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有效途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初中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而且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為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奠定了基礎。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積極挖掘身邊的素材,創設生活化教學,使學生能夠喜歡上數學課,從而切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存在問題;優化途徑
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標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的理念審視傳統的課堂教學,靜下心來,探索優化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要真正使課堂成為有利于學生張揚個性的“學堂”,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文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目標偏離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部分數學教師把學生的成績看作衡量教學水平高低的決定因素。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有些教師把傳授課本知識確立為教學的重點,在課堂教學時一味地注重對數學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均為應試而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致使課堂教學偏離了方向。
(二)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專業素養不高,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觀念無法緊跟時代步伐,不會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致使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三)學生的參與度低
當前,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教學觀念落后,不能正確評估學生的情況,而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些教師不放心學生,認為課堂中自己講授的都是重點,只要自己講解分析到位了,學生就一定能夠接受、吸納。所以,整堂課上,教師在講臺上唾沫飛揚,一講到底,講得津津有味,而實際情況是,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成了課堂的權威、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成了看客,不會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只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看教師在講臺上的表演,參與度低,不能主動思考、積極探究。
(四)過于追求形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整合資源,大膽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因此,部分教師認為,一堂課如果不使用多媒體,就不是一節成功的課。所以不管教材內容是否真正需要多媒體,是否適合運用多媒體,都要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味追求形式,使得課堂教學華而不實。另外,新課標倡導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以正面引導、鼓勵學生為主。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使用:“你真棒!”“好,你的表現真厲害!”等表揚用語。試想,缺少了批評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又該怎樣面對?過于追求形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初中數學教學優化途徑
(一)挖掘身邊的素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許多數學發現源于生活,好多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也廣泛應用,并且有些數學應用題十分抽象,只是靠字面分析,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如果教師能根據題意靈活創設學生熟悉的、利于數學學習的情境,效果就截然不同。畢竟,如果教師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對此非常熟悉。身處熟悉的場景,有利于增強學生探究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數學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在教材外充分挖掘與教材、學情聯系緊密的素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數學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提升探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模式
課改在不斷地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一支粉筆走天下的陳舊教學模式已經被淘汰出局,“粉筆+教鞭+黑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順應課改的潮流。這種簡單的教學手段嚴重制約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新時代、新要求,數學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教學質量提高以及學生發展的新路子。首先,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大膽使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隨著班班通落戶在各個學校,多媒體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師授課的輔助手段[1]。多媒體集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借助它獨有的優勢來打造形象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化靜為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最佳突破口,便于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課堂效益得以最優化。但是,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多媒體技術畢竟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能作為主要手段,不能因為“趕時髦”而過度使用,使效果適得其反。其次,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有效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真正的主體,教師要摒棄傳統課堂教學“一言堂”的做法,堅決拋棄“滿堂灌”的陳舊觀念,發揮主導作用,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每片葉子都不一樣。”在教學中,面對全體學生,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每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以及布置作業時,要有層次。對于優等生,要讓他們“踮著腳尖”甚至“跳一跳”才能完成作業,這樣就不會讓他們覺得問題和作業乏味;對于學困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多一份正面表揚,少一份批評,使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這樣使各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獲,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2]。再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親其師而信其道。”如果師生關系比較融洽,學生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學習這門學科。反之,學生對教師有看法,排斥這位教師,當然就不會好好學習這門學科。上課時,如果教師對學生看不順眼,學生看到這個教師就“感冒”,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成績能提高嗎?即便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再高,但是教師瞧不起學生,學生看不慣教師,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教學能出彩嗎?所以,教師應該以寬容博大的胸懷接納每一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后,評價學生要公正、全面。初中數學教師要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正所謂“一碗水要端平”。評價學生時,既要看重過程,還要看重結果,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3]。不少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抱著“我要的是葫蘆”這樣的態度,只看重學生的成績,一好遮百丑,學生成績好,其他缺點忽略不計,這樣便助長了優等生驕傲自負的心理。對于學困生,不看重他們學習的過程,只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差,一棍子打死。對學生的努力卻忽略不計,嚴重損傷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學習數學的信心喪失殆盡。
三、結語
數學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是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前提。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認清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模式,積極挖掘身邊的素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喜歡上數學課,從而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好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J].華夏教師,2019(17):38-39.
[2]劉文沐.淺析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28.
[3]陳濤.淺析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J].內江科技,2011,32(08):202.
作者:張世禮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陽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