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數學課程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及中心環節,是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另外,高職數學教育既要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又要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高職數學課程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文章從高職數學課程的定位、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考核評價方式出發,進行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
關鍵詞:高職數學;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全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學校數量增加,招生規模擴大。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入學新生數學總體水平明顯下降,層次參差不齊,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堪憂。高等數學的開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難以滿足學生對專業學科的需要及學生實踐對數學的需要,難以起到數學的“育人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如何在高職高專的高等數學教育中,充分體現數學的“工具性”作用,如何使高職教育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問題、歸納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值得數學教師不斷探索,這也正是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改革教學內容,使教材內容模塊化,內容講授實用化
根據高職高專基礎課程“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結合我院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在制定數學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方案時,我們提出了“教材內容模塊化,課程模式多樣化,內容講授實用化”的教改模式。首先,在保證理論充足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刪掉一些難度較大且不必要的知識點、一些難度較大的例題和習題。增補一些初等數學的相關知識(如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和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如概率、統計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解構和重構[1],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的設置,將內容分為平臺知識和專業知識,其中專業知識要求完全按照各專業(群)對數學知識的具體需求來制定,最終形成了針對不同專業群的課程標準。以課程資源建設為契機,針對不同的專業群收集與專業相關的例題,形成了案例庫。
二、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四大常規教學方法同時引入數學軟件,將數學建模思想貫穿高職數學的教學中
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上,首先是進行了常規教學方法的改革[2],提出了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四大常規教學方法,即: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講練接合法、小組討論法。其中,在介紹各種概念的時候,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實際案例引入,使概念盡可能不以嚴格“定義”的形式出現,而是結合自然的敘述,輔以各種背景材料,因此順勢引入案例分析法,可以減少數學形式的抽象感;在講解知識點應用的時候,采用任務驅動法,拋出與專業相關聯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解決了相關專業問題,同時讓學生意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以及學會了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在講解數學運算方法的時候,采用講練接合法,首先以例題的形式,講解如何運用公式法則進行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通過課堂練習鞏固計算方法和技巧,講練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巧;在講解某個數學思想的時候,采用小組討論法,通過例舉幾個相關例子,引導學生從具體案例中通過思考、集體討論,最終得出相關數學思想和方法。小組討論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精神和自主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于數學問題本身就是非常抽象的,如方差、函數、立體空間等概念,再加上高職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數學教學軟件的應用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加以具體化,在計算機上繪制三維立體模型,幫助學生理解以及把握問題的本質,例如:對于極限的趨近問題、爆炸函數的變化可采用動畫演示的方法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職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教學手段的改革方面,除了繼續優化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我們還引入了數學軟件,將數學建模思想貫穿在整個高職數學的教學中,以此來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三、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形成課程考核標準
高職數學考核目的是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而限時完成的規范化試卷不可能做出全面系統準確的評價,因此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4]。首先,高職數學課程的考核應該體現科學性、系統性、時效性、開放性的原則,并遵循高職數學課程“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原則,多維度、全方位的設置評價指標。為了讓期末測試與專業相結合,側重考察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的能力,本學期將在原有的考核評價(總成績=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基礎上繼續加大形成性考核所占比例,使總成績=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并最終形成了全面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
四、探索高職數學課程的定位
在我們不斷地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考核方式,以此來體現高職數學的“工具性”的同時,我們學習了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相關理論,通過學習、研究以及深入企業專業的調研,我們發現高職數學課程研究的重心除了要放在高職高專數學“工具性”的研究上,還應該融入對數學素質培養的研究,并強調只有將高職數學的“育人性”和“工具性”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素質技能型人才[5]。因此,對高職數學課程的定位是:1.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公民素質教育課程,能為每一位公民提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技巧來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2.數學是一門“工具課”,能夠為后續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上是在高職數學定位、教學內容、方法、手段、評價方式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與探索,但是數學課程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的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繼續向改革的深水區前行,不斷地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10.
[2]彭瑞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1):85-86.
[3]王珍娥.工科高職數學改革應與專業需要相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8(23):87-88.
[4]張峰.高職《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32):236.
[5]王玉霞.素質培養與高職數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0(23):119-120
作者:張琳 馬祥玉 單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商務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