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職教師師范性缺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教師師范性缺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教師師范性缺失

      摘要: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職院校的變遷,高等教育教學評估,高職院校的管理以及高職教師現身感受等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缺乏的原因;同時,根據高職院校的屬性和現狀,指出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師范性的迫切需要;最后,在分析高職院校師范性缺乏的同時,提出了如何提高高職教師教學水平和師范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范性;教學水平

      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高職院校。隨著各高職院校的擴張,教師的教學問題日益暴露出來,但是很多學者關注的高職院校教師的“學歷問題”、“道德素質問題”、“實踐技能問題”、“科研問題”,是附帶論及教師在教學上的問題。這從一個側面上反映出高職教育中,對教師“教學性(師范性)”的忽視。確實,輕視教師教學的現象也會在研究型大學存在。然而,研究型大學的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精英分子,不但學習主動性高,而且領悟能力出眾,學校教師師范性的缺失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如高職院校明顯。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他們的師范性,是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廣大高職院校必須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缺乏的表現及其原因

      1,高職院校被納入高等教育的范疇,一些學院或為了升格,或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或迎接教學評估,不斷地提升師資結構的學歷層面,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原來師范院校的本科畢業生無法滿足其學歷要求,而新納入的高學歷層面上的碩土、博士和“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或較長時間的教學技能和水平的培訓,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

      2.高等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國家職能部門制定統一標準,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學校,然后根據評估成績,決定其“待遇”。[1]11科研和學術及教師的學歷結構是重要的硬性指標。不少地方無視高職院校教師的特點,用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標準來衡量高職院校的教師,特別是在職稱的評定上,使得教師不得不疲于應付,重學歷、輕教學,重學術性、輕師范性。

      3.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上過分強調“技術化”、“規范化”和“統一化”,“學校對教師的一切考核工作都量化為‘業績點’,按點算錢。上課、承擔課題、、班主任工作,甚至參加會議、找學生談幾次話都成了明文規定的工作量,至于教學的質量、談話的效果因無法量化,只好忽略不計了。久而久之,學校對人的思想工作淡化了”。[2]學校忽視了教師教學活動具有的“文化性”、“不確定性”、“責任性”和“無邊界性”,致使師范性應當具備的“創造性”和“倫理性”遭到剝奪[3]。

      4.“大學教師的每周工作量,一般都在6—8節課之間,而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量普遍要高出普通大學1/3以上,達到10—12節”,“。高職院校的教師“為了能在高校站住腳,他們必須補修研究生課程,必須參加大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培訓和考試以取得高校教師任職資格。然后,申請職稱轉評,將原來中專系列職稱轉為高校系列職稱。這還不夠,還要根據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特殊要求,爭取成為‘雙師型’的教師。如此等等,壓力大、機會少,表現在脫產進修的機會少,參加學術會議、考察參觀、教學研究活動的機會少。”[2]這些導致教師極少有時間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很好地進行反思,也沒有大量的時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理論修養,而且很多學校過分地講求教師的學歷層次,使得教師把多余精力放在攻讀獲取學位和獲取證書上,忽視對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5.在廣大的教師中間,對教育理論的科學性持懷疑、輕視甚至否定的態度。雖然師范性指“培養教師的一些特殊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見習、實習等,道德品質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技巧,如普通話、板書等;組織管理能力和特長培養等”[1]13教學理論僅僅只屬于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但是對教育理論科學性的否定而質疑,以致否定學習教育理論的必要性,甚至把教學理論簡化為“普通話”、“板書”等基本技能的學習;或者認為提高教師的師范性,僅僅通過讓教師聆聽幾次講座,接受幾個星期的短期培訓,沒有把教師的師范性和他所從事的專業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結果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的缺失。

      6.社會對于教師師范性所包含的職業理想有著各種自相矛盾的期望,教師不知何去何從。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要求認識模糊,在實踐中就難以把握和堅守師范性,更談不上將之運用于實踐中。

