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法律思維法治探討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律思維法治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法律思維法治探討論文

      摘要

      作為一名研習法律的學生,或者說一名法律實踐者對屬于我們獨特的法律思維方式的探討一直在繼續(xù),但是對于法律思維方式真正的內(nèi)涵的研究卻仍然處于一種被忽視和落后的狀態(tài)。在我國當前所提倡的法治社會的大的背景之下,法律思維方式更突顯其重要性。學生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現(xiàn)擬從法律思維方式的具體的模式形態(tài)、法律思維方式的內(nèi)在的獨特性、法律思維方式在法治背景下的現(xiàn)實意義等方面進行淺析,以期望能引起與老師和同學們的共鳴,進而達到大家對法律思維方式重視的目的。

      關鍵詞法律思維方式獨特性法治意義

      一、法律思維方式具體模式形態(tài)的分析

      有關思維和思維科學的研究,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便在我國蓬勃展開。而對于思維問題的重視,則可推溯于自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以前的整個西方哲學傳統(tǒng)。以這樣的背景而論,中國法學界目前對“法律思維”問題的關注似乎顯得姍姍來遲。法律思維可從思維方式的視角來理解,它注重的是人們站在法律的立場,思考和認識社會的方式和慣性;它更強調法律的固有特性、法律自身運作的文化積習和性格。法律思維方式是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在現(xiàn)代法制國家中,法律思維方式的根本問題是用法律至上、權利平等、社會自治等核心觀念來思考和評判一切涉及法的社會爭議問題。

      法律思維方式的具體形態(tài)表述如下:

      (一)以權利和義務為分析線索

      法律思維方式應表示為追問權利和義務的合理性、理由及來源,從而定紛止爭。法學的研究對象是法和法律現(xiàn)象,法學思維始終以權利和義務的分析與探索為核心,這是區(qū)別法學研究與非法學研究的根本所在,也是學習和研究法學問題須臾不可離開的指南,是法學研究者與法律工作者同為法律人的共同標志。

      (二)合法性優(yōu)于客觀性

      與日常生活的思維方式不同,法律思維方式強調合法性優(yōu)于客觀性。這意味:

      1、面對未查明的客觀事實,也必須做出一個明確的法律結論。

      2、已查明的事實,也可以被法律證據(jù)規(guī)則排斥,而不會引起預期的法律后果。

      3、在某些情況下,法律允許以虛擬事實做裁判根據(jù),而且不允許以客觀事實來對抗虛擬事實。

      (三)普遍性優(yōu)于特殊性

      法律規(guī)則必須具有普遍性,因為法律從根本上說體現(xiàn)了普遍的規(guī)律性,是一門規(guī)范性的法律科學,它強調普遍性的優(yōu)先地位。

      (四)程序優(yōu)于實體

      法律對利益和行為的調整是在程序當中實現(xiàn)的,程序是法律制度的生命形式。因此,現(xiàn)代法治從根本上要求人們通過合法程序來處理具體法律條件。違反程序的行為和主張即使符合實體法規(guī)范,也將被否定,不能引起預期的法律后果。總之,程序正義是制度正義的最關鍵部分,程序優(yōu)于實體。

      (五)形式合理性優(yōu)于實質合理性

      對于社會正義而言,普遍的規(guī)則正義或制度正義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離開了規(guī)則、制度正義,就不可能實現(xiàn)最大化社會正義。因此,現(xiàn)代法治理論普遍要求形式合理性優(yōu)于實質合理性。

      (六)理由優(yōu)于結論

      法律思維的任務不僅是獲得處理法律問題的結論,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能支持結論的理由。尤其是當一個法律問題有兩個以上理由和結論時,應優(yōu)先選擇最好的理由得出最終的結論,同時,這種理由必須是公開的、有法律依據(jù)的和有法律上說服力的,它應當使法律游戲的參加者和觀眾理解:法律結論是來自于法律邏輯的結果。

      (七)人文關懷優(yōu)于物質工具主義

      法律因人而生,為人類的進步文明的社會生活服務,必須堅持以人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的培育,而不僅僅是物質工具主義的實利科學,因此,所有的法律都必須符合人性。

      總之,學生認為:法律思維方式是不同于以利與弊為判斷中心的政治思維方式和以成本和效益為分析中心的經(jīng)濟思維方式以及以善與惡為評價中心的道德思維方式的。

      二、關于法律思維方式獨特性的內(nèi)在觀察

      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特有的思維樣式。它以內(nèi)在構成要素的獨特性而區(qū)別于其他思維方式。其獨特性表現(xiàn)在法律思維要素、致思趨向、運思方法、思維視野、思維架構等方面。明確法律思維方式諸種構成要素的特征,對于我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和法治社會的推進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法律思維要素的獨特性

