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生文學素養教育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專業教學中注重實踐實訓,課程安排要求遵循理論學時占47.41%,實踐學時占52.59%的安排比例開展授課工作;要求學生在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事務處理能力、調查分析問題能力等基礎上,還在老師的指導下著重開展日常行政事務實訓、文書處理實訓、會務活動管理實訓、行政管理人員禮儀實訓、電子政務實訓、畢業實習等實訓實習活動環節。
高職生人文素養嚴重缺失已是現代高職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集體意識淡漠、以自我為中心、利己思想嚴重、責任感不強、缺乏正義感和歷史使命感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
社會因素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決定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證明技能的證書成為就業的敲門磚,而隱性的、無法用等級證書來證明的文學素質就顯得無足輕重,不被人們重視。重技術教育,輕人文教育成為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不容置疑的事實。
教育因素追溯學生在中學時代的文學教育,在高考指揮棒下,教師教考點,學生練考點,應試教育造成的語文教學上的誤區,嚴重異化了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閱讀興趣,語文教學枯燥無味,學生的文學閱讀量很少。尤其在高職學習期間,學生主要以職業技術學習為主。在高職專業課程設置上,專業教學計劃重在實踐操作,許多學校往往設置一門《大學語文》替代文學課。
學生因素學生在主觀上對文學接受不主動,不愛讀文學名著,不喜歡上文學課。
高職生文學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生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學習興趣不大,學習自覺性差。他們大都是應試教育下的“殘兵敗將”,對學校教育存在一定心理障礙,對自身的期許低。高職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幫助他們從盲從、焦躁、頹廢、不安的思想情緒中走出來;防止高職生個人成就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背離,智商和情商的不平衡;杜絕高職生人格思想扭曲,人格品質變態。所以在制訂高職專業培養目標時,一定要結合時代要求,培養具有創造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的人才,實現人才的自我可持續發展,而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在高職行政管理專業建設中開展文學素養教育的重要措施
大力推進人文課程建設力度借鑒普通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經驗,結合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拓展能力培養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本專業課程中既重視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在制訂教學計劃中我們嘗試開設了《中國文化概論》《社交禮儀》《現代企業文化》《普通話達標訓練》《鋼筆書法》《文學名著選讀與欣賞》《演講與溝通的藝術》等專業文化必選課和限選課。保證充足的授課時間,配備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學,還要走到生活中學,讓課堂更活潑生動。
在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在高職行政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中,要求教師不管是教專業技能課還是指導實訓實踐課,都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人格品德和情感禮儀的教育。孔子要求“見利思義”,孟子提出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這些關于“義”與“利”的經典論述,可以幫助本專業高職生解決在義利問題上出現的道德偏差、道德無序,以及心理上的道德困惑問題,自覺抵制極端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與行為的侵蝕。對待感情問題,這是一個困擾大學生的普遍問題,引導他們要理智地對待,較好地處理愛情與其他各個方面的關系。禮不僅是國家的基石,而且也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必備條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在提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謙和禮讓,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與人和諧相處的處世觀,而且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開展校園文學社團活動大力扶持學生文學社團,激發學生文學興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學院文學社團的各項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文學講座,激勵學生參加辯論、作文競賽等,要求人文課教師多關注學生成長多指導學生進步。營造一個人文素養教育的氛圍,滿足學生的文化精神需求。在我院的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方案中,我們已經將文學素養教學和素養培養需要納入其中,作為行政管理專業高職生培養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來抓。作為教育者,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培養的對象是有技能的未來的勞動者,是社會的主要階層,他們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我們國家整體國民素質的優劣。因此,我們肩負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們培養的高職生必須是素質全面的人才,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有健全人格精神和人文素養。
作者:潘麗莎單位:貴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