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首先就行業需求與高職設計基礎課程進行了相應的概述,其后基于高職設計專業的基本特征、基礎課程的職業能力深入分析了高職設計基礎課程的現狀,最后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提出了一系列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策略及措施。
關鍵詞:行業需求;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改革
一、行業需求與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概述
所謂行業,主要是指在當前社會環境中,根據生產產品、生產工藝、相關勞務服務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劃分。例如設計行業、機械行業、金融行業、服務行業等等,每一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技術特征,包含著各種各樣的職業。例如,設計行業具體有視覺傳達設計、包裝設計等等,同時隸屬于同一行業的從業者其具有職業共性,也具有職業特殊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行業關于相關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學科水平、綜合素質所提出的一系列標準要求,被稱之為從業資格,而這樣的基礎能力在院校中則對應課程的基礎內容;行業發展所需要的一些專項技術技能,決定著相關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整體能力,這部分被稱之為職業標準。在院校中應當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設計,突出其差異化。基于此,根據市場發展及行業規劃的實際需求,對高職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優化應當有效,區別于其他本科課程內容,凸顯初其特色化。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在高職院校中積極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應當是為了推動商業美術的發展。因此,專業課程應當與市場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在制定相關的人才培養目標時應當根據行業相關規則及從業標準,結合企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策略計劃。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深入了解企業行業對于人才職業能力、綜合素養的要求,明確培養途徑和培養方式。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行業需求導向對課程建設所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但在基礎課程的設置上仍然過于注重藝術審美的培養提高,而忽略了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導致當學生從基礎課程轉入專業課程時無法適應教學流程,教學理念過于落后,沒有行業意識及行業理念作為支撐,適應能力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的設計專業教學與市場實際需求脫節。
二、高職設計基礎課程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設計專業的基本特征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應當與本科院校進行有效的區分,對二者之間的類型差異進行正確對待。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技能型實用性人才,以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核心職業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以行業發展為具體導向,通過資格證書的考取提高專業能力。對于設計專業而言,學生不僅僅應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能力,還應當具備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對自身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鞏固,并且學以致用。但當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時采用的是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忽略了人才實用性的提高,導致高職院校教學失去現實意義。尤其是近年來,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一系列的實踐基礎課程,但對于專業課尤為重視,沒有意識到基礎課程對學科發展的重要作用,大多數學生對于色彩、結構等有一定的掌握,但卻缺乏對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的認知。
(二)高職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職業能力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時,會將造型基礎、設計結構、設計思維、表現技能等有針對性的納入教學體系中。通過課程的有效開展引導學生掌握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自身職業所需的技術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設計專業人才無法快速適應社會發展,做到校園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很多學生必須經過二次培訓才能正式上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無法快速適應社會及崗位要求,創造自身價值,這也是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能力缺口所在。設計基礎課程應當是最為基礎的課程,但對于學生而言卻是至關重要的。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基礎能力較差,缺乏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習動機不強,在這樣的環境中只有在教學初期有針對性的引入行業理念,才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自身職業發展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逐漸形成職業道德及行業意識,以國家及企業的相關標準對自身進行要求。
三、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策略及措施——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
(一)明確課程改革目標
高職院校及相關設計基礎課程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以行業需求為基礎導向,明確基礎課程的教學側重點,從原有的審美教學轉變為綜合素質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行業及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同時,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為了服務于社會,如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行業標準,那么專業課程將失去意義和價值。
(二)優化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正確認識設計基礎課程的重要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充分融入行業需求及社會需要,結合崗位職業能力,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實施。另一方面,學校應當深入企業及社會了解當前人才培養的困境,以行業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減少二次培養成本。同時,根據行業及職業的相關標準制度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其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2.改革完善課程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新型教學模式對課程的推動作用,因此在開展設計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創造相關的教學情景,積極開展翻轉課堂、微課等等,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線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線下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對網絡資源、教學平臺的有效運用,打破時空限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體會到行業發展的具體走向,崗位職責內容及未來的工作狀態等等。例如,對于設計專業中的手繪課程而言,教師不僅僅應當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素描、彩繪,而應當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引導學生繪制相關專業圖,比如,產品圖、首飾圖、服裝設計圖等等。
3.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
只有充分立足于行業需求,深入了解行業規則及人才需要,才能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轉變,從最初的課堂教學逐漸轉向行業及專業教學,不斷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行業理念。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工作制教學模式,將實踐生產工作過程與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融合。
4.創新教學形式
創新是推動社會及行業發展的根本源動力,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從最初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探究,同時通過創新教學將產、教、學、研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學生、院校、行業、企業的共同發展。
5.搭建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基于行業需求的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在開展考核評價時應當以行業標準作為最終目標,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進行有效的融合,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步情況、學習態度等等,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具體而言,可以采用教師點評、行業設計人員點評、學生自評等等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及不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開展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時應當明確課程改革目標,優化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革完善課程教學模式,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教學形式,搭建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玄穎雙.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藝術科技,2017(6):333+322.
[2]徐立娟.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分層教學改革研究——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5(3):81-83.
[3]游玉科,倪進方.高職院校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西部皮革,2018,40(22):153-154.
[4]郭清蘭.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分析[J].知識經濟,2017(19):172-173.
[5]陳嘉蓉.對職業能力導向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五卷).
[6]盧超.“工匠精神”引領下高職教育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22):115.
[7]張晗.高職版式設計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明日風尚,2018(13):47.
作者:吳玉聰 單位: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