      法律思維由多種因素組成,其中法律思維主體和法律思維對象是最主要的兩個方面。法律思維方式的獨特性首先就在這兩個方面反映出來。

      第一,法律思維主體的專門性、共同性。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yè)者(法律家)和法學研究、傳播者(法學家)共有的智慧資源,是伴隨法律專門化而形成的維系共同體的內(nèi)在精神力量。所謂法律專門化,即出現(xiàn)專門從事法律事務的人員和專門的法律機構,表現(xiàn)為相對獨立的法律機構的運作。由于社會分工的細化和法律職業(yè)的專門化,人們之間的專業(yè)屏障日益加大。社會已經(jīng)從大多數(shù)人能夠對案件的理解和判斷發(fā)展到對職業(yè)外的世界茫然和無知,他們壟斷了法律的理性認識活動,法律思維成了這個共同體共有的意義世界。

      第二,法律思維對象的規(guī)范性、實證性。法律是法律思維的對象之一,而規(guī)范性和實證性是當代法律的基本特征。規(guī)范性、實證性的法律發(fā)展史亦是法律思維形成的歷史。法律演進的歷程是由非規(guī)范性到規(guī)范性、由非理性到理性、由非實證性到實證性的過程。昂格爾曾把法律規(guī)范化和實證化的歷程概括為三個階段:即習慣法、官僚法或規(guī)則性法律、法律秩序或法律制度。他說:“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講,法律僅僅是反復出現(xiàn)的、個人和群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式,同時,這些個人和群體或多或少地明確承認這種模式產(chǎn)生了應當?shù)玫綕M足的相互的行為期待。我稱其為習慣法或相互作用的法律?!彼J為習慣法不具有公共性、實在性和準確性,因此這個階段的法律思維還缺乏確定性的對象因素。隨著國家與社會的分離和社會共同體的解體產(chǎn)生了官僚法,它“由一個具有政府特征的組織所確立和強制的公開規(guī)則組成”國家法的準確性與實證性,使得法律成為被思考的問題和以法律作為思考社會問題的尺度越來越具有可能性。法律發(fā)展到第三個階段即法律秩序或法律制度階段,它不僅具備公共性和實在性,而且具備普遍性和自治性。法律規(guī)范化和實證化的過程的完結,為法律思維提供了對象性的因素。法律思維對象的實證性和規(guī)范性,是法律思維方式區(qū)別于哲學、藝術等思維方式的標志之一。哲學思維對象是一種應然狀態(tài)的真理或本質。

      (二)法律思維方法的多重性

      思維方法是人們在思維活動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是思維主體與思維對象相互作用的聯(lián)系和中介。關于思維方法的層次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是三層次說,即思維方法分為個別的具體科學思維方法、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哲學思維方法;另一種觀點是四層次說,即思維方法分為個別的具體科學思維方法、一般科學思維方法、邏輯思維方法和哲學思維方法。無論是三層次說還是四層次說,都是按照思維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抽象程度來區(qū)分的,亦即它們之間是一般、特殊和個別的關系。如果按照這一標準,法律思維方法應當屬于具體科學思維方法。但思維方法作為人類精神生產(chǎn)工具是一個由多層次方法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所構成的系統(tǒng),各層次的方法之間不是截然分離而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在法律思維領域不可能形成一種完全不同于其他思維方法、或與其他方法毫無聯(lián)系而只適合法律思維的方法。法律思維方法從體系上看,顯示出多重性的特征。演繹、歸納等邏輯的方法,經(jīng)濟分析、社會心理分析方法等科學方法,辯證邏輯和因果關系等哲學方法在法律思維領域(法學研究領域和法律實踐領域)都被廣泛地應用。

