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文化和學校教育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作為一種精神氣候或氛圍,校園文化以其獨特的“心理暗示”和“文化無意識”機制,成為學校教育中一個必然的和有效的教育因素。因而,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問題,便成為當前我國完善學校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校教育;創新教育
校園文化與學校教育有著深刻的淵源關系,并在學生素質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校園文化是一種文化現象,具有文化的一切特質。從存在形態上看,校園文化可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但從其性質上看,他卻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即最終是以一種觀念形態、精神因素作用于校園人的。校園文化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其作為一種教育因素既是必然的,又是有效的,具體表現為:
(一)校園文化的“心理暗示”與“文化無意識”機制,決定其教育力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校園文化之所以成為一個必然和有效的教育因素,正是由于它本身作為一種氣候、一種氛圍,對校園人,特別是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產生一定的暗示作用。校園文化通過提供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景或活動,對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誨,從而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教育者的要求不斷成長。由于校園文化的暗示符合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因此,它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納。另一方面,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校園文化雖然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創建的,但對教育者來說,主要體現為有意識地建構一個優良的育人環境的過程,而對受教育者來說,則主要體現為環境對其無意識地影響和其適應這一環境的過程。因此,校園文化就其本質來說,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目的性的;其存在形式以及對人產生影響的方式乃是無意識的。
校園文化的“心理暗示”與“文化無意識”機制,為學校教育提供了心理學、文化學基礎。所以,校園文化成為一個必然、有效的教育因素,也就無可厚非了。
(二)文化、教育與人的互動關系,規定了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力量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它是文化系統作用于它的創造者、承繼者——人類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屬性。在文化中,個人實現了自身的再生產,而教育則幫助人們獲得精神的“再生”。教育傳遞文化,文化承載教育,二者共同的作用對象是人。校園文化正是在文化與教育這種互動關系中,對正在成長的學生產生影響的。
二、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特殊使命與效應
(一)學校的價值教育決定了校園文化的特殊使命與效應
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人們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而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又直接導致人們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發展方向。因此,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較為穩定、準確的價值取向和選擇,以獲得更為豐富、完善的人生,便是價值教育的本質內涵和最高使命。學校教育實質上就是一種價值教育。然而,無論是正確的價值觀念的樹立,還是完善的價值取向和能力的形成,都無法完全依賴教育者的傳遞而實現,而必須通過主體在一個具有一定的導向性的環境或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這正是校園文化功能之所在。
(二)學校的創新性質決定了校園文化的特殊使命與效應
眾所周知,教育是培養人的,而教育對人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知識的傳承來實現的,這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無法更改的鐵的事實。新課改下的教育充滿了新的觀點、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從知識所產生的價值來看,這種不斷更新的知識,使人們在掌握和追求這種新知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得到思想的啟迪、智慧的增加、性情的陶冶和精神的升華。這種精神實質是否能真正在教育中得到體現,取決于校園是否充盈著創新的氣息。只有在這種氣息中,學生才能真正從中受惠,成長為創新人才,這也正是“人創文化,文化化人”。
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提升校園文化的導向意識,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
在當今瞬息萬變、多元開發的時代,校園很難成為一方凈土。不同時期,流行于校園的不同文化熱點,不僅體現著校園的時尚,折射著學生的心靈軌跡,更與社會歷史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時髦和時尚,往往代表著新生事物,有著革新的一面。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它可使青少年學生擺脫現狀,勇于進取;但這種“××熱”、“流行色”又往往使大眾行為模式趨于統一,導致學生的盲從,甚至誤入歧途;另外,多極的世界,多元的文化,還可使尚未完全構筑起個體文化的學子們陷入彷徨和迷失之中。因此,我們在建設學校校園文化時,應盡可能地對學生所關心的文化熱點提出質詢,引導他們反復討論,在思索中探惑質疑,在他們的觀念世界和精神領域中既形成一種寬松的氣氛,任其自由探索,又給予一定的導向,提供一個價值標準的參照系,使他們認真仔細地檢驗自己的思想意識,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
(二)充分發揮教師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基礎和主導作用
在學校這個特殊的教育環境中,教師自身的文化建設對整個校園文化的形成和功能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文化是教師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由于教師的資歷、社會背景及所經歷的社會化過程不同,其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就不同,其對教師工作的影響也不同。在整個學校教育系統中,教師文化是作為一個整體作用于對象,并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世界觀、理想、信念、道德、價值取向等,猶如焦點一般集中在教師人格這個點上,并折射出來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中。因此,每一個教師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活生生的體現者,他幫助受教育者認識世界,也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從上面的這種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師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是以客觀世界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出現在受教育者的認識領域中的,并成為學生個體文化建構的重要“參照系”。
師文化的建設,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工作環境的布置、業余生活的安排、成就機會的提供、實際問題的解決、思想意識的指導、集體觀念的培養等。總之,教師文化建設是形成優良校園文化,實現其育人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園文化究竟能對學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文化的層次和優劣。
(三)校園文化建設,要特別注重學校傳統的統攝力量
我們提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開放意識,卻并不排斥學校傳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學校傳統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另一所學校的文化特質,是該校在辦學思想、領導作風、學校風氣等方面的綜合反映。正如我們前面所述,校園文化一方面是社會文化在校園的折射,另一方面又是學校歷史的積淀。學校傳統作為學校歷史地文化積淀,深入到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從而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校園人產生著巨大的教育作用。學校傳統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一個有著實際內容的客觀實在,它是由校園中一個個具體的現象、一系列實在的活動所構成的。學校的校訓,每學年的入學典禮儀式,尊師愛生的行為規則,勤學好問、勇于探索的學習風氣------都是學校傳統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在繼承和培養學校傳統時,就應從一個個具體的現象和活動抓起,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義,為新時代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營造一個全新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