      7.固然,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不良言行,可能歸咎于教師的教學不力和責任心缺失,是師范性缺失的表征;另一方面,假如學生對教師失去最起碼的尊敬和信任,該教師即使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和教學能力,可能也會有無力回天之感,從而使教師自身對教學水平與必要責任心的效用發生懷疑和否定,失卻自我發展的重要動力。有的學校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作為對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這迫使一些教師不敢對學生嚴格要求,存在迎合學生的心理;同時,種種的外界和內部壓力,促使教師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放棄自己崇高的道德訴求(公共使命),師范性中的“道德品質”失卻憑籍。

      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的必要性

      強調高職院校學術專業學科的重要性,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訓練,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應當是一項不能動搖的重要任務。而要有效完成這項任務在高職院校中強調教師的師范性顯得必要與緊迫。

      1,由于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致使進入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培養他們過硬的專業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迫切需要高水平的教師。

      2.高職院校的學生主動性較弱,學習自覺性、積極性不足,學習氛圍不濃厚,因此學習的內在動機更需教師激發,學習文化的課堂環境需要教師創造,這自然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職院校不僅要完成基礎理論課的教學,而且要做好實訓和實踐指導,這關系到整個教學的得失成敗。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僅僅只是基礎理論的教授水平,也是實踐中操作指導的應用水平。

      4。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增加,也給高職院校教師課堂教學和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如何進行因材施教,如何維護課堂紀律的,如何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都需要教師具有熟練的教學操作技能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5.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實踐技能的實用人才,首先,需具備起碼的公民道德;其次,作為一個職業人才,相應地需要必要的職業道德;再次,作為一個職業人才,要能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有所作為,不被職業所奴役,能夠有所創新和發展,還得具備相應的批判和反思的精神:41。而這些道德和素質的培養,不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在于教師傳授技能和知識時的潛移默化,其需要充分依賴教師自身的道德品位與人格魅力。

      三、克服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對策

      從前面的分析看,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原因是多個層面的:既有高職院校的特性所致,也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所致;既有制度上的問題,也有觀念上的問題;既和教育理論自身的科學性有關系,也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錯誤認識有關;既表現為學院管理上的不足,也表現為研究者對此的忽視。而且,各個相關因素之間也是互相包含、錯綜復雜的。當然,有不少學者為解決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過各種有益的建議,筆者在綜合這些建議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分析。

      1.“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雙師型”教師一般指既能夠傳授知識,也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當今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結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不高。這里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并非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就能成為好教師,同時“雙師型”并不是對教師實踐水平無限制的追求;第二,高等職業教育包括公共理論課和基礎課的學習,對于這些教師,我們雖然也強調他們要面向實踐,但決不等于說,他們也一定要成為“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雙師型”之所以要求具有實踐經驗,其在高職院校中的意義在于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促進“教學”是高職院校引進“雙師”的關鍵。

      2.一些研究型大學對學術的過分重視和對教學的相對忽視,為高職院校“重視科研(學術)”、“忽視教學(師范)”提供了土壤。固然教師教學出色,并不能夠保證科研出色,反之,科研出色并不能保證教學出色。即使在研究型大學當中,重視科研、輕視教學的思想也是值得反思和檢討的,更不用說針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了。

      3.教師的教學活動是無法用完全量化的方式進行管理的。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除了對教師進行一定的“規范”管理之外,還要給予教師一定的自由和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4.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來講,因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體現最明顯,因此與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對教學水平有著更高和更嚴格的要求。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所以更要求專業教師具有相應的實踐技能的指導能力;因為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技術型人才要走向一線,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上,更加要求貼近生產。所以,我們在提高教師師范性和教學水平時,要注意到高職院校教師的一些特性,不能只停留在對教師普遍素質的要求上,如“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術”以及“發展教師的創造性”等;更不能毫無分析地以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師標準來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

      5.教師的教學同時也是一種實踐性活動,更多地受制于課程的內容、學生的水平和具體的培養目標等“情境性”因素,所以教師師范性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在面臨的實踐問題上做出有效的“反思”。也就是說,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只有在放置于具體的情境中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沾恰是教師自身通過解決一個個教學難題而得以實現的。

      參考文獻

      [1]葉瀾.一個真實的假問題——“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辨析[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02).

      [2]童富勇.當前高職教師隊伍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溫州大學學報,2004(03):48.

      [3](日]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10.

      [4]李曙明,何楊勇.技術的“人文性”對職業教育的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05(04):53—56.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