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臨床藥物學本科教學改革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口腔臨床藥物學是現代藥學與口腔臨床醫學相結合的產物,主要研究在口腔疾病預防、診治和康復中應用藥物的藥理學、藥劑學及治療學的特點和規律,以便安全、有效地應用藥物,并為醫護人員及患者合理用藥進行指導,對口腔專業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門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在臨床上合理正確地使用藥物。口腔臨床藥物學在我校是從2005年開始開設的,第一年開設時安排學時較多,所以整本書的內容做了詳細的介紹。第一輪授課結束后對口腔醫學本科生進行了調查,對口腔臨床藥物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陸續做了改革,現就10年來關于口腔臨床藥物學本科教學改革的體會做一總結。
1教師需要明確口腔臨床藥物學和藥理學的區別與聯系,抓住重點,讓同學們能夠有所比較,有所側重地深入學習
口腔醫學系本科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前已經學習過藥理學這門課程。有部分內容兩門課程是重復的,這需要教師安排好教學內容,將學習重點放在結合口腔臨床應用的教學中。如口腔臨床藥物學教學中藥物代謝動力學與治療藥物監測這節課,其中涉及的藥動學的基本過程和常用參數等內容在藥理學這門課程中進行過學習,因此,在口腔臨床藥物學授課時相關內容不應作為教學重點,重點應放在治療藥物監測和指導臨床個體化用藥上來。又如鎮靜催眠藥、促凝血藥、免疫調節藥等章節內容均已在藥理學這門課程中有過系統學習,在口腔臨床藥物學講授中,這些內容可交由學生自行復習并進行測試,以考查其復習效果,或教師收集一些藥物的處方分析題或病例題讓學生進行分析。第十六章到第十九章是在前面章節不同類型藥物的理論學習基礎上,介紹針對口腔不同疾病的臨床用藥,包括消毒防腐藥、牙體牙髓病用藥、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用藥。如果說前面章節的學習是讓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了解一些常用藥物的基本知識,那么后面4章則是教會學生將知識用于臨床實踐,所以這4章內容要給學生重點詳細講授。
2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方法是灌輸式課堂教學方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ning,LBL)”,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存在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相互溝通、互動較少、與實際聯系不緊密等缺點,越來越無法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要求。所以在口腔臨床藥物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加強對學生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2.1運用啟發式、問題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
口腔臨床藥物學課程內容抽象、枯燥,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章與章之間沒有什么聯系,許多學生就是死記硬背,結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采用啟發式、問題式、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給學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難度又有意義的問題,同時推薦必要的參考書和有關方面的資料,讓學生加深理解,拓寬知識面,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達到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目的。比如,在講授牙漂白藥物前,讓學生互相觀察牙齒的顏色,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飲食(或不良生活習慣)可以使牙齒著色,之前學習的藥物當中,有哪些藥物可以使牙齒著色,從而總結出牙齒著色的原因,然后教師講述牙齒漂白的原理,根據原理讓學生思考用之前學習的哪些或哪類藥物可以漂白牙齒,最后教師進行補充,并針對有疑問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加深印象。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引導、啟發學生,學生學習起來比較主動,在與老師的討論、互動中容易接受消化新內容,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2.2將視頻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
在口腔臨床藥物學教學過程中,各論章節中的藥物都涉及藥理作用、臨床用途和不良反應,如果只用語言描述藥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的具體表現,學生不好理解且印象不深。如果能播放一段小視頻,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鎮痛藥物嗎啡的不良反應時,教師可以播放3min用猴子做實驗的剪輯視頻,猴子很可愛,學生一看到猴子都很興奮,這個實驗里給猴子注射了嗎啡,第一個星期猴子就產生了依賴性,但還表現得半推半就,第二個星期猴子的依賴性就很明顯了,主動要求注射嗎啡,停止注射后,會出現一系列戒斷癥狀,視頻還對產生這種不良反應的機理進行了形象演示。學生看后對嗎啡的成癮性及戒斷癥狀印象很深刻,而且比較容易理解嗎啡產生成癮性的機理,同時也警示學生遠離。又如在講糖皮質激素類藥的不良反應,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滿月臉、水牛背、皮膚變薄、水腫等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這時可給學生播放不到1min的小視頻展示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這樣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同時也提醒學生在臨床應用這類藥物時要權衡利弊。總之,在口腔臨床藥物學教學過程中適當播放一些視頻多媒體,不僅使教學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直觀,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2.3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傳統教學
傳統教學屬于填鴨式教學,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不能將知識消化吸收,老師和學生沒有太多的互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效果比較差。而案例教學法始于19世紀70年代,它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要求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判斷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口腔臨床藥物學教學過程中關于藥品不良反應的介紹就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如某醫院的阿奇霉素氯化鈉疑致過敏性休克的案例,教師通過對案例簡要分析,讓學生根據課上所講藥品的法規判斷該病例是屬于藥品不良反應還是藥品不良事件,然后根據因果關系評定原則對其等級進行判斷,根據臨床表現形式對其分型,區分不同類型不良反應的特點;根據案例中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對藥品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進行分級,并提出合理的救治方案。通過案例教學,將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4對部分內容采用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各小組學生需要通過看書、查閱資料解決,然后總結做成PPT給全班同學進行講解。經過自主的學習和同學老師互相討論,使學生對老師所提問題有深刻的理解,自然而然這些內容就印入腦海并保持長時間記憶。同時也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創造了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結組織能力、自學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結語
總之,教學改革是一個永久的課題,需要教師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教書育人。不管進行什么樣的教學,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能力的口腔專業人才。
作者:張東 鄔國棟 劉錚然 薛永志 楊玉梅 單位:包頭醫學院基礎學院與法醫學院藥理教研室 包頭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