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對地震持時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地震動持時
取地震動持續時間為結構的5~10倍。70%能量持時理論,即地震動能量達到總能量的10%開始到總能量80%的時間作為地震動的持續時間。90%能量持時理論,即地震動能量達到總能量的5%開始到總能量95%的時間作為地震動的持續時間。從美國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PEER數據庫中選取8條地震動記錄,使用SeismoSignal地震動處理軟件,按上述三種方法計算出地震動持時。可看出,按70%能量持時方法確定的8條地震動平均持續時間最短,按90%能量方法持續時間最長,其中三種地震動持續時段均在交集。
2結構分析模型
按設防建筑烈度8度Ⅱ類第一組場地進行結構設計,結構前兩階周期為0.89s和0.85s。基于IDA的結構失效模式參照PKPM計算出的結構配筋,在有限元軟件SAP2000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對8條地震動記錄進行調幅后依次輸入結構。按三種地震動持續時間作用于建筑結構,得到結構基于失效準則的IDA曲線。對IDA曲線按照最弱失效模式識別:在12s持時時,1號地震波(EICentro地震波)為最不利地震動;在70%能量持時和90%能量持時時,2號地震波(HollywoodStorageP.E.地震波)均為最不利地震動。由于70%能量持時和90%能量持時均是基于地震波能量的方法,所以IDA曲線較為相似,而12s持時作用得出的IDA曲線則有很大不同。在最不利地震作用下,結構的最弱失效信息對比,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均達到了0.02,最不利地震波均為HollywoodStor-ageP.E.的70%、90%能量持時的最大地基剪力數值相近,但由于地震動記錄作用的時段不同,最大頂點位移存在較大差別。
3結構最弱失效模式優化
在70%能量持時時,結構在HollywoodStorageP.E.波的14.64s失效;在90%能量持時時,結構在HollywoodStorageP.E.波的15.78s失效。其中計算時間段最短為70%能量持時。在三種持時中,第一、二層的梁構件均最先出現失效。12s持時作用下柱構件失效的前三個時間段里,失效柱位置為C11、C12、C13、C14、C43,70%能量持時時失效柱為C11、C12、C13、C14,90%能量持時時失效柱為C11、C12、C13、C14、C32、C33、C42、C43。雖然按70%能量持時和90%能量持時輸入結構得到最不利地震動相同,但由于地震時段的不同,得到的結構失效路徑發生了變化,所以結構優化的方式也不同。考慮結構設計成“強柱弱梁”機制,對建筑結構進行優化。按在12s持時作用的失效路徑,將第一層柱配筋由12覫20增加到14覫20。按在70%能量持時作用的失效路徑,將第一層兩邊柱配筋由12覫20增加到14覫20。按在90%能量持時作用的失效路徑,將第一層柱配筋由12覫20增加到14覫20。按上述三種優化方法建立三個結構優化模型。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8度區罕遇地震下的時程分析加速度峰值為400cm/s2,為使具有可比性,將EICentro波的PGA調幅至400cm/s2依次輸入三個結構模型,地震動作用時間設定為地震波整體的持續時間53.7s,比較結構優化后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優化后各樓層的最大層間位移角比較,結構優化后響應性態的比較。優化后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各層最大層間位移角均減少。其中,由于按照“強柱弱梁”優化機制,12s持時和90%能量持時結構優化方法相同,所以地震作用下結構的各層最大層間位移角相同,并且優于按70%能持時的優化結構。通過上述地震持時確定到結構優化的過程發現以下特點:在三種地震持確定方法中,按70%能量持時進行IDA分析時的計算時間相對最短,按90%能量持時計算時間會相對較長。按70%能量持時和90%能量持時輸入結構得到的最不利地震動相同。三種地震持時作用下的結構失效路徑都可以判別出最弱失效框架柱。其中在相同的最不利地震動作用下,在90%能量持時的地震動記錄時段作用下的結構失效路徑中,出現的失效框架柱多于70%能量持時的路徑,結構的失效模式更弱。按90%能量持時和按12s持時輸入結構,基于IDA方法優化的結構抗震性能最佳,其中按12s持時得出的結果具有偶然性。
作者:唐月單位:安徽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