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值周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品德;探究
本人結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組織學生進行以“珍愛生命,延伸價值”為主題的探究活動,現將主要做法介紹如下,與大家交流探討。
一、探究背景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處于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著一些偏差。他們的獨立意識與逆反意識同步增強,往往對“自尊”很看重。如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二、探究目的和重點
探究目的:讓學生懂得多彩的生命構成繽紛的世界,生命需要互相關愛;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他人的生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感恩他人,不斷延伸自己的生命價值。
探究重點:永不放棄生的希望;活著的價值;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探究過程
(一)第一階段:調查?收集?體驗(第1~4周)
1.教師任務
(1)設計情境,了解學生的求生知識狀況。
(2)設計情境,讓學生大膽設想,反省每個人的價值。
2.學生任務
(1)為別人做一件好事,體會感受并記錄下來。
(2)照料一種家禽或種植一種花草,把每天的心得體會以寫日記的形式記下來。
(3)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當別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4)調查、收集同學中存在哪些不珍愛生命的言行并提出合理建議。
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確實需要幫助時教師再參與。
(二)第二階段:整理?反饋(第5周)
1.教師任務
統計學生問卷調查情況,個別訪問學生,記錄整理學生的體驗感受,歸類整理學生的生命日記。
2.學生任務
及時上交各種材料,反饋在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惑以及自己的解決措施。
(三)第三階段:分析?歸納(第6周)
1.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達成共識
2.師生合作歸納常用的求生知識
(四)第四階段:引導?升華?踐行,把情感變情操(第7、8周)
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確實有困難時教師再參與。及時溝通,排除障礙。
1.查找閱讀,解決問題
學生上網查找閱讀“小悅悅事件”“最美媽媽吳菊萍英雄事跡”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英雄事跡”,并解決以下問題。
(1)你如何看待拾荒阿婆陳賢妹的行為?她的身上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如果事發時你也在現場,你會向陳阿婆一樣做嗎?為什么?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2)吳菊萍和張麗莉為救他人而身負重傷,她們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2.分析語錄,交流感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3.欣賞歌曲,情感共鳴
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4.升華
什么樣的生命最有價值?為什么?
5.行動
記錄自己珍愛生命的做法和感悟,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持之以恒,把珍愛生命的情感自然上升為道德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恩他人,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五)第五階段:總結?表彰?反思?創新(第9周)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形成對生命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奉獻自己,不斷延伸自己的生命價值。
表揚先進者,鼓勵落后者,共同成長。
作者/鄢永玲
我校地處西部較偏僻的農村,但高效課堂研究已進入結題階段。我們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了嗎?答案只能是:“我們正在高效課堂的路上?!比绻覀兌寄茉趯嵺`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實踐,再反思……我們一定會更好、更快地走向高效課堂。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美國學者波斯納說:“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課堂反思并從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彼岢鼋處煶砷L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北師大教授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葉瀾教授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笨梢?,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結合我校在農村初中高效課堂策略研究中的實踐,我談談教學反思策略。
一、明確教學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學中的困惑和不足之處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對永恒的矛盾,教師預設的可能情況和生成的不確定性,總是在課堂這個實踐的平臺上演繹著一幕幕“前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交響曲。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困惑之處,改進和優化之處。對課堂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反思,有利于消除困惑,吸取教訓,少留一些遺憾,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高效課堂。
2.教學中的亮點和成功之處
課堂教學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總有亮點和成功之處。如:充滿吸引力的導入;達成教學目標的方法;因偶發事件產生的瞬間靈感,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獨到而有特色的小實驗;富有創造性的板書;學生的一些獨特的見解等。將這些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會增強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更快地發現教學的規律和真諦,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讓我們的課堂更快地走向高效課堂。
3.教學中的環節和細節之處
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是否合理、過渡自然;講解、提問、討論是否切合學生實際;課堂是否表面熱鬧,華而不實;媒體使用是否切實,有助提高課堂效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一些細節,往往對整個課堂是否流暢,是否高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教學中的環節和細節之處,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地走向高效課堂。
二、懂得教學反思的方法
1.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就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再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于自己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
2.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觀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要研究專家的教學思想。近年來我校提供機會讓各學科教師“走出去”,參加全國的教學研討會。“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這是教師走近名家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
3.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一得或教學日記;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后反思,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后質量分析,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也可以以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還可以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分析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與缺點。
