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從心理資本的自信、樂觀、希望三個維度提出了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心理資本;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
高職貧困生的心理貧困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運用組織行為學中心理資本理論,從心理資本的自信、樂觀和希望三個子維度來探索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現存的問題及途徑,全面提升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資本的概念
作者將本文心理資本概念界定為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信、樂觀、希望和韌性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并從自信、樂觀、希望三個子維度來研究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作者采用問卷對研究對象的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使用Luthans等人(2007)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測量大學生的自信、樂觀、希望三個子維度的心理資本。根據Luthans等人的觀點,自信、樂觀、希望、堅韌四個維度的標準分數相加即是心理資本的分值。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量心理健康狀況,測量內容涉及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及其他10個因子,并對調查所得數據采用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
二、心理資本視角下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心理資本中的自信水平低產生的自卑心理
作者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對長沙航空職院、長沙民政職院、婁底職院、益陽美院、長沙師范專科5所高職院校抽取500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進行心理資本問卷調查,并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中的自信維度分值低于非貧困生的自信維度分值(見表1)。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中的自信水平低易于產生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如下幾方面:一、不良環境的影響。由于受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高職貧困生將面對現如今校園里崇尚的“高大上”即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拜金主義”消費觀的不良影響和刺激,對缺錢的困境比其他同學顯得更為強烈和敏感,校園環境的不良影響給他們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二、自我認知存在偏差。因為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高職貧困生在人際交往、藝術造詣、社交活動等方面處于匱乏狀態,就會形成一種“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的消極的心理暗示。這種消極暗示程度越大,自信程度越低,由此形成的自卑心理也就越強烈。據本人對在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5.5%的貧困生常常感覺到自卑,52%的貧困生感覺偶爾自卑。有的地方特困生憂郁癥患者高達49%,其中輕度憂郁者34.34%、中度者12.7%、重度者3%,遠遠超出其他人群。心理資本中的自信水平低產生的自卑心理成為了高職貧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之一。
(二)心理資本中的樂觀水平低產生的焦慮心理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樂觀水平低易于產生焦慮心理。具體而言,一方面,由于部分高職貧困生肩負著父母的殷切期望,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個好一點的工作來緩解家里父母的經濟壓力。而上大學后,由于自己的社會關系不占優勢,擔心自己無法讓父母滿意。這就使他們對自己逐漸喪失信心。因此產生的焦慮心理也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貧困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取得優異的成績,然后找個好的工作來安慰父母,但是,大學校園里“高手云集”、“人才濟濟”,他們很難做到出類拔萃。由于大多數貧困生來自我國偏遠地區,他們的形象氣質和和言談舉止有很大缺陷,在就業過程中會接受更大的刺激,這無形當中就增加了貧困生的壓力和焦慮感。
(三)心理資本中的希望水平低導致的抑郁心理
據本人對湖南5所高職院校500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進行心理資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希望水平低易于產生抑郁心理。從關于希望的定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希望包括互相聯系的兩個部分,即目標和路徑。目標成分,即對完成任務自我設立的目標。一個具有高希望的人一定是一個具有追求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為自己設立目標,那他則會陷入無所事事之中。心理資本理論倡導我們應設置合適的目標,而且建議將目標內化為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會從內部產生完成目標的動力,進而較好地實現目標。路徑成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倡導一定要樹立希望,實際上的意思是我們要有目標。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希望的另一成分———路徑,路徑即指為了完成目標,我們應該如何計劃、統籌、實施的過程,形象地講可以稱之為方案。事實上只有我們為自己的目標制定了路徑,我們才會有明確的方向感,也會更好地實現目標。
三、心理資本視角下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提高自信,提升心理資本的“自信”水平
提升自信,增強“自信”心理資本,是提升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的基礎。其措施主要有:(1)進行合理正確的自我評價。高職貧困生首先要對自己進行合理正確的自我評價,學會自我反省、自我測評,從而悅納自我、接受自我,時刻保持一種自信、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同時掌握自我激勵法、積極暗示法、觀察模仿法、美好回憶法、姿態儀表訓練法等自信心訓練方法和技巧,學習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成功和失敗、順利和挫折持積極、肯定、接受的態度。(2)搭建成功體驗的學習平臺。學校應從多維度、多層面為高職貧困生搭建成功體驗的學習平臺。如開展勤工助學、社團實踐、社會活動、各類比賽、各種興趣小組等活動,鼓勵高職貧困生積極參與,對參與的同學老師多給予正向反饋和正面評價,在這些活動中培養與他人的協作精神,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根本上學會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提高自信心,增強“自信”心理資本。
(二)培養積極樂觀心態,增強"樂觀”心理資本
培養積極樂觀心態,增強“樂觀”心理資本,是提升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的根本。其措施有:一、做好情緒管理,提高自身EQ。學校應定期為有需要的高職貧困生提供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培訓或引導。貧困生掌握ABC情緒理論改變認知做好自我情緒管理,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可以通過建立“聊吧”、向朋友傾訴、寫情緒壓力日記、體育鍛煉、登山等方式學會轉移負性情緒,從而培養一種積極樂觀心態。二、學會積極歸因。高職貧困生在面對成功時要多從自身角度進行積極歸因,而失敗時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經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同樣可以取得成功。最后,高職貧困生要學會微笑面對一切,多參加學校或社會舉辦的積極活動,學會微笑面對各種經濟、學業和就業壓力,以培養自己熱情樂觀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樂觀”的心理資本。
(三)樹立美好希望,增強“希望”心理資本
樹立美好希望,增強“希望”心理資本,是提升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鍵。其措施有:(1)幫助高職貧困生努力做好終身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就業指導。對于大一的高職貧困生,學校應首先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同時做好職業興趣量表測驗,根據自身興趣設置合理的終身職業發展目標。對于大三的貧困生,則提供有效、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因就業壓力過大產生的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狀態,有信心、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挑戰。(2)設置合理期望值。貧困大學生要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調整抱負水平,設置合理的期望值和目標值。對自己小小的成功和經驗,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通過積累自己的積極情緒,尋找并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對未來持續充滿希望和信心。樹立美好希望,從而達到增強自身“希望”心理資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衛平,林美璇,翁柳娜,等.關于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現狀的理性思考及對策[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2]Luthans,F,Youssef,CM,andAvolio,BJ.Psychologicalcapital[M].Oxford,U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3]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3).
[4]賈燕燕.工作特征與員工心理資本、工作績效的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12).
[5]李東陽.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8).
[6]趙紅,代艷麗.對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01).
[7]丁新勝.大學生心理資本生成模式研究[J].南都學壇,2012,(2).
[8]王宇清,閔曉陽,張瑜.試論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完善[J].教育與職業,2009,(30).
作者:陳志偉 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