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外承包工程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國際經濟合作的角度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一直發揮并正在發揮著利國、利民、利世界的重要作用,筆者在某種意義上借用新開放戰略所強調的“內外聯動”性,把對外承包工程“內外聯動”作用的涵義界定為:籍對外承包工程大發展之力,對內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支撐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外要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并推動東道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貫徹“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指導方針,使對外承包工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國內國外聯動合力”。
多年來,對外承包工程在我國的基本定位就是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與貨物貿易的綜合載體,是落實“走出去”戰略最好的路徑之一,是服務貿易出口的優勢產業之一,是國際工程承包領域世界六強之一。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064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295億美元;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478億美元,簽訂合同額523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19萬人。隨著我國國際經濟合作進入新的大發展時期,對外承包工程國內外視野下的積極效應與聯動作用也日益凸現出來。
一、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外匯收入,擴大國內需求、增進和諧穩定
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曾經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業工作一大壓力就是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城鎮新增勞動力供求缺口一千萬個,還有眾多農村剩余勞動力。有鑒于此,我們更希望對外承包工程所需的外派勞務給一部分城鄉勞動力帶來就業選擇與脫貧機會。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一個發展中國家向外輸出移民的數量每增長10%,貧困人口可減少2%;個人海外匯款是發展中國家數量最多、增長最快、來源最穩定的“外資”,地球上每六人中就有一人獲得過匯款的支持。聯合國《國際遷徙發展與發展問題報告》指出,匯款會逐漸舒緩不平等情況,并可增加未移民家庭收入的潛力,因為每一元的匯款可在移民原籍地社區創造兩元至三元的額外收入。2008年4月,亞洲開發銀行在《年度展望報告》中說,亞洲5400萬外勞有助于改善廣泛的貧窮狀況,亞洲外勞2007年匯款1081億美元到開發中地區,匯款額超過全球三分之一。我國商務部專家也進行過測算,1979至2000年的22年間,我國外派勞務累計240萬人,這里面大約100萬人富裕起來。目前我國外派勞務每年匯回和帶回的外匯收入約20億美元,每人年均凈收入是國內農村同等勞動力的8—10倍,300多萬外派勞務人員的家庭經濟狀況由此好轉。
就業機會與外匯收入的增加不只是經濟效益,還發揮著良好的社會效益“連鎖反應”,正所謂“派出一人,富裕一家,帶動一片,安定一方”。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是,2006-2010年,累計新派勞務人數合計將達到150萬人次,2010年末,我國在外各類勞務人員將達到72萬人。作為對外承包工程項下的外派勞務是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承包工程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工程項下外派勞務也不斷增多。2005年底,對外承包工程項下外派人員超過18萬人,勞務人員結構也由80年代的中低檔建筑工人為主發展到高中低檔勞務兼備、高中檔勞務日益增加的格局。幾年在外磨練的歸國勞務人員素質大為提高,還可帶領身邊的人創業致富,這對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勞務出口的社會效益和間接效益比起它的直接經濟效益意義更重大。我國許多地區,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正在把對外勞務輸出當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骨干產業,涌現出了河南新縣、四川犍為等一批以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楷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亦把這個問題提到貫徹科學發展觀精神的高度,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相繼認定了15家行業外派勞務基地并建立了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為縮小地區差距、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開辟了新途徑。
二、增強建筑業持久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并推動相關產業連帶增長
建筑業不僅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還是對外開放的一支先頭部隊和主力部隊。國內建筑業已連續多年取得長足發展,“十五”期間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22.5%;2005年度完成的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2006年中國建筑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2007年前三季度,中國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658億元,同比增長44.5%;建筑業隊伍亦不斷壯大,吸納的農民工占農村進城務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取得如此驕人業績的推手之一就是對外承包工程,其判斷依據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下的國外建筑市場早已是我國建筑市場需求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承包工程創造的價值要納入到建筑業產值中,其年營業額約占國內建筑業產值的5%;特別是加入WTO后中國建筑業已全面開放,對外承包工程水平提高和項目增多可在外資建筑企業蜂擁而入以及國內投資波動或建筑市場飽和時讓建筑業得以“內虧外補”,形成一條“持久和持續發展的生態鏈”。有學者曾做過“中國建筑業對外經濟合作與產業增長關系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結論是:“對外經濟合作能有效拉動建筑業產值增長”并成為“建筑業擴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筆者認為,這個結論對于中國“奧運后建筑市場”拓展與防止建筑業“奧運后滑坡現象”有著現實的啟發性。