4.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教師個體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才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我校開展了集體備課,分學科分年級上展評課,集體觀課、評課等教學研究活動來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興趣 教學
1 引言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手段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自然就會提高。
2 做好初中語文興趣教學的方法
2.1 提高自身的素養
學生喜歡老師,才能喜歡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如果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就不可能將這門課程學好,作為老師,從接手學生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你。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一手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知天文,曉地理,通古今,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適時的示范與展示,學生就會從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過程中產生興趣。同時老師也應該注重自身資源的沉淀,琴棋書畫雖不用特別精通,但應該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你展示給學生的舞臺越大,學生學習的空間也會更廣。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會產生。
2.2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教學,用心幫助學生、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歧視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課后,老師要經常與學生接觸、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生活問題等,指導他們總結知識、改進學習方法。情感在教育過程中起巨大的調節作用,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應,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這種情感還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賴,使老師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另外要讓學生真正喜歡老師,喜歡老師的課程,老師就得真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幫助、引導、感化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绷己玫膸熒P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收到預期效果。
2.3 組織活動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組織生動的競賽或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挑戰欲,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常用的形式有:
(1) 表演,學生有強烈的表演欲,在課堂上讓他們各小組分工改變課文內容,讓課文以劇本的形式出現,由學生來分角色表演,不僅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文字,而且鞏固了課文內容,加強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梢杂媒巧堇[的文章體裁比較多,可以是戲劇,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小說。如《范進中舉》一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胡屠戶兩次給女婿賀喜的神態動作,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一人物的認識。
(2) 辯論,學生之間互相辯論,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邏輯能力,還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們在辯論中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展現自己的才華,同時還可能讓老師發現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學習《楊修之死》一文時,可組織一場辯論,探究楊修之死的原因。辯論題如下:關于楊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歸之于楊修,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種觀點?正方: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反方: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3) 角色換位,有時候可以讓學生當一回老師。比如對于課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來完成。有些自讀課也可以讓學生試講,不過應選擇一些行文淺顯,結構清晰的自讀課文。試講前,老師應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學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試講者自己備好課,寫出詳細的教案,老師再檢查,指導修正不足之處,然后由學生進行講課。講完后,組織全班學生互動,從講課內容和講課技巧兩方面進行做出評價。經過“備課—講課—評議”的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感。
2.4 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走入課堂,錄音、錄象、幻燈以及多媒體等現代電化教學手段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讓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來,動起來。有利于引起審美愉悅,增強學習興趣。如在講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可以制作展現皇帝愛穿新衣的“癖好”,騙子的陰謀詭計,他們吹噓自己所織出的衣料的“特性”,他們在織布機上的“空忙”情景,大臣、官員和皇帝察看織布情況時的心理動態,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識破的過程等通過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嘴臉形象地刻畫出來,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和理解。
3 結論
總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興趣教學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就看我們如何去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課題的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資料】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措施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被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學實踐表明,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很差,包括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只能在紙上或者在試卷上做實驗,但當進入實驗室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情況就很不理想了。為改變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是成才的先兆。學生有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例如,在上緒言課時,我一般是避開課本,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我拿出一塊用60%酒精溶液浸過的手帕,做“燒不壞的手帕”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疑惑中,接著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讓學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學生歡欣不已,繼而驚訝,提出疑問:“是真的牛奶嗎?”老師搖頭。進而把學生情緒推向。其后講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就要學好另一門基礎自然科學。這時老師用課前準備好的氫氧化鈉溶液,向掛在黑板上的一張白紙噴液,兩個醒目的大紅字“化學”躍然紙上。至此,使學生感到化學學科的奧妙無比,趣味無窮,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二、把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試驗
