灌注仰拱填充⑥部至設計標高根據監控量測結果分析,確定二次模筑襯砌施作時機,拆除臨時橫撐,利用模板臺車一次性灌注⑦部襯砌。
當鋼架拱腳下沉或內移時,可以加大工18橫向支撐的矢高,并在拱腳增設斜撐。施工臺階長度根據施工機具條件情況確定,一般不大于10米,且仰拱至掌子面距離不大于30米。
開挖和初期支護供需銜接緊密,各部工序環節以 “短、平、快”的基本要求合理組織安排、緊密配合。開挖排險完成后立即對開挖面進行混凝土初噴,同時支護鋼架在加工廠提前預制完成,拱部鋼架按三節拼裝,拼裝接頭時嚴格按要求上緊連接螺栓及連接墊板,連接鋼板與鋼架密貼,并對接頭焊接牢固。
5、監控量測
施工中宜將量測工作作為關鍵工序列入現場組織,對地表沉降變形、支護體系的穩定性進行判別,其主要目的在于確保現場施工安全及結構的長期穩定,驗證支護結構效果,確認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的準確性,為調整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據,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間,監控爆破開挖對周圍環境、居民心理、結構物的影響程度等,保證安全。地表沉降觀測點按垂直線路方向橫向間距1.5米,縱向間距5米,布設17個地表下沉降觀測點,洞內圍巖監控量測點按縱向5米間距布設,量測數據有較大變化時必須加密量測頻率,并設專人觀察洞內圍巖,支護變化情況,并將量測數據分析及時反饋給施工負責人。
表1.現場參控測量
地表沉降觀測為淺埋暗挖段施工主要量測重點內容,目的為必須確保對周圍居民生活居住、洞內施工人員的安全,地表下沉量測的測點應與水平凈空相對變化和拱頂測點布置在同一橫斷面。地表下沉量測應在開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處開始,直到襯砌結構封閉、下沉基本停止為止,量測頻率應和拱頂下沉及水平凈空變化的量測頻率相同。
監控量測應及時根據量測數據繪制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拱頂下沉時態曲線及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拱頂下沉與距開挖工作面的關系圖,和控制基準值進行比較,對初期的時態曲線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拱頂下沉及水平相對凈空變化值。
6、二次襯砌
仰拱施作以6~12米為宜,嚴格控制超挖,鋼架嚴禁懸空,基底清理不得有虛渣、積水,支護、鋼筋、模板工序緊密銜接,鋼筋接頭焊接必須滿足要求,砼施工嚴格控制配合比,砼采用輸送泵泵送施工,灌注時應兩邊對稱進行澆注,一次成型,嚴禁分幅施工。配備足夠的施工人員機械,保證砼振搗到位,止水帶安裝須順直,埋設深度須滿足要求,接頭搭接部位采用熱熔焊接平順、牢固。砼面收平采用刮尺、木抹第一次按標高收平,待40~60分鐘后采用鐵抹二次收面。
拱墻二次襯砌施工前對支護面外露錨桿頭、鋼筋頭進行削平、打磨,防止刺破防水系統。對滲漏水量較集中部位,埋設環向盲管,予以分流,鋪掛防水層時注意防水層接頭搭接質量,保證防水層質量。鋼筋施作時注意對防水層的保護,加強防水層的檢查,發現有破壞、刺漏部位,按要求進行修補。襯砌模板臺車須有足夠的剛度,模板定位加固牢固,復核各部位尺寸是否正確。二襯砼施工采用泵送施工,澆注時兩側對稱澆注,振搗采用人工振搗棒伸入窗口振搗,及模板平板振搗器搗固到位,施工員在窗口觀察。封頂砼泵送壓力宜適當加大,由前一模搭接接頭向模板端頭一段一段向前趕,保證拱頂砼密實。
六、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組織結構和安全質量保證體系,明確各級施工責任人員。
2、施工前召開安全技術交底會,對全體施工人員做好安全專項技術交底培訓工作,做好施工過程安全注意事項教育工作。
3、詳細制定施工安全各種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5、施工中嚴格遵循《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
6、配備足夠數量的安全用具、用品。
7、由項目負責人、安全總監、專職安全員帶頭做好安全巡查工作,全員做到自律自規、相互監督,將安全時刻放在每個人心中。
七、結束語
隧道淺埋明挖改暗挖施工,降低了施工征地、用地、征遷工作,縮短了施工工期,減少了施工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降低了明挖后造成的高邊坡施工的重大危險源,為淺埋隧道施工積累經驗。本段施工從開始穿越至襯砌結束僅用了十天便順利通過,減少了工、料、機、臨時設施的投入,暗挖法也為本項目從工期到投入創造了較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龍嶺隧道設計圖》,成都,2008
2、薛吉岡《客運專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應用指南》2005.北京
3、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雙線隧道復合式襯砌(有砟)》,成都,2008
4、鐵道部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路隧道監控量測額技術規程》TB10121-2007,
J72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