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宣傳工作實現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是建立隊伍,健全機制,形成點面結合的宣傳格局。為強化教育宣傳,成立了局宣傳報道組,配備了四名專職人員。各地各校相應落實了教育宣傳分管人和具體通聯人,統籌安排各地各校教育宣傳工作。每年年初召開教育宣傳工作會議,明確年度教育宣傳的重點內容,分解年度教育宣傳任務,將教育宣傳工作納入各地各校年度目標考核。年底召開教育宣傳工作總結會,通報考核結果,表彰先進,查找問題。抓好平臺建設,構筑宣傳陣地,在鎮江電視臺、鎮江電臺開設教育在線節目,在鎮江日報開設教育周刊。局機關利用教育網,及時教育信息,方便群眾對教育動態的了解與把握。同時開通互動系統,隨時為群眾提供最便捷的網上咨詢服務。
二是圍繞中心,捕捉亮點,推介鎮江教育的新業績。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這一主題,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素材,積極宣傳鎮江教育在強化管理、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新舉措、新業績。
1.大力宣傳教育惠民的重大政策。教育是體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第一民生”。我們始終將服務民眾、改善民生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點工作,不斷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提高教育的普惠性,切實維護和保障教育公平。一方面,我們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統領,不斷加快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的進程,讓更多的孩子不僅“有學上”,而且“有好學上”,讓更多的群眾共享優質教育發展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我們著力突出社會關注的重點、熱點,嚴格執行上級規定,積極推進普惠教育,加快推進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從“收費教育”向“免費教育”、乃至“補費教育”的轉變,不斷擴大教育資助覆蓋面,確保讓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弱勢群體家庭的孩子都“上得起學”、“讀得起書”。與此同時,我們對中等職業學校在籍高一、高二學生規定每人每年補助,全市有近4萬人受益;我們還按普高學生10%的比例,以人均1000元的標準加大對普通高中貧困生的資助力度,每年有近6000名高中貧困生感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溫暖。2010年全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總數為36733人,其中初中有10197人,小學有26536人,他們全部在公辦小學和初中就學,全部免除學雜費、借讀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人享有均等的入學機會以及均衡的就學條件,實現“待遇同城平等”。我市還通過設立有關獎學金等舉措,幫助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順利完成學業,其中“陶馨吾獎學金”每年有10萬元獎勵。從2005年起鎮江市每年從市慈善基金中撥款80萬元資助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內的貧困學生,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等享受公辦優質教育資源。“人性化關懷”的普惠教育,譜寫了“讓所有孩子快樂成長”的新篇章。我市通過《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江蘇教育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的報道,在省內外引起了積極反響。學生食堂關乎教育民生,一度時期,學生食堂紛紛對外承包,抹去了公益性質,學生、家長意見很大,2011年出臺的《鎮江市中小學學生食堂伙食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學生食堂的公益性質,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盈余不超過3%,學年度結余或虧損控制在年度營業額的3%以內。我市教育部門對食堂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食堂管理的“鎮江模式”,11月20日,《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8家省級主流媒體來我市集中采訪,給予食堂管理的“鎮江模式”高度評價。中國新聞網、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新浪網、鳳凰網等近百家網站紛紛轉載?!吨袊嗄陥蟆贰督夥湃請蟆钒l表署名文章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鎮江模式”的核心體現了以人為本。目前鎮江對食堂伙食費的管理模式不但得到了省有關部門的肯定,還受到國家發改委的關注,待鎮江模式進一步成熟后有望在全省中小學推廣。
2.大力宣傳教育系統的先進典型人物。借助媒體宣傳典型人物,借助媒體培樹典型人物,充分放大典型人物的效應。鎮江市第三中學教科室主任金燕同志參加工作19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特別是她身患嚴重的糖尿病后,仍頑強奮斗在教學第一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女杰、市勞模等榮譽,并光榮出席黨的十七大,是全省基礎教育戰線唯一的十七大代表。我們及時與媒體聯系,推介這一典型人物。《新華日報》連續四次作了報道。《中國教育報》以《讓師生在新課改中共同成長》為題刊登了對她的專訪?!冻刹艑蟆放捎浾邅礞偨稍L,用整版篇幅介紹了她的感人事跡。鎮江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課教師師平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堅持將教學改革與生產科研、技術創新相結合,為學校成為首批國家數控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作出貢獻,他被省教育廳選拔為“江蘇省職教領軍人才”?!督K教育報》曾以整版篇幅作了通訊報道。另外,我市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鎮江中學校長張玉坤,甘于清貧、堅守茅山老區學校30年的行宮中學教師唐月波,自愿到農村學校任教、為農村學校教育做出貢獻的“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獲得者王曉濱等人物事跡經媒體報道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展現了教師高尚的道德風范。
3.大力宣傳教育發展舉措和工作亮點。為推進教育均衡,讓農村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針對農村薄弱學校不具備現代化教學設備,部分學校一些學科教師匱乏等實際問題,我市大力推進“名師錄像進鄉村”活動,在丹陽、句容兩地老區的4所學校,選擇小學數學、英語、音樂、科學和初中物理、音樂等師資相對薄弱的學科進行首期試點。這一活動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好評。《中國教育報》曾在首版頭條和二版作了兩次報道,《江蘇教育報》還派記者專程來鎮江采訪,并以整版篇幅報道,為全省召開實施“優質教育資源下鄉”工程座談會積累了素材。另外,我局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一手治理亂收費“堵塞暗道”,一手依法籌措教育經費“開通明渠”,走出了一條經費籌措新路。《中國教育報》首版刊登《提升基礎教育整體辦學水平———鎮江:“堵塞暗道開通明渠”籌措教育經費》的消息,各大網站紛紛轉載,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有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來我市學習考察這一做法。從2007年起,我市大力實施教師隊伍建設“三三三”工程(三愛教育:“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三大活動:“教育思想大討論,專業知識大學習,專業技能大練兵”;三關心行動:“關心教師思想,關心教師情感,關心教師生活”)。這一工程實施至今,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工人日報》《江蘇教育報》等媒體均陸續作了報道。我市實施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一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教育部門精心謀劃,積極實施,根據國家、省學前教育發展要求,形成了我市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以“三大支撐”、“五大改革”為核心內容的一系列目標、思路和舉措,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1年4月,省教育廳組織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廣播電臺、《中國教育報》等6家中央媒體和《新華日報》、省廣播電臺、中國江蘇網、《現代快報》《揚子晚報》、江蘇教育電視臺、《江蘇教育報》《江蘇教育》、江蘇教育新聞網等9家省級媒體組成媒體采訪團,赴我市開展集中采訪,對我市的試點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三是高度重視。積極組織開展學報刊用報刊活動。在做好教育新聞宣傳工作的同時,我市還積級開展教育報刊的學報刊用報刊活動,發揮教育報刊的育人功能和使用效益。為促進教師師德建設和專業發展,鼓勵教師學好用好教育報刊。優秀教育報刊是中小學生重要的精神食糧,是實施素質教育、繁榮學校文化的載體,我市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組織學生學報、用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小學發揮《小學生數學報》在新課改中的作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邏輯思維能力。我市實驗初中等初中校利用閱讀課開展《初中生世界》的學用活動,為初中生打開了大千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