現行教材中的實驗大都是驗證性實驗,我們在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實驗模式,讓學生主動操作、探索,得出結論。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我改為探索性實驗,在教學中首先進行預習點撥:一氧化碳能與氧氣反應,它能否像氫氣一樣奪取氧化銅中的氧呢?兩者還原氧化銅的裝置是否相同?請同學們先思考下列問題,再設計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裝置:(1)通過的一氧化碳能否都與氧化銅完全反應?(2)如何使未反應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氣中?(3)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4)應將氫氣還原氧化銅的裝置作哪些改進?繪出改進圖。指導學生聯系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推理、設計裝置,然后請兩位學生上臺連接儀器,老師最后歸納總結。又如:學到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教材中指出:實驗室常用鋅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制取,為什么不用鎂、鋁、鐵、銅等金屬及濃鹽酸、濃硫酸做原料呢?啟發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思路,然后由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實驗探究,記錄實驗現象,討論得出正確結論,并向全班學生匯報本組的結論。教材中還有許多實驗可改為探索性實驗,如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酸、堿、鹽的性質實驗等等。通過探究活動,不僅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而且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設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我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編排,即每一小組中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深刻,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將這些具有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時,我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裝配一套裝置,要求組內各同學互幫互助,相互配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并積極轉變角色,以促進組內同學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實驗中所面臨的問題,以此達到學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動手,個個有收獲的目的。由于各組的儀器不盡相同:有的是試管、廣口瓶,有的是錐形瓶、平底燒瓶,有的是單孔橡皮塞,有的是雙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組學生設計的裝置多種多樣,并由組內表達能力好的“推銷員”介紹裝置的優點,由全班同學評價。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心里由衷感到高興,激發了興趣和創造熱情。
四、開發“家庭小實驗”
“家庭小實驗”是豐富學生化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值得大大提倡。實踐證明,學生是很樂意參加各種活動的。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受到很多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發展。第一,依據家庭條件鼓勵學生在家里進行實驗,不僅有很好的學習效果,也受到學生的歡迎。給學生提供可探究的問題,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動腦思考,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第二,努力設計出在家庭中可以進行的簡單實驗,使學生能在家獨立地進行探究,是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奇妙的化學世界”有效方法。由于家庭小實驗從設計到準備、操作、觀察、記錄、結論等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擺脫了課堂上或實驗室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家里自制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劑的主要成分為生石灰,如旺旺雪餅包裝袋中的“干燥劑”。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約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干燥劑”,用筷子攪拌,靜置。并在玻璃杯口上放一玻璃片,通過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的現象得出生石灰與水反應時放熱的結論(家里沒有玻璃片時可用小鏡子代替)。另外還可以做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實驗。
在化學教學中加強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的聯系,“土洋結合”,充分利用實驗代用品開展實驗課,這樣不僅能獲得多種多樣的實驗材料,充實我們自己的實驗室,而且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陽丹(1989-),女,湖南雙峰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陽丹,劉娟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反思有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者型、專業型、研究型的教育者。英語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尋求解決方法,有利于自身專業的發展,也有益于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本文通過反思筆者教學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試圖找到相應的解決策略,來指導未來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反思;學習興趣;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4-0004-02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對自己所接觸的教育教學現狀和教學實踐進行認真的反思,才能實現問題發現、分析、解決的有效統一,這也是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的魅力所在。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的有效的開展,好的教學方法是其基本保障,要使教學活動不斷的取得進步,就必須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將善于總結與善于應用有機地進行統一。
作者在實習期間,實踐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環節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發現一個還沒有正式走上教師行業的師范生確實存在很多不足,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希望對未來的教學有得當的幫助。
一對于教學反思的界定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育者針對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經驗總結,以期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的活動[1]。就其重要性而言,教學反思是有效詮釋新課程教學內涵,尤其是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學反思貫穿于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可以說整個教學活動都需要教育者適時的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應該立足教學實踐,通過對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斷探討,進而使得其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得到提升,促進教師自身全面發展的過程[2]。
就教學反思的目的而言,它是通過對教學設計的再設計從而實現教學設計的創新與升華。反思可以使教師將自己在教學中真實、具體、鮮活、生動、可信、實用的感受轉化為教學的第一手資料,將這些資料儲存起來,可以為今后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和借鑒。經過長期不斷的教學反思,厚積而薄發,教師也將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從而提高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提高自身素質。
二對教學反思的內容的界定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敝挥袑嫵赏徽w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才能夠將教學的實際效果的最終目標實現,也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
1.在單詞教學中實現變單一為多樣,變死板為生動
