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困難生思想教育工作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
1.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2006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人數中貧困大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26%。教育部在~2007年全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情況》中統計結果為:2007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校生總數為187.9萬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39.36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95%。在部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比例更高,幫助經濟困難生順利完成學業,根據困難生的思想實際和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和思想問題,用積極的思想政治工作來教育引導他們,是建設和諧校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2.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資助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助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在濟困中育人,多層次、有針對性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離開了思想教育,就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困難生的資助工作,更不能使得資助工作持續健康地開展。為確保決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以國家為主導的高校資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逐步形成了以“獎、貸、減、免、勤、資、補”為主要內容的資助工作體系,有效地緩解了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壓力。但在工作實踐中,人們發現由經濟困難引發的“心理、精神、思想、素質、能力”等多方面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不僅要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更要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資助工作體系中重要的育人功能。
3.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普遍存在經濟、學習、就業上的壓力。面臨這些壓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就會更多,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引導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困擾,對其今后發展勢必產生不良影響。由于經濟和思想壓力,經濟困難學生容易產生自卑自閉心理、焦慮心理、內心敏感等心理特點,甚至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在申報家庭經濟情況時弄虛作假。受到資助后,仍有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存在沉迷網絡、厭學、心理失衡等異常現象,甚至有“等、靠、要”的思想。了解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特點,把握他們的實際需求,引導他們正確面對經濟和生活的壓力,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需求。
二、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現狀分析
1.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待進一步健全
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開展不均衡。在教育活動中,對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開展得較多,但對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活動開展相對較少。學生處資助中心、貸款辦公室、學生社團以及學校開展的思想教育和實踐活動缺少互動和統籌。有些針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活動只是階段性,教育活動之間的關聯性較差,還未形成一個體系。
2.與資助育人相適應的資助工作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多年來,圍繞如何深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實現其全面成長,各高校也結合自身情況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新時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徑。但這距離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和資助育人的根本目的,還有很大差距。
3.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結合不夠
管理是教育活動開展的一種重要載體。在經濟困難學生的管理中,還存在與教育活動脫節的現象。比如,誠信教育已成為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誠信教育的開展不僅僅體現在教育活動中,還體現在日常管理中。國家助學貸款作為黨和國家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一項重大措施,是學生資助的主渠道。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缺少詳細的學生信息管理和約束機制,使得經濟困難學生的管理與教育相脫離。因此,仍有部分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經濟困難學生畢業以后不能及時還款,增加了放貸銀行的貸款風險,從而影響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和資助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三、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
1.堅持助貧與育人相結合過程
資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在資助活動中,強化資助的育人功能。在日常的資助工作中利用報紙、講座、征文、漫畫展等形式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感恩、責任心等方面的教育,積極營造經濟困難學生奮發向上、敢為人先的良好氛圍。如定期為新貸款學生和畢業生進行個人征信方面的講座、免費發放宣傳冊。舉辦“與誠信同行”演講比賽,成為經濟困難學生現身說法和誠信感恩教育的活教材。在學生獲得資助以后,要不斷強化受助學生的理財教育和合理消費意識,指導他們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鼓勵他們通過志愿服務或義務勞動主動回饋社會。在勤工助學活動中,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和勞動意識。
2.建立完善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組織體系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和系部要通過節假日慰問、開展座談會、主題活動關心經濟困難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同時在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將管理、服務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班級是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監督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場所。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監督,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開展幫扶工作。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我成長、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同宿舍同學之間的關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結對子、一幫一、成立幫扶小組等形式開展經濟困難學生幫扶工作。
3.不斷探索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徑
目前,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制度導向安排、理論專題教育、資助過程教育、實踐教育等。制度導向安排主要指可以通過資助政策的導向,強化學生對資助育人理念的認同,如規定拖欠學費的同學不得參與資助的評定,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受助者給予一定的懲罰性后果等等。理論專題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思想教育客體進行系統傳播先進思想。理論學習可以組織經濟困難學生通過舉辦理論研討、知識競賽、理論學習等形式開展。資助過程教育是通過各類資助項目的前期宣傳、工作安排、評定、公示等形式要素,體現教育目的。實踐教育是可以通過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對經濟困難學生開展有組織、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網絡、報紙等傳播形式為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提高了教育的時效性和影響力,使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廣泛接受的信息的同時接受思想教育。
4.不斷豐富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方法
說理教育、情感教育、激勵教育、典型教育、心理咨詢等都是思想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實施方法。靈活運用這些施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夠使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典型學生代表、典型事跡和榜樣的教育是通過榜樣的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跡去影響他人的教育方法。我校在全校經濟困難學生中大力開展“樹立典型,鼓勵優秀”評選活動,通過宣傳優秀經濟困難學生在艱難的求學歷程中與困難抗爭的典型事跡,教育、引導廣大經濟困難學生自強自立、奮發進取。我校每年都對受助后涌現出來的優秀經濟困難學生,或者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受助學生,將其優秀事跡編印成冊,成為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教材。隨著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化建設的深入,隨著高校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格局的逐步形成,對受助學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也一定會在做深做細資助業務工作的同時,適應時代要求,加大研究力度,開拓資助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徑,真正把資助工作做到學生的心里,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面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