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2017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指出了青年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青年的發展事業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高校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發展,因此,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分析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工作中面臨的困境,提出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指青年大學生智力正常、情緒積極、情感可控、人際關系和諧、人格品質健全、意志堅強、行為理性。在校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其個人發展至關重要,心理健康是其成才的基石。但在過去較長時間內,我國經濟長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信息化、網絡化高度普及,社會價值觀多元化日益加劇,使青年大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因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學生傷亡事件頻頻曝光于媒體,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挑戰與新要求。
一、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是輔導員、學院、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三級聯動機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學課堂教育為平臺,實現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院校相關職能部門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開設心理健康熱線電話、開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強與“目標”受眾學生的溝通,及早干預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輔導員也是此項工作的重要參與者與具體落實者,以授課的方式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與談話,總體掌握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的狀況,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做好“重點”學生的信息跟蹤與交流溝通工作,及時與學生及其家長、同學聯通,掌握學生個體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馬上開展心理健康鑒別和早期干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輔導員作為學校聯系學生、家長的重要紐帶,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負有主要責任,可與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素質亟待提升
從年齡結構看,高校輔導員教師大多是青年教師,工作經驗欠缺,需要邊摸索、邊總結;從專業結構看,高校輔導員教師專業多元化,心理學專業出身的輔導員較少,缺少系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專業素質亟待提高。因此,盡管多數輔導員對于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抱以共情、尊重、包容的態度,運用情感教育、傾聽、說服等方式開展疏導工作,緩解了部分心理問題,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高校輔導員對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沒有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鮮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由于高校輔導員除了要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還承擔著大量繁瑣的學生事務性工作,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聯系部門較多,擠占、耗用了大量時間與精力,致使輔導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三)角色沖突的影響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面臨著雙重角色沖突的困境,即學生管理工作者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沖突困境。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輔導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受到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的約束;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要求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遵循不強迫原則和保護學生隱私的原則。雙重角色沖突加大了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導致部分輔導員由于未準確把握兩種角色的區別,未能有針對性地選取工作方式,影響了工作效果。
三、提升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的途徑和方法
(一)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提高個人能力
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準入“門檻”,選拔輔導員要堅持“高素質、高水平、高學歷”原則,做到嚴把進口、暢通出口、進出有序、合理流動;加大培訓力度,對新入職的輔導員加強崗前培訓,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進一步建立、健全輔導員考核機制,通過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績效考核,實現對輔導員隊伍的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使績效考核客觀地體現輔導員的素質與能力,繼而激勵輔導員提升個人能力、素質,實現相互促進;鼓勵輔導員攻讀相關專業學位,進行業務進修,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制度,對輔導員進修予以支持。
(二)細化職責、創新工作思路
基于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大、內容繁雜的現狀,學校與輔導員自身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學校層面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充足配備輔導員,進一步“切割”輔導員工作模塊,細化工作職責,開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培養,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專人負責,以深入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其次,輔導員應創新工作思路,借助輔助力量,使自身從紛繁復雜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如充分發揮優秀學生干部的作用,使其成為輔導員的重要助手,既可提升學生干部的個人能力,也便于自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投入較多精力,對加強班團組織自身建設,建立和諧的校園氛圍,維持教學秩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雙重角色,發揮輔導員優勢
雖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管理者的雙重角色身份會引發沖突,但輔導員可通過協調角色沖突,充分利用雙重角色,化困境為機遇,以達到“1+1>2”的效果,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學生具有對教師本能的信任與尊敬,高校輔導員可利用這種信任和尊敬,以學生管理者的身份借助班級活動或校園活動開展批評教育、引導教育、勸說教育,學生會出于對教師的信任從心理上接受教育,進而正確認識自我。另一方面,輔導員與學生要平等交流,可借助新媒體交流平臺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溝通交流中,以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身份捕捉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探討社會或校園中的熱點問題,融合學生管理者與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身份,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使管理和教育入腦、入心。同時,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化解學生心理健康危機。
(四)多渠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各種心理問題,降低心理疾病的危害,使學生在校期間健康成長。因此,輔導員需利用學生活動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的身份,通過各種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有更強的心理耐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首先,輔導員可利用第一課堂,以心理學教師的身份開設心理健康課,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并將知識活學活用,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其次,輔導員可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心理沙龍,定期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關注“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走進學生內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再次,輔導員可以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等建立溝通平臺,如微信群、班級QQ群,心理健康小貼士,與學生良好互動,也可以開設留言窗口,使學生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便于動態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朝著更有針對性和更具時效性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輔導員肩負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時代性、時效性,這要求高校輔導員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探索、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途徑,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陳光輝,劉世華.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功利化傾向及教育防范[J].思想教育研究,2016,(4):120.
[2]裴鑫,李波.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著力點[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8):78-80.
[3]趙鵬,施永紅,于志超.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53-55.
[4]賈艷麗.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心得[J].科教文匯,2007,(9):19-25.
[5]俞國良.現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王健 單位:貴州大學陽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