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課中學生創新思維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如今的教育中,喊得最響地要數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思維又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就不會有創造性的行動。為此,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方面,在科學課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一、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引導思維發散,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指善于從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規地去思考問題,它反映思維的寬度廣度。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主要成份,它指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發散。要求學生思考解答某個問題的種種方法。如在觀察螞蟻的身體結構時,由于螞蟻是活的動物,一停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體又小,很難讓它靜下來觀察,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到多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角度的發散:科學課中,為了得到某種事物的特征,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角度來進行觀察。
2、教會學生聯想,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聯系建立聯想善于依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迅速地及時地調整原有的思維過程。聯想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指從一個問題想到另一個問題的心理活動,教會學生各種聯想是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學生在觀察蝸牛時,從蝸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蟲、螺絲、田螺等動物。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質和形態上相似的另一事物。如,在對水的觀察中,聯想到類似于水的其它液體,就像醬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說草叢中有蟋蟀時,學生會想到蚱蜢、蝗蟲、蝴蝶等小動物。在說大樹上會有哪些動物時,學生馬上會想到有鳥這種動物。
學生學會了聯想,豐富了想象能力,思維變的靈活了,敏捷了。他們開動腦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學生不讓教師告訴答案,總是說:"讓我自己想一想,看我想的對不對"。
3、突破常規想象,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獨創性是創造思維的根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原有知識范圍的羈絆和思維過程的禁錮,善于把頭腦中已有信息重新組合,從而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成果。"突破常規":指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大膽設想,發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探尋具有創新意義的簡捷妙法。如在對蝸牛的觀察中,有一個學生突發奇想,說要把蝸牛浸沒在水中,看看蝸牛會不會被水淹死,會的話,它能在水中最多堅持多久。
二、創新思維的發展與訓練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兒童提問表明兒童在對事物進探索、思考在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正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也是兒童創新思維的開端。
質疑問題難本身就蘊含創新思維的火花,也是創新的起點。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大膽提出問題。
在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提出問題。如《尋訪小動物》一課,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質疑,學生會提出:什么是尋訪,對小動物的觀察為什么叫訪,為什么要訪,到什么地方去訪等一系例問題。也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質疑。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質疑。
2、在語言描述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通過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發展。
(1)、在語言描述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可以從觀察物品的形狀、顏色、大小,聯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可以從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聯想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從觀察小動物的外形,聯想小動物的運動方式。
(2)、在語言描述訓練中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
我們每一堂課都離不開學生的觀察活動,學生進行觀察之后,一般都要進行一些描述。那么在描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對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時重點訓練學生的說的能力,在一個學生進行語言描述時,讓其他同學進行仔細地聽,聽一聽他的描述與你的觀察一樣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你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你想進行哪方面的補充?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聽的能力。
(3)、在語言描述訓練中豐富學生想象力。
兒童時期是想象力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象開始的。所以,在語言描述訓練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但這個想象要根據事實來展開,不是憑空捏造。
(4)、在語言描述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口語描述訓練中,教師要求不模仿,不重復別人的句子。從課的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學生在對事物特征或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時,盡量不重復別人的語言,從不同的觀察點來進行描述,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對我的大樹的觀察時,大部分同學都是圍繞樹的特征和樹上有什么來進行觀察,而有個別同學他卻樹在校園中有什么作用來進行觀察分析。
3、在動手操作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
兒童的思維源于兒童的動作。正象人們常說:"心靈手巧"其實手巧也會使心更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兒童的智慧在兒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兒童思維的鏡子。因為手的動作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導到大腦,又由大腦反饋到手,二者之間是雙向聯系,這種聯系越多越能促進兩方面發展。因此,積極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對于思維發展是極為有力的。科學課要求學生動手的活動也是很多的,這正好給學生創造了動手的好機會。
三、創設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新型師生關系
現代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愛護他們,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于發表獨到見解,敢于標新立異。得到創新后愉快情感的體驗。
1、倡導教師要有民主的教學作風創設情感交融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給學生參與表達創新的機會,不要把個人意見強加給學生,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要給每個學生評價的權力,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無錯原則”。
對學習落后的學生的發言以表揚和糾正為主,不要簡單批評。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發言時,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來,教師要有耐心,可以降低問題的難度,讓他們想一想,給他們答對的機會或讓成績好的同學進行幫助,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教師禁止用"傻、笨、差"等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語言。多用信任,鼓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班級中創設同學平等互助的氛圍,使他的潛能得到發揮。讓他們學會思考,嘗試創新。再說,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成績雖然不好,可有的在動手能力或思考問題的方法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2、注重課堂師生的交往。教師要多鼓勵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廣泛交流,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共同參與觀察探究活動,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幫助,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多運用鼓勵性評價。
科學課是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科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