由于建筑業的產業關聯性強,其“派生需求”遠遠超過建筑業本身的增加值,因而對外承包工程也能夠連帶推動國內相關產業及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商務部“對外承包工程貸款申請條件”規定了“項目帶動國產設備、材料、技術、勞務和管理的出口額占項目合同總金額的比例不低于15%”的資格限制,這種引導鼓勵境外項目搞國內采購的政策,勢必擴大相關部門的生產能力及產品輸出。譬如,作為世界最大的建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水泥、石材、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和墻體材料的產量多年雄踞世界首位,新型建材、綠色建材和節能建材亦層出不窮,對外承包工程一直是建材打入國際市場的便捷通道。工程機械行業的中國產品性價比在發展中國家也很具競爭力,可是過去出口量總上不去,后來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與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聯合開發國際市場,使產品銷售、設備維修直至貸款回收都有了明顯改觀。當我國的輕工、紡織、家電企業到境外投資設廠或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與我國進行“資源換工程”項目時,承包商都可選擇使用國內的人、財、物力,充分發揮所承攬工程的出口綜合載體功能。清華大學專家組的研究成果顯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每增加1億美元,當年GDP就增長4.92億美元,即對外承包工程對國民經濟增長有1:4以上的拉動力。
三、提升中國承包商的國際競爭力,造就旗艦型的中國跨國公司
按照我國“又好又快”的發展宗旨,我國在國際承包工程市場上的重要地位必須靠“又強又大”的對外承包工程公司支撐。目前的問題是,“快”和“大”容易做到,“好”和“強”尚需努力。2006年中鐵工、中鐵建、中建三家中國工程建筑類企業首次入圍《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46家中國公司在《工程新聞紀錄》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中占據1/5以上席位;2007年上述三家工程建筑類企業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又快速攀升,49家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入選國際承包商225強。但是,與同行業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我們數量比例的“個兒大”難掩業績贏利的“體弱”。所以,中國大力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的焦點是要集聚起有資格、有實力瞄準歐美日承包商運營機制,進行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跨國經營的特大型建筑企業,使之作為業界“強身健體”的核心力量。2006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到212個,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96個(包括最高83億美元的特大項目),這方面業務增長主要就是靠中建、中鐵工、中鐵建等世界級的、能在境外承攬EPC、PMC、BOT和PPP等大型工程的“中國軍團”。
面對當今國際工程承包行業巨大變革與列強逐鹿,轉變對外承包工程增長方式成為中國公司新形勢下的新課題。商務部對外承包工程“十一五”規劃強調提高質量、水平和國際市場占有率,力爭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13%的目標。欲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進一步創新業務模式、增加科技含量、搞好項目管理、“建造”企業“航母”。這些依然要在大力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的實踐中鍛煉和檢驗。正是身臨其境參與競爭,我們才醒悟到僅憑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單做施工和勞務分包獲利比強者要差數百倍;我們才下決心通過資產重組進行資源整合,將海外市場、資金實力、技術力量、商務人才及施工隊伍等各路“精銳部隊”優化配置,形成一批專業特點突出、國際競爭力強的品牌公司,去爭取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影響力大的項目。事實證明,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改革、重組成效卓著。2006年中信—中鐵建聯合體與來自60多個全球頂級公司組成的6家投標聯合體激烈角逐,中標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60多億美元的總承包大單,被奉為中國工程承包企業轉變“對抗性競爭”為“合作性競爭”、強強攜手走向輝煌的成功典范,標志著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真正開始邁入國際高端市場、進入國際第一梯隊。2007年6月,中建美國公司中標有極高社會影響力的紐約核心工程——紐約洋基體育場火車站項目,大大提升了“中國建筑”在美國主流市場的知名度。這些一流的建筑業跨國公司會率領更多中國企業出外打拼、創造佳績,實現“承包大國”向“承包強國”的轉變。
四、“工程外交”彰顯威力,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互利共贏”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國正在為逐漸樹立富有建設性、負責任大國形象做出努力,也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合作的行為準則。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對外承包工程與國際政治、國家外交聯系起來是幾十年現實情況的真切反映。一方面,良好的國家關系和經濟政策會助力企業順利奪標、功成名就。譬如,中國領導人出訪時很多企業家隨訪并能簽下平時難度很大的項目;中外使領館也都會牽線推薦,幫我們與各國政府或承包商洽談、簽約。“快船離不開東風相助”、“離開了外交,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就像魚兒離開了水”,這些話是中國1800多家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肺腑心聲。另一方面,搞好境外工程又會服務于國家整體外交并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可視之為“工程外交”。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始終遵循“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指導方針,貫徹“守約、保質、薄利、重義”的經營原則,許多竣工項目被譽為“樣板工程”、“中國櫥窗”、“中國政府第二種形式的援助”。2003年阿爾及利亞大地震損失慘重,可是由中建總公司建造的建筑物卻無一倒塌,當地民眾交口稱贊這些房子是“震不垮的豐碑”。
既然對外承包工程可以促進各國間的全方位了解與合作,這項事業必定肩負把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當作對外經濟交往的核心與精髓、為構建和諧世界添磚加瓦的崇高使命。當前國內企業界正在熱議“社會責任”問題,對外承包工程行業“走出去”成敗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恰恰也是“社會責任”問題。國務院《關于鼓勵和規范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意見》中突出強調,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防止無序競爭,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營造友好的輿論環境,宣傳和平發展道路的政策主張;相關的企業應當將此作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