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房屋建筑學教學革新與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多層次的教學活動
1教材與建筑標準規范、各種標準圖集結合的教學方法
合格的卓越工程師必須具有熟練運用建筑設計規范、手冊及各種標準圖集的能力。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指出其所在最新的規范和圖集出處,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墻腳構造設計、樓梯構造設計和屋面排水組織設計三次課程作業,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熟練運用建筑設計規范、手冊、各種標準圖集及參考書的能力,注重了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下列出了與課程教學有關的常用建筑標準規范和圖集:“中南地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建筑圖集”(201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04)、“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和“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等。
2結合三次課程作業的互動式教學
在民用建筑構造教學中,充分重視墻腳構造設計、樓梯構造設計和屋面排水組織設計三次課程作業,每次作業的學時分配為:課上2學時+課下討論。在課上第1學時,教師詳細講授設計任務書,在黑板上圖示重要的設計繪圖內容,規范作圖,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引導學生逐步適應設計過程;課下討論過程中,安排學生每3人組成一個小組,詳細討論設計條件、設計內容、設計方法及設計步驟,在討論的基礎上查閱規范和圖集認真完成課程作業;課上第2個學時,學生將討論結果和作業制成PPT文稿,展示給每位學生互動交流,聽取同學和老師的評價意見,在互動的過程中吸取別人的精華,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在互動式教學活動中學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構思、設計、繪圖、評價,再修改直至完成最終成果,加強了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運用、消化和吸收,逐步養成了主動學習,主動查閱規范和圖集等參考資料的良好習慣。
3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回歸教學法
平屋面排水組織設計是房屋建筑學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學生在實踐中接觸較少,設計出的平屋面排水組織設計圖常造成屋面積水。首先,帶領學生到宿舍樓上人屋面實地考察,注重雨水口、屋脊分水線及天溝線坡度、突出屋面上的結構物等知識點的調研;其次,從實踐回到理論,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與屋面排水組織設計有關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和“屋面工程技術規范”,對涉及到的規范條文進行詳細講解,按步驟總結出簡便、正確、易于操作的設計方法,圖例展示各種不同形狀屋面排水組織設計的畫法;最后,學生每3人一組在前期的基礎上,按照任務書的要求設計屋面排水系統草圖,展示作業,匯報設計構思,聽取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再次修改圖紙并形成最終結果。
基于“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考核評價
以往房屋建筑學考核方式是筆試成績為100%,創新后的“房屋建筑學”考核方式是30%的繪圖作業成績(知識運用及設計能力)+10%團隊協作成績(學生構思、設計、評估和修改階段的討論記錄)+60%筆試成績(基礎知識及原理)。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房屋建筑學教學方案第一次在2009級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本科生中實施,2009級學生考核難度與以往相同,考核等級分為優(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60~69分)和差(60分以下)。與改革前考核結果相比,優突破20%,良的比例基本上達到43%,中及以下的比例明顯減少,教學效果改善明顯。基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提出了集“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既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保證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各項綜合素質,為其他課程的教學創新與探索提供了一些借鑒意見。
作者:陳萌苗麗單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