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史與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從古至今我國高等教育行政化的表現
我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外部管理行政化。清末時期,全國當時還沒有管理新學堂的專門機構,各省學堂事務就由京師大學堂管理,為了保證高等教育走在符合封建統治需要的方向上,當時京師大學堂最高領導管學大臣下設教學和行政兩套班子。國民黨時期,以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后,教育更是成為高度重視、嚴密監控的領域。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國家對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也是幾經調整,大致經歷了建國初期的校長負責制,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20世紀70年代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20世紀80年代的校長負責制,直至1998年頒布《高等教育法》才明確規定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從而逐步穩定下來。我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充分表明,行政化因素在我國高等教育歷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高等教育行政化的不良后果
1.不利于調動教育主體的積極性
高校的主體本來應該是教學、科研人員,行政人員,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也需要通過發揮教師的教學和管理的積極性來實現。但是高等教育的行政化使得行政人員成為支配學校的核心,教學科研人員成為行政系統中的“被管理者”,在行政系統運作中缺乏主動性,沒有獨立自主發展的可能和起碼的主人翁感,結果,教學科研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受挫傷,行政系統制定的規章也不易得到教師和研究人員的積極配合。沒有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管理必定是舍本逐末,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長期發展。
2.導致機構膨脹
由于教育資源按行政權力的大小和權力涉獵領域來分配,于是人們的精力投向千方百計地機構升級上。收到利益的驅使,大量人員躋身于行政和后勤系統中,機構龐大,系統人滿為患,從而導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3.不利于科學研究的發展
高等教育的行政化容易導致學術與權力的界限模糊,很多高等教育機構中頗有成就得研究者和學者都是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領導者,權力的擁有和行政職責會分散學者的精力,從而導致其在學術上的研究能力下降,故不利于科學研究的發展。
三、我國高校行政化的歷史原因
對于高校形成行政化現象的歷史原因,下文將從我國傳統教育管理體制、國家體制傳統和文化心理意識三個方面來分析。
1.我國傳統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
中國古代教育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官學具有明顯的“學在官府”、“政教合一”的特點。秦統一中國后,“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設置有“吏師”制度和博士官制度,從而形成了以國家法統宣教天下的局面。漢代統治者繼承西周以來“天子視學”的傳統,皇帝經常親臨太學視察,至東漢光武帝時期,乃成定制。隋唐時期,設立了專門管理學校的機構“國子監”,設祭酒專管教學事務。清朝時期,設國子監管理太學,祭酒、司業為國子監正副首長,另有監丞、博士、學錄、典籍等各司其職,地方官學則有府、州、縣學,與中央官學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官學體系。及至近代,國家為救亡圖存而創設了高等教育,從外部宏觀管理體制到內部微觀事務,都可見國家政府干預的蹤跡。時至今日,中國可以說仍然是一個行政權占主導的“人治”(實為“官治”)型的國家,“官師治教”傳統根深蒂固,這就使得各級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在潛意識中有了治理一切事務的觀念;而在現實中我國政府管理的制度設計又為此提供機會,因此,各級官員也會不自覺地插手教育事業。
2.國家行政權力相對集中的政治體制
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對中國的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秦漢以來,歷朝歷代無不在強化中央集權,國家權力的觸角無處不在。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模式”計劃經濟體制對我國的深刻影響也使的我國逐漸形成了高強度的中央集聚資源和分配資源的“集權型”體制,教育體制也以計劃的形態運行。盡管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央對高等教育的管制有所放松,但政府仍然在高等教育的人事、財政、招生、教學和科研等各個環節中有所涉及。
3.傳統文化意識是高等教育行政化的搖籃
不可否認從文化意識的角度來講,中國仍然是一個“傳統型社會”的國家。從中國傳統制度與社會環境兩個角度上來說,幾千年來,中國就是一個官治主導、倫理至上的國家,在傳統文化意識里,民眾早已習慣于個人服從國家、政治權力一元,所以高等教育管理權的高等集中于中央能夠存在。傳統文化意識里不乏有“中庸”等這樣的意識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他們認為一國如同一家,以安定為上。因而人民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在心理上也習慣于服從,這為行政行為的高效運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結語
通過回顧我國高等教育在各個不同時期的表現,本文論述了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與我國傳統教育管理體制、國家體制傳統和文化心理意識不無關系。就像是一個人個性的形成脫離不了成長環境的影響一樣,我國的政治體制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就決定了我國的高等教育會與行政權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這些因素也只是一個從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分析的,因此,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的分析還有很大的空間,只有充分分析了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才能夠在肯定高等教育行政化所起到的歷史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反思這種高等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尋求更合理的發展道路和方式。
作者:李妍單位:四川大學中美大學戰略規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