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口腔護理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如今我國一些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口腔醫療模式已逐漸向“四手操作”甚至是“六手操作”轉變,對口腔專科護士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而衛生職業院校每年培養的口腔護士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專業師資力量的匱乏。我國現行的衛生職業教育領域的專業劃分上口腔護理屬于護理專業的方向性學科,因此很多學校口腔護理的任課教師都是護理系教師,這一部分教師所熟悉的是臨床護理領域,而對于口腔專業理論卻知之甚少,這種跨學科領域的教授對待口腔這一專科特點非常突出的專業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理想效果的,這樣教出的學生在口腔專業知識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往往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和肯定,還需要上崗前的口腔知識再培訓。我建議學校安排口腔專業和護理專業教師共同承擔口腔護理課程,還可適當聘請口腔醫療單位的護理人員做兼職教師,這樣既可以保證護理平臺上的專科特色,也達到了良好的工學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能學為所用,符合口腔護理市場需求。同時,有口腔醫療單位的專家參與教學研發,既有利于學校教育把握辦學方向,也可以對教學工作、教學成果有科學和客觀的評價,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除了師資力量的不足,我國目前的專科學校教育的弊端在口腔護理這一專科教學中顯現的尤為突出,我們的教學習慣于“理論課”“實驗課”這種固定的形式,成績考核又多以筆試成績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不利于培養技能型人才。而口腔護理對專業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要求極高,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所以應在學校教育或是專科培訓時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實踐操作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用理論知識指導技能操作,這樣才能達到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
在國外,口腔護士執業范圍劃分也非常清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口腔輔助人員包括不能進行操作的人員(口腔技工、口腔護士和口腔預防人員)和可以進行操作的人員(口腔治療士和口腔衛生士)兩類。而我國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口腔專科護士的執業范圍,因而多數口腔醫療機構把許多護士工作范圍以外的任務(如臨時冠橋的制作、X線片的拍攝甚至是齦上潔治)也強加到護士身上,使得口腔專科護士工作量過大,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降低。另外,國外的口腔護士收入可觀,以英國為例,一個初級牙科護士的年工資約為19~22萬元,而我國口腔專科護士平均年工資僅為2.5萬元左右,工作量遠遠高于國外的同等職業者,收入卻僅為其十分之一,這也是很多人員不愿意選擇從事口腔護理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提高工資待遇,規范執業范圍是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口腔護理行業的關鍵。
造成口腔專科護理人員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國內沒有口腔護士資格認證體系。國外的專科護理資格認證體系十分健全,也很嚴格,比如,想要從事口腔護理工作就必須且只需取得口腔護士資格證,這樣對相應的從業人員也就有了法律約束和身份認定。那么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和培訓機構就可以根據有關的政策法規選擇有實效的課程體系和教材、教參,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而我國現行的護士資格認證只針對臨床護理人員,沒有專科護士資格認證體系,這就意味著從事專科護理的人員只有在取得了臨床護士資格后才能從事護理工作(其中包括專科護理),這既造成了技術資源的浪費,又不利于專門人才的培養。學校教育首先要滿足國家素質教育的大政方針,又必須以護士資格證的通過為導向,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只能縮減專科護理的學習內容,因此學生難以在走向社會后實現理想的崗位對接,不能滿足專科護理的崗位需求。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應加快出臺專科護士資格認證政策,用以引導專科護理培養體系的健全發展。綜上所述,建立健全口腔護士資格認證體系、規范其執業范圍和技術規范,完善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制度是口腔護理專業逐步走向成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作者:呂波單位: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在沖洗的過程中應防止誤吸,保證氣囊充氣,氣囊充氣時用測壓裝置測定壓力,臨床上通常以注入的氣體剛好能封閉氣道,聽不到漏氣聲后再注入0.5ml氣體為宜,一般注入7~10ml氣體,保證氣管與氣管導管之間的縫隙處于密閉狀態,以防止沖洗液誤吸。
