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路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工業化建設也得到質的跨越,隨之對礦山資源的開采也更加深入。但由于目前我國所具備的開采技術尚不完善,在開采礦山資源的過程中,仍有一系列的問題亟需解決。其中地質環境被破壞的最為明顯,不僅使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工作的壓力。也就是說需要我們在開采和利用礦山資源的過程中,需要保護附近的地質環境,有效避免各類地質災害的發生。本文將全面分析我國礦山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對策,希望對礦山地質生態環境的修復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修復;現狀對策
0引言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各界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因此,為了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綜合器械被研發出來,并且被廣泛應用到礦產資源的開發當中。這就促使我國近幾年的礦山開采水平遠超之前,全面滿足我國各行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然而礦山的持續開發也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礦山周圍的環境受損嚴重,直接影響我國整體的生態建設。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各界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因此,為了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綜合器械被研發出來,并且被廣泛應用到礦產資源的開發當中。這就促使我國近幾年的礦山開采水平遠超之前,全面滿足我國各行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然而礦山的持續開發也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礦山周圍的環境受損嚴重,直接影響我國整體的生態建設。但是隨著近幾年國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也在持續增加,使得礦山周圍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為以后的修復工作打下了基礎。
1目前礦山地質環境的現實情況
1.1礦山表層被破壞
礦山中,林地為土地利用率最高的類型,與其他可利用土地相比,林地有著強烈的獨特性。分析礦山的整體區域,主要分為資源開采區、生活區以及矸石堆積區等等,在建設這些區域的過程中,林地自身的綠色植被就受到影響,地質也就因此發生變化。此外,一些開采工作也會嚴重破壞林地原有的綠色植被,從而導致礦山的表層受到了嚴重的破損。
1.2矸石堆放不合理
在開采礦山資源的過程中,矸石大多都是集中在一個區域進行堆放,矸石的堆放數量隨著資源開采的時間增加,而矸石所堆放的越高越多,出現倒塌的可能性也就增大。如若出現暴風雨等天氣,極易導致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危險發生,不僅無法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使得對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受到更加惡劣的影響。
2礦山地質特點對保護治理工作的影響
受不同區域的影響,礦區所處的地質構造也都大不相同,其中地質環境與礦山的修復工作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我們需要在對礦山開展修復治理工作時,需要提前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勘探。在開采礦山資源的過程中,礦山的地質結構很容易發生變化,地面裂縫、山體滑坡等重大災害問題也都隨之而來。另外,開采方法的不同,對地質結構所造成的影響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針對不同的礦山地質特點需要規劃處不同的修復方案。礦區的地質特點與相關修復治理工作的安排有著直接的聯系,根據不同的礦區地質環境,選擇開采的力度和方式,從而導致對礦區地質結構有著大小不等的損壞,進而可能造成的地質災害也就有所不同。在保護地質環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先對礦區的地質環境特點進行全面勘察,分析可能會發生的自然災害,有助于所規劃的治理方案更加全面、完善。
3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治理措施
3.1強化對地質環境的監測
開采礦山過程中發生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非常大,會對當地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脅。所以,在開采礦山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關注礦山表層以及地下的狀態,強化對相關危險的重視。首先,以礦山的地質特點為基礎,對有可能產生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基準點和觀測點的建設,構建成一個緊密的監測體系。通過監測人員對觀測資料的研究,分析各個區域地表層的具體情況,根據最終分析結果,將高風險區域進行有效的保護和人員設備的撤離。另外,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來完成地質監測工作。比如,當前在市場中流行的地面塌陷及沉降系統,可以對礦山地表層面進行全方位的監測管理,準確的預測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地質災害。此設備主要是借助靜力水準儀、分布式光纖、紅外熱線、雷達等多種先進科技,獲取小于0.1mm誤差的實時監測數據,并進行沙盤演示,從而使得對地質災害的預測更加準確,有效避免因地質災害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損失。另外,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礦山修復治理的資金投入活動,有效促進各項治理工作的全面展開,推動礦山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
3.2強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由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所覆蓋的環節較多,屬于綜合性工作,具備專業性較高、流程復雜繁瑣等特點,這也就要求專業人才自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并對施工技術有一個熟練的掌握。另外,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例如,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治理工作未能與計劃進程保持一致,工作效率低下與礦山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有著直接的關系。另外,工作效率不高還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過于看重礦山的經濟收益,對于環保等相關工作未能全面落實,嚴重影響著礦山保護工作的有序進行,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對策的分析。其一,引進其他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并將其與我國當前礦山的地質環境特點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形成國內獨特的礦山開采保護體制。此外,注重開采技術的不斷優化,借助國外的優良設備,有效保障礦山地質環境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在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的過程中,專業人才必不可少,因此,我們應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投身于礦山地質的保護工作中,可以根據人才的不同特點進行薪水福利的調整,有利于專業隊伍的打造。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專業人才進行強強聯合,有效改善當前國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有助于國內礦山行業的全面發展。其二,一些礦山工作人員對地質環境保護的認識不到位,從而出現延緩交工日期的情況發生。因此必須明確各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加強對其工作意識的培養,保證各個工作人員之間的協調發展,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的全面建設,有效推進我國綠色生態的戰略發展。
4礦山的生態環境與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
礦山地質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可以極大程度的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有利于礦山附近區域的生態發展。在進行礦山環境生態修復工作時,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和十九大會議中的生態文明精神為指導,堅持綠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觀,為我國的生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引進國外相同案例的處理方法,對我國的廢棄礦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以此來修復礦山的生態環境,有效解決曾經的遺留問題。此外,將地區的經濟發展融入到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中,可以使得在修復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比如,在礦山環境的修復過程中,可以將當地的建設、土地的防治工作、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進行有效結合,推動礦山地質環境的修復工作和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發展。
5結語
總的來講,礦產資源的開采對國民的生產生活、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國家建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礦產資源的開采進程中必須及加強管理,科學合理的進行開采。不能只顧過度開采來滿足所需,忽視資源的循環利用;也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效益,忽略生態環境問題。重視開采的后續工作,在開采后的礦區進行生態環境的修復,確保礦區的生態環境不受損壞,保障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強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
參考文獻:
[1]劉茂新,楊涯雯,許紅印.淺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幾點經驗做法[J].世界有色金屬,2019(23):256+258.
[2]高駿.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堅硬巖石削坡方法比較和優化[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20,415(12):83-89.
[3]覃茂剛,黃仕銳,王子雯.廢棄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法研究:以海南某廢棄露天礦山為例[J].中國礦業,2020(S2):85-87+116.
[4]于曉軍,馬強,康祿榮.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模式分析[J].中國錳業,2019,169(06):104-106+119.
作者:張孝娟 龔巍崢 單位:河南省地質環境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