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開設相關課程
在高等藝術教育的改革中,應首先開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應對該學科進行系統、合理的建立。高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發揚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政府應重視該項目的形成,大力扶持學校進行該課程的建立,無論課程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都會在學生中產生不小的影響。學校可以通過選修課的方式吸引學生,開設有關文化類、民間文化類、文化產業類等相關課程,推動該學科的建設。有條件的學校,應加大對該專業的建設,憑借學科的優勢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讓有興趣的學生受到更專業的教育。學校還可以邀請民間藝術家到校內進行講座,開展各校聯合匯演等文化活動,有組織地進行教育,使學生更生動地體會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所在。
(二)推進遺產保護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和種類繁多,學校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可以在圖書館內設置該項目的專館,用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享的和諧場面。因此高校應推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在圖書館的日常管理中,要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館的管理,有條件的學校應聘用該專業的優秀人才,進行專業管理和指導學習工作,這樣不僅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雙重保護,而且可進一步讓學生學到更專業的知識。圖書館不僅起到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用,還起到了對其的借鑒和傳承的效果,使得圖書館在高校的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弘揚文化發展
在高校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是以保護為主,并以傳承、文化并重的目標去發展。而保護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傳承下去且對學生起到教育意義。學校要多與政府和企業合作,通過共同建立項目的方式達到教育、保護和推廣的共贏。地方的政府部門也應當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對學校進行資金方面的資助。而有條件的高校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研究基地,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通過基地的建設,學生可以加入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并投身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通過師生的共同配合,對文化進行創新,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實現經濟利益的豐收。
二、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藝術教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保護途徑之一。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到高等藝術教育的改革中,充分實現了其保護和傳承作用。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等藝術教育改革中的應用也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發展的嶄新途徑。
作者:姚瑞江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