對于單詞教學必須重視對教學語境的有效把握,如在教授million這個單詞的時候,以幾張圖片(一些百元人民幣)作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直觀感知,首先演示一張百元人民幣,圖片下面示意one hundred yuan,接著演示10*百元人民幣、100*百元人民幣、10000*百元人民幣,不但復習了hundred和thousand這兩個單詞,從而也推出one million yuan這個詞組。從第一印象開始就對他們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然后再通過“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這樣的例句加深學生對這些表示數詞的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新目標(人教版)的教材詞匯量大,單詞越來越難,這使得教學的難度增加了,但這又是教學目標所要求的。那么我們該采取什么方式來講授單詞呢?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拼圖法、數字游戲、單詞接龍游戲等并沒有過時。在這些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如果教師再輔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借助課件、圖片、動漫等手段,可以使單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被引出,既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印象進而提高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把英語對話教學引入到生活中,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學習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英語,還不能開口說英語,有的只能是紙上談兵”,這成了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的反應。在英語教學中我一直跟學生強調學習語言是用來說的,十分重視學生對對話的理解和運用,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多年學習的習慣很難在短時間被改變,還是不習慣開口。
如:
A: Look. This old man had a million dollars, and he gave it to charity.
B: Wow!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A: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give it to medical research.
這個簡單的對話,在初學時學生的回答情況令人滿意。但是,在第二天復習課上,當我要求學生重新組織一個對話時,效果卻不盡人意。對于這個對話中包含的虛擬語氣語法不能運用自如,有的學生甚至不能開展對話。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通過情景創設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放在英語教學氛圍的營造中十分重要。這需要教師從單詞教學開始直到對話獨立運用,整個過程處處注意創設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操練過程中,教師的要求應該以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確定,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學生自由搭配取代以往的前后桌或者同桌同學固定的操練方式,將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混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實現分層教學。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做示范,反復操練,進而避免出現好學生越好、差學生越差的兩極分化現象。
3.在英語課堂中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某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學完后能用文中的短語或句子描述人的性格。在描述人的性格時難免出現傷害個人感情或自尊的語句,為了避免類似情況,我只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描述對象,簡述他人性格中值得自己學習的方面。
有位學生是這樣寫的:Linjie is a monitor. She is hard-working. She is happy to help classmates in English. She wants to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for further study. She never gives up easily. I must learn form her.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堂高質量英語課的前提。這樣通過表揚他人的長處反襯自己的不足,不僅保全學生自己的面子、開展了自我教育,還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一位出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一種深厚的友誼。教育首先應是溫暖的,有人情味的。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擁有了愛心和熱心才會真正的擁有責任心,要使師生之間心靈相通就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所以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深入學生,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學生的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做到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當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也是少不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批評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誠摯的愛護和幫助。
4.改變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
新版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有其顯著的特征,這主要體現它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要通過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接受轉變為探究,將被動轉變為主動,將個體學轉變為合作的學習。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對已有的教學方式產生偏見,也不能對此拋棄,必須明確的是,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建立在對已有的學習方式批判繼承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超越也是一種繼承。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著有效化邁進?對此,我認為首先要進行改進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教材內容、生活實際、學生學情、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體,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典型性。還要考慮到,在引導學生解決設計的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了應有的發展。其次,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一定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完成,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進行及時的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再次,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使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而發現不足找出可改進的地方,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結語
教學反思有助于英語教師來更有效的使教學過程合理化,英語教師通過對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適時的思考和研究,不斷的運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自己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的改進,有利于教師的自身成長,也能夠更有效的促進英語教學的高效化。反思為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可稱得上是一片沃土,為教師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潮流。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教學反思[EB/OL]./view/914520.htm.
[2] “教學反思”反思些什么 [EB/OL]. /content/3061716.
[3] 郭建軍.對初三英語教學的思考[J].現代閱讀,2012(5):104.
[4] 李鳳敏.初中英語教學反思[J].學周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