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語文是我國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對于提高民族素質有著重要意義。為了能夠適應時代需求,改革舊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語文課程改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課改在試行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許多問題,為了更好的提高語文運用的實際能力,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在此我提出一些我的看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問題;意見
一、語文課程改革所遇到的問題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開始,語文教育就一直在曲折發展著。自教育部頒行過《語文課程暫行標準》后,此后分別在1956、1963、1978、1987、1992、2000年修訂和頒布過6個“教學大綱”,每次的修訂和重新頒布都對教育改革起過促進作用,但所顯現的問題也比較明顯。義務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學習、成長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關注此時期教育改革所帶來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是每一位教育者所應當做到的事情。
1.語文素養的被動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表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在語文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也在不遺余力的進行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樣的目標。但是由于我國長期處在一種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之中,特別是近年來各個階段的升學壓力都很大,所以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只關注學生在學習成績的提升上,而沒有確定學生是否真的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上體味到了語文所帶給他的豐富情感。要知道語文素養并不單單指的是語文知識,他還包括語文能力、語文態度、語感能力、語言積累、語文學法、語言行為習慣和語言品位。這些要素構成了語文素養,如果教師一味只注重交給學生基礎性的知識和答題的技巧而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那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只有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的和諧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更加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語文包含的世界非常的廣闊,教師應將學生往更高的方向去引導。
2.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表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達到語文教育目標的策略。實施素質教育,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必然的,但是由于課程改革一再強調“學生是教學的核心,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輔助”,這就使得不少教師對課堂的進行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將課堂撒手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討論,去探究,就是課程改革的新方向。這是錯誤的認知,要知道課程改革雖一再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卻并不代表要否定教師講課的重要性,教師的引導對于一堂課的進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憑借教師正確的引領才能真正的實現所謂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3.閉塞的知識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表明:語文課程應當在繼承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的同時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跨學科的學習,努力拓寬視野,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但由于我國地勢廣闊,很難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再加上部分教師對語文的教學囿于教材和課堂里,把語文學習與豐富的生活世界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只能接受到課本上的知識,使得我國很難達到“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這樣的目標。
二、我對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意見
1.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教師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應在課堂中穿插進學生應該懂得的情感態度和思想觀念。例如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她在每一篇課文的講授過程中都提出一個主題,如友情、寬容、母愛等。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促進他們此時期的身心發展。除了這種主題教學,我們還可以創造設計更多的方法,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啟迪。
2.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得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由此闡明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地位和教師的作用。如今的語文課堂,應不再采取傳統課堂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定要認識到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而是有思想的,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個體。教師與學生應是平等的關系,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讓課堂在教師正確的引領下自由,和諧的探討問題,分享知識。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對待學習以一種主人公的態度去參與,去獲得,去享受。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和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已經十分普遍了,學生在課堂中就可以欣賞上動聽的音樂和活潑有趣的圖畫,這對學生情感目標的培養很有益處。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相關配套閱讀材料、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網絡、報告會、演講會、戲劇表演、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等等。這些課程資源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多多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接觸外在世界的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語文課程改革在今天仍舊有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但只要我們不遺余力的始終堅持,我相信他就會一步一步的朝著更好去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再隋.語文課程的目標•理念•策略[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2]吳君堂.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J].《祖國:教育版》,2014.(01)
[3]馮書林.當前語文課程改革出現的一些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06)
作者:李欣怡 單位: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