      (三)法律思維時間視野的回溯性和空間視野的有限性

      法律思維視野包括時間視野和空間視野兩個方面。法律思維視野在時間上的特征表現(xiàn)為回溯性,“遵循向過去看的習慣”。決定法律思維在時間上回溯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推動法律思維起動的法律問題的過去性。一個具體的思維活動的發(fā)生是由于出現(xiàn)了有待于解決的復雜的涉法問題,這些問題是在過去發(fā)生的,要解決它,就必須在法律上“再現(xiàn)”過去發(fā)生的問題。第二,思考涉法問題的依據(jù)即法律規(guī)則的既定性。法律思維只能從既定的規(guī)則或從存在的先例中尋求法律理由,規(guī)則和先例都是在過去的時間里形成并適用未來問題的。第三,程序的既定力和自縛性。程序的既定力和自縛性表現(xiàn)為,一方面經(jīng)過程序而做出的決定被賦予既定力,除非經(jīng)過法定的高級審級程序才可被修改。尤其是“先例機制迫使決策機關在今后的活動中保持立場的一貫性,碰到同類問題必須按同樣方式解決,造成同樣結果?!绷硪环矫?,程序開始之際,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但決定勝負的結局是未定的。這給國家留下了政策考慮的余地,給個人留下了獲得新的過去的機會。隨著程序的展開,人們的操作越來越受到限制。具體的言行一旦成為程序上的過去,雖可以重新解釋,但不能推翻撤回。一切程序參加者都受自己的陳述與判斷的約束。事后的抗辯和反悔一般都無濟于事。法律思維在視野空間上的特征表現(xiàn)為有限性。一方面,法律思維空間視野的有限性是由法律思維的空間維度造成的。一般來說,一個具體的法律思維活動如法律推理活動是在法律規(guī)則、法律事實和法律程序所構成的框架內(nèi)展開的。(1)法律規(guī)則的適用是有空間范圍的,即它只能在特定的空間范圍內(nèi)有效,國內(nèi)法一般在國家主權所及的領域內(nèi)生效,國際法律規(guī)則也只在締約國家適用。法律規(guī)則空間范圍的有限性必然使得法律思維主體養(yǎng)成在特定的地域空間和特定的理論空間思考的習慣。(2)法律事實是發(fā)生在具體時空條件下的客觀事實。要再現(xiàn)、查清這一事實必須以當時的時空為界限,這就限定了思維的空間范圍。(3)法律程序的框架是既定的,法律活動必須在程序所允許的空間維度內(nèi)進行,例如訴訟法關于起訴與受理的空間范圍的規(guī)定是不能違反的。另一方面,法律思維空間視野的有限性也是與法律和政治的密切關聯(lián)分不開的。作為一枚硬幣兩面的法律和政治既是不可分割的,也是相互滲透的。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政權性質滲透于法律之中造成法律的巨大差異性,同時也影響不同國家法學理論界將研究視角集中于本國領域。另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傳統(tǒng)。法律思維主體往往以本民族的語言來表達思維成果。語言的空間范圍的局限性即不同空間語言交流的障礙也是造成思維空間有限性的一個原因。

      三、法律思維方式在法治背景下的現(xiàn)實意義

      任何一種思維方式的產(chǎn)生總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相聯(lián)系,法律思維方式也不例外。近年來,人們對法律思維方式問題的關注緣于法治觀念的興起。正是法治建設呼喚法律思維方式。我國目前正逐步走入法治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是時代的強音。許多人尤其是法律人對法治投入了大量的情感,盡管人們對法治的理解還不完全一樣,但關于法律的大量信息標志著人們越來越重視法律。法律思維對法治發(fā)展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辯證法的角度看,這種意義可歸納為兩種:一是技術性的,即法律思維以觀念和方法形態(tài)為法治開辟道路,指明發(fā)展方向;另一是教育性的,通過人們學習了解法律思維方式,由其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心靈,從而對法律生活發(fā)生影響。具體來說,這兩個方面的意義主要是通過下述三個渠道發(fā)生:(1)關于法律思維方式的研究為社會提供了法律知識和法律價值觀念。而這些知識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人們的理性思維,增強人們抵御野蠻和專制的能力,推進人們行為的理性化。野蠻行為和專制思想是隨著法學知識的增長而節(jié)節(jié)敗退的。這可以說是法學家對法治的最大貢獻。(2)當法律思維成為習慣性思維后,會引發(fā)人們對行為合法性的日常考究。法律規(guī)范作為法律思維方式的規(guī)定性預設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了標準。當法律思維成為思維定式,人們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以法律規(guī)范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如此,法治精神的實現(xiàn)也就為期不遠了。(3)法律思維方式蘊含著法律知識、價值和方法等,因而它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也會發(fā)生很大影響。在傳統(tǒng)觀念中,法律僅僅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這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是有道理的,但從法學的角度來看則是有問題的。如果法律人也把法律當成工具,就不可能形成對法律的信仰,也就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價值投入到法律職業(yè)(包括法學研究)之中。正是由于法律人把拓展法律知識、研究法律方法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社會中的其他人,才使得法律的生命有了載體,有了其發(fā)展的原動力,也才有了所謂的法律人生。

      參考文獻:

      [1]鄭成良:《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維論綱》,載于《法制日報》2000年4月。

      [2]張維真:《現(xiàn)代思維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昂格爾:《現(xiàn)代社會中的法律》,吳玉章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4]鄭成良:《法治理念與法律思維》,載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4期。

      [5]陳金釗:《法律思維及其對法治的意義》,載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6]張文顯:《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7]鄧正來:《法律人講座系列》,載于《當代法學》2006年第3期。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黄网站wwwwww|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