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課堂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習慣是逐漸養(yǎng)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監(jiān)督的自動化了的行動方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p>
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素質(zhì)習慣江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要求的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边@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了科學文化教育的同等地位。教書育人,成為新一代教師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和職責。我們必須不能忽視學生道德思想的培養(yǎng),必須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學科、每一節(jié)課上面來。
一、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質(zhì)
我們經(jīng)常說要培養(yǎng)良好的素質(zhì),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素質(zhì)只有變成習慣才能成為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源泉。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當今,我國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边@些精辟的見解,也可以說揭示了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
1、良好的道德習慣
人的品德是做人處事的根本,是認識美的標準。歷史上,凡是有所建樹的人,他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雖然每個歷史階段的道德標準不同,但在當時社會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有的至今令人起敬,成為“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偉丈夫,顯示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氣質(zhì)。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有著舉不勝舉、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我們都可以把它搬進我們的課堂教育之中,讓他們這些人物的先進事跡、閃光的道德品質(zhì),照亮我們新世紀的有識之士,潛移到我們身邊學生身上。教師力求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著這樣的思想準備,有著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引導,滲透。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好的遵守校則校規(guī),才能扶弱救殘,才能拾物還主,才能不喧嘩不打鬧,也才能不妨礙別人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才能正視自己,款待別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2、良好的學習習慣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guān)于生存的主題報告中曾發(fā)出這樣的警告:“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學習的人?!睍W習,既是方法,也是習慣。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這種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師要有“不為魚而為釣”的教學理念,“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課前要做好預習,課后要勤于復習,課堂上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在學習中,遇到不懂得問題,知道想工具書請教,知道想圖書館請教,知道向他人請教;在學習中,知道怎么樣圈點批劃,怎樣做筆記,怎樣做卡片;知道寫心情寫體會。這些求知的方法,經(jīng)常運作,就是習慣;成了習慣,方能獲得大益。有了這樣的好方法,還要課外讀書,終生以書為拌,在這方面,我們的老師大可不必傳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的古訓,我們要用科學帶給人類的智慧,科學帶給世界的力量,啟迪我們的學生。要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科學給全球帶來的精彩。在學習中,熱愛科學,感受科學的偉大力量。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科學新人類”。主動學習,獻身科學。激發(fā)起學習熱情,培養(yǎng)讀書的好習慣,讓我們的學生愛不釋手的是書,而不是現(xiàn)代科學的產(chǎn)物MP3、MP4。讓我們的學生明白:這種愛讀書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人生便有了智慧的源泉,覺得眼睛日見明亮和開闊,頭腦活躍而敏銳,于不知不覺中獲得一種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道德情操也于無形中得到升華。
3、良好的生活習慣
勤勞樸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的學生而言,具體應表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那就需要做到學習勤奮刻苦、求實,生活樸素大方、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人民物質(zhì)生活日益提高,各種生活方式的介入,我們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我們的具體要求是:在校期間不許穿奇裝異服,不許剪有色的怪發(fā)型,食堂就餐,不許剩菜、剩飯時,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使之學習生活有規(guī)律。充分利用課間操時間和體育課、課間大活動等全面鍛煉師生的身體。達到以體育促志、以體育養(yǎng)德、以體育審美、以體育健體的目的。
二、為教師表、志在默化
《論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從?!蔽覀冊诮虒W中有意識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外,還應注重教師非權(quán)利影響因素。他應該包括教師本身的品德修養(yǎng)、能力水平和人格魅力等。從而對學生的內(nèi)心施加一種無形的影響:通過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取得學生的認同和信任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努力創(chuàng)設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圍與環(huán)境。
1、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具有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熱愛學生,確實一切為了學生著想,真誠懇切熱情周到,細致入微為學生服務。愛校如家,愛生如己。監(jiān)守美好的道德情操,在學生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既有才又有德的光榮的人民教師。
2、教師的能力水平修養(yǎng)
要在學生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我們還要注意自己的能力修養(yǎng)。作為教師具有知識業(yè)務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是最基本的條件。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照本宣克、照抄照搬,要研究探索好的,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世紀的青年學生;我們也不能靠吃老本過日子,要努力學習,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業(yè)務能力,也我們自身淵博的知識、能力答疑解惑,方能得到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威望大增,知高眾望?!胺蛭ú挥誓鼙味鲁??!?/p>
3、教師的人格魅力
我們首先來聽一個故事:1971年,鄧稼先和他的同事們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別人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而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人們會問,這是為什么?我要告訴大家,這靠的就是鄧稼先偉大的人格,鄧稼先是中國幾前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著高尚品格、最高奉獻精神的一代科學家,中國原子彈之父。我們作為教師的也應該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高尚的人品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把我們的青春汗水,把我們的一生無私奉獻,給我們求知欲望強烈思想活躍,努力進取的青年學生,是無聲的力量。我們也應該效仿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默默無聞的為學生服務,以助人為樂趣,我們就不怕在學生中失去威信。
總之,一名教師要搞好教育教學工作,除了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業(yè)務素質(zhì),言傳身教,身先士卒,做到實事求是,威而有信。為人師表,志在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