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礦山地質環境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實踐近年來,國家地質調查局投資近四千萬用作地質環境調查經費,重點調查我國區域性礦山地質環境、全國性礦山地質環境、典型礦山地質環境等項目,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自從2000年開始,國土資源部設置探礦權、采礦權兩種專項費用,展開了對國有老礦山、閉坑礦山的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通過專項工作治理采煤塌陷區,加固危險礦庫,防治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截止到2007年底,中央已經投入37億資金,對上述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治理。有利的改善了礦山地質環境的威脅,緩解了礦區礦地緊張的局面。與此同時,國土資源局在開展上述工作的過程中,及時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了關于礦山環境治理規范《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發難編制規范(DZ/T223—2007)》。該規范的,從法律法規層面上,加強了對礦山資源開發的治理。
二、礦山環境地質研究展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環境的質量。而礦山資源的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平衡,影響了人類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強對礦山資源開發治理工作,重視對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研究,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礦山治理工作勢在必行。對于礦山開發治理工作,應當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建立科學、實用的礦山地質環境評估體系,為礦山資源的開發提供準確的環境影響評估意見。同時,在礦山資源開發之前,需要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細致調查。并建立多層次的環境影響評估模型,為礦山地質環境的管理及預警提供技術支持。
(2)我國地域廣闊,地理環境差異很大,對于礦山資源開采工作應當因地制宜。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應當考慮區域環境的差異,在不破壞環境平衡的前提下,為開發礦山資源提供科學的指導。
(3)建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控機制,在礦山開發過程中,做好監督工作,及時掌握礦山地質環境的變化規律。設立動態監控機制,實地監控礦山環境污染問題。及時發覺礦山地質危害,督促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質災害對人類的破壞。
(4)對于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我們應當摒棄以往“先開發,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效仿發達國家“嚴格環境限制下的資源開發”模式。先開發,后治理的老路需要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而西方的資源開發模式,將限制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影響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在新時期的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綠色礦業之路。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及后期治理實施一體化研究,樹立全新的資源勘探、開發、治理理念。并將礦山環境模型及地理環境模型有機結合,從而貫徹落實“開發前預防、開發中治理、開發后恢復”的資源開發理念。
三、結語
現階段,我國經濟仍處于發展期,經濟的發展需要以大量的礦產資源作為支撐。要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必須開采大量的礦產資源。但是國家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我們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綠色開發之路。這需要我們不斷深化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推動礦山地質研究的創新,為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科學的指導。
作者:宋微楊毅檸李文君單位:遼陽市國土資源勘查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