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教學地理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做好課前準備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熟練掌握地理教材,尤其要對教材中的圖表、案例等進行梳理,使知識理性化。同時,教師還要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總體把握教材,知道所講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與舊有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真正融會貫通,為教學做好準備。如果廣大地理教師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其教學則會游刃有余。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在學習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為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轉變舊有的教學觀念,變課堂主宰者為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對于某些對照地圖指認地形、交通線等內容,教師可放手讓學生獨自完成,或者結合某些地理知識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地圖、制作地理模型等,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此外,為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圍繞某一地理問題展開討論,通過相互交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冷鋒和暖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冷鋒與暖鋒對天氣的影響展開討論,如此一來,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提升了課堂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三、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問
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對教學效率的提升起著關鍵的促進作用。高中地理教學同樣缺少不了有效的課堂提問。好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誘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教授有關“海水運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如果學生無法解答,教師可提醒學生結合南亞季風來考慮,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升課堂效率。此外,如果問題難度過大,學生就會無從入手,因此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在講解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如果直接提問地球的普通性,學生往往答不出來或回答不完整。這時,教師完全可以適當降低問題難度,把問題分解,通過提問八大行星公轉方向、軌道形狀、軌道傾角等來引導學生得出地球的普通性。實踐表明,這種“分解式”的課堂提問,打開了學生思想的閘門,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助力。
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地理課要活起來,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加以調動。例如,教學“云貴高原”一般包括云貴高原的位置和分布、地形和氣候特點、多民族雜居的原因和現狀三部分內容,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不講這些內容,而是運用抒情的語言描繪云貴高原的美麗風光,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那兒旅游?”學生們一致回答“想”,然后教師繼續說“要去那兒旅游,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容易地被調動起來了。接著教師可以出示教學地圖,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農村初中生家里很少有地圖,因而對地圖很好奇,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如果不加以引導興趣很快就會消失。通過引導,學生對地圖產生了興趣,教師還可以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有了逐步認識以后,就應該給他們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別,講解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這些基本要素。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變得輕松愉悅。
二、善于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
傳統地理教學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看到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如果教師不注意調節,地理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改變了教學的陳舊模式,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例如,學習“云貴高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形,讓學生找出云貴高原的位置。在講解云貴高原分布時,也可先讓學生在畫面上觀察云貴高原分布在哪兩省境內,了解云貴高原中的“云”指的是云南,“貴”就是貴州,然后進一步觀察出云貴高原地形自東向西升高這一特點。由于采取了形象化的手段,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活潑。
三、善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地理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分組討論和合作學習,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能力。例如,關于氣候類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不同氣候類型的差異。另外,針對目前的世界氣候大會,讓學生對環保與氣候等有關地理問題展開討論與辯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動力。又如,運用比較法也可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與綜合性的特征,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尋找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
一、地理活動教學的操作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不是教師的追隨者,而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地理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交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組織活動,從而提高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教學中,教師以“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好”為正方辯題,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辯論、傾聽、補充觀點和依據、總結陳詞,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技巧。
2.開放性原則
教師要改變地理教學拘泥于教材、局限于教師視野的做法,樹立全新的課程觀,以開放的心態接納新知,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習,能積極參與、主動分享、互相交流,形成共同發展的學習氛圍。
3.互動性原則
一、上好地理首課,激發學生興趣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這是學生對地理課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第一束火花,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鉆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我在上第一課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細節:老師問“我們的床都是安放在房間里的,而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人卻把旅店的床位安放在屋頂上,大家說為什么呀?”接著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氣氛十分熱烈。
二、優化導語設計,引發學生好奇
初中學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精心設計課堂引言,用生動形象的描述等手段,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導入新課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種,根據教材內容,我最常用以下幾種:1.以故事導入新課如在講授“時區和日界線”一課時,可以用一個小故事引入:4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太太憑著一張中獎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遭到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定,中獎領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對老太太說:“這張廢票3000美元賣給我吧。”老太太心里想,這張廢票反正無用處,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著廢票馬上乘飛機從馬紹爾機場飛往檀香山,1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當地時間是4月9日11時。中年人以3000美元買到的中獎彩票一下飛機就向檀香山花旗銀行領到了8000美元。死票復活,這是怎么回事?上飛機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飛機變成了4月9日,難道時光可以逆轉?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要揭開這個奧秘。通過這樣的導入,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2.以音樂導入新課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適宜的音樂導入新課,對營造氛圍、激發情感等大有裨益。在講我國的季風氣候時,就可以讓全體學生先齊唱《黃土高坡》,緊接著提問:“黃土高原的西北風和東南風是怎么回事?西北風和東南風不是相反方向的風嗎?”從而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以著名景觀導入新課運用圖片、錄像、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地理風貌,領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風土人情,然后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例如,在觀察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錄像片后開始埃及國家的學習;可先介紹文學名著《巴黎圣母院》,然后開始學習法國的地理;可先展示紅場和克里姆林宮的圖片,再學習俄羅斯地理。4.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埃及地理時,可以問“灰塵吹來”的謎底是什么(埃及)來導入新課。導之有法,導無定法。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因而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只要運用恰當,就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總之,上課伊始,就要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
三、精選時事新聞,增強時代信息
一個地理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地理專業知識和其他學科的廣博知識,還要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大事,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我們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日新月異,改造自然的豐碩成果不斷涌現。這些新出現的地理事實材料,地理課本是很難及時編入的。為使地理課常教常新,及時反映現實,地理老師就要不斷地對新材料進行搜集、學習、積累和整理。隨時將四化建設和改造自然的新成果、國內外重要的時事新聞等,補充到應講的內容中去,這樣就可以給舊地理知識注進新鮮血液,增強學生的新奇感。時事新聞中的每一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環境相聯系。結合時事新聞,講授地理知識,不但能使學生逐漸養成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大事的習慣,而且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
一、初中地理教學拓展的基本含義
一般來說,初中地理教學拓展包括了課堂中的教材知識拓展和課堂之外的地理專題知識拓展。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拓展來說,我們可以總結定義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的教學中,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和依據將老師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相聯系和結合,然后找到適當的實例進行探討論證、實踐探索以及追因索果。這種將課文內容中的規定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經歷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建立和培養。
二、影響地理知識課堂教學拓展的因素
1.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拓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新課改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理念,個體差異、思維認知能力、心理和生理年齡這些客觀因素直接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拓展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要對方法、事例案例和過程進行選擇,唯此基礎上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兼顧和不同程度的發展,才能使地理教學得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2.教師的素質對課堂教學的拓展起著關鍵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