評價指標①VAP的發生率,VAP的診斷標準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關于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標準評定[1];②每日監測4次體溫;③每天進行血常規查WBC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值;④每3日肺部X線檢查1次;⑤口腔護理前后采用無菌痰液收集器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微生物培養、分離、鑒定,比較細菌種類和數量的變化;⑥口腔并發癥(口腔黏膜糜爛、口腔潰瘍、口臭)的臨床觀察時間為10d,10d內停止機械通氣者,則觀察期至拔管后48h。
統計學方法全部數據整理、核對后由雙人錄入計算機,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果
組VAP發生率、X線檢查、痰培養及口腔并發癥比較。
組體溫、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比較。
1口腔專科醫院預防醫學的特點
1.1診室多
口腔病人大部分在門診接受治療。以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為例,計有口外、牙體、牙周、矯形、正畸、特診、兒科、預防、中醫粘膜、急診、種植等12個專業科室,4O個口腔治療急診室,共有口腔綜合治療機302臺。
1.2器械手機用量大,消毒頻率高
為治療需要,需要消毒的小器械、手機量大,而且要求周轉快,否則會延誤治療。在這方面與其它專科相比有其特殊性,采取每日從供應室一次取回消毒物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該院日門診量平均達2450人次,每個病人均需要準備好經滅菌消毒的小器械及手機。因條件所限,不可能全部使用一次性器械,只有增加消毒頻率,提高手機、器械使用的周轉率,才能滿足臨床需要。根據測算,口腔門診治療一位患者,平均耗時30rain,并使用兩支高速渦輪手機、一支低速手機。每消毒一批手機平均耗時30rain。
2口腔醫院預防醫學護理工作極其重要
護理部對護士進行口腔治療過程中誤吞誤吸、急癥處理等急救技術培訓不夠;各門診科室器械獨自清洗消毒,未集中到供應室統一管理,未達到《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要求[6];護士長很少參加口腔專業知識系統培訓,護士長素質達不到現階段口腔專業發展和三級醫院評審對護士長的要求。
培訓方法
護士長人員選拔方法的改進從2007年1月開始,護理部制訂護士長選拔條件。①護師以上職稱,大專以上學歷,年齡不超過40歲。②有3年以上口腔頜面外科工作經歷,5年以上口腔門診工作經歷。③有高度責任心,較強的急救和應變能力。④參加護理部制訂的年度護理骨干培訓,并通過年度考核,成績良好及以上。⑤取得中華口腔醫學會主辦的“口腔專業護士培訓課程”結業證。通過自主自愿和科室推薦的原則,競聘上崗,公示結果,最后由醫院任命。
護士長培訓內容及方法針對存在問題制訂培訓內容。①制訂年度護理骨干培訓課程,包括:口腔病區及門診護士長工作崗位管理內容,口腔診療過程氣道誤吸誤吞的預防和急救技術,口腔門診分診技巧,牙科“四手操作”技術[7],診療過程的屏障防護技術[4];器械椅旁預清潔方法[8]等。②參與護理部的三級查房,每月在護士長會上做工作匯報1次。③培訓方式包括:教學演示、情景分享、工作坊、成組討論、個案研究、經驗分享等。對任職1年內新上任護士長,指定高資歷護士長為其指導老師。
護士長輪崗根據護士長工作經歷制訂輪崗方案。①如病區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長,到門診科室輪崗,熟悉口腔門診知識及管理。②在口腔門診工作的護士長,如無病區工作經歷,有計劃輪到病區工作1年及以上,或者去三級綜合醫院ICU進修,提高急救及應急能力。③從外院調入的護士長,先行口腔全科理論知識學習及門診科室輪崗,熟悉環境及掌握口腔專業知識,不直接任命為門診護士長。
護士長考核方法
摘要:
護理學基礎的實驗教學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我國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何提高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質量,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值得我們深思。我校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針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實驗教學資源、調整課程設置與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
實驗教學;護理學基礎;師資力量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1]。該課程教學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實驗教學是護生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培養護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此外,實驗教學效果還可以檢驗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情況。我們在多年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不斷探索與實踐,現將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