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循環型經濟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循環型經濟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循環型經濟管理

      [摘要]“循環型經濟”作為一種理想的經濟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它畢竟是一個錯誤概念。在自然資源中,從原材料來看,有相當程度的難以循環性;從能源來看,在地球生態系統內根本就沒有循環性可言;僅以環境要素出現的資源,就更加不可輕言循環。建議以“節約型經濟”取代“循環型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節約型經濟含有生產的集約化即資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義,同時還有適度、明智地消費的意義。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循環,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環。

      [關鍵詞]自然資源循環型經濟節約型經濟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提出以后,圍繞這個思想產生了一些經濟模式,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循環型經濟(俗稱‘循環經濟’)”。循環經濟這個提法,其實并不是中國人的創造,而是一個舶來品,其來源出自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D.W.Pearce和R.K.Turner所著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經濟學》一書,這個概念后來在國際間被大量引用,現在在國內已經廣泛流傳。其意思是通過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過程來進行經濟活動,人們試圖通過這種模式的建構,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環境問題。這個模式雖渙鞔芄悖罹科鵠慈詞且桓齟砦蠊勰睢9賾謖飧鑫侍猓收咭丫凇堵勱讜夾途孟低場芬晃模ā噸泄嗣翊笱аПā?/SPAN>2004年第3期)中做過論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筆者感到,在社會層面上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存在著相當的誤區,因而不能不對一些問題做進一步的說明。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物質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為生命物質,然后植物被草食動物食用,草食動物又被肉食動物食用,肉食動物之間還有食與被食的關系,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軀體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回到非生命環境,再被植物利用,這樣就形成一個循環。人類的經濟實質上也是物質的轉化過程,即將資源轉化為產品供自己消費,在生產活動中有部分資源成為廢棄物,而在消費完結后,產品則基本上成為廢棄物。于是便造成兩個效應:一是資源消耗,二是環境污染。

      在人類利用的資源中,有一部分資源是可以再生的,例如植物、水、空氣等,它們通過自然界自身的機制,可以實現自我更新,從而被再度利用,但相當部分資源(主要是礦物資源)是不可能再生的。隨著資源消耗速度的加快和環境污染狀況的加劇,不僅不可再生資源出現了危機,就是對可再生資源來說,也出現了再生能力下降的問題。于是,人們開始考慮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將廢棄物資源化,再度投入生產,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這就是“循環經濟”的基本依據。

      從廢棄物資源化這個角度來看,發展循環性生產是應當大力推崇的,然而要建立一種循環型經濟,就大有可以商討之處了。所謂“經濟”,在《辭海》中的相關解釋有:經濟活動,包括產品的生產、

      -------------------------------------------

      分配、交換或消費等活動;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或指國民經濟的各部門。顯然,這是一個全局

      性的概念,而不是局部生產的概念。因此,“循環經濟”的意思,應當是在全部經濟活動中實行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全部經濟活動中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這是一種愿望、一種理想,其出發點是善良的,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從理論上說,模擬方法屬于一種類比方法。就本質而言,包括模擬方法在內的各種類型的類比方法,都是一種按照一定邏輯程序進行推理的猜測性方法。在科學發展史和技術發展史上,類比方法的使用曾經導致了不少杰出的發現和發明,特別是向生物界尋求設計思想的功能模擬法,把目的和行為的概念賦予機器,突破了生物與非生物的界限,在技術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然而,類比推理畢竟是一種或然性推理,這是因為:1)事物之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是類比的客觀基礎,同一性提供了類比的根據,差異性則限制了類比的結果;2)類比推理的邏輯基礎是不充分的,相似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不一定有必然聯系。迄今為止,包括電腦在內的所有仿生模擬案例中,還沒有那一件的功能是完全超過了原型的。這里有一個基本原因在于,與生命運動相比,其他運動都還屬于較低運動形式。同樣道理,人工模擬的物質循環機制與天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機制相比,無論如何都會有差距。

      從實際來看,根據傳統分類,自然資源大體上可以分為原材料和能源。原材料方面有以下問題:

      第一,一般來說,原材料廢棄后可以再生利用,但再生一定要消耗能源,其中不僅有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而且還有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就是說,即使原材料再生利用也要付出代價。在有的情況下,單就回收運輸而言,所消耗的能量甚至會超過生產原材料所需的能量。例如,污水的凈化就要耗費大量能源。又如,廢塑料包裝的回收,僅運輸一項就是耗能頗巨的工作。

      第二,在原材料的利用過程中,由于受物質本身特性的限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回收再生,其中總有一部分會散落到自然環境中,無法再生利用。例如,磷這種物質既是生命的重要組分,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但磷的回收就十分困難,一般都會隨地表徑流匯入海洋,然后只有很少部分磷元素能以水產品和鳥糞為載體返回陸地。還有許多非金屬原材料,一旦在自然界中散落,就很難再生利用。

      第三,即使是能夠再生利用的原材料,由于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也不得不降低層次使用。例如,玻璃、塑料、纖維等,再生以后,使用價值就會顯著下降。當然,技術水平并不是不可以提高的,但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這里有一個比較效益的問題。一般說來,不到資源十分緊缺的的地步,人們不會在這方面加大投入,而一旦進入這種地步,資源環境問題恐怕也就積重難返了。

      第四,有的物質循環利用,可能產生公害。例如,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如果人工食物鏈設計不當,將動物尸體和糞便作飼料使用,會造成病毒、病菌和重金屬元素的二次污染,從而危害農業生產并最終危害人體。據推測,瘋牛病的蔓延可能就與牛尸骨作飼料有關。

      能源方面,在整個宇宙水平上,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即熱力學第一定律)是成立的,然而在地球這個系統內,能量的傳遞還應當遵循單向傳遞的定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至少在地球生態圈范圍內,能量的利用是不可循環的。有人認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只是一個經驗定律而已,不足以作為否定循環經濟的證據。不可否認,不僅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已經得到公認的熱力學第一定律以及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能達到的定律),都是經驗定律。盡管目前這些定律并未得到嚴格的證明,但是同樣沒有找到能夠違背它們的例證。對此,我們只能持一種謹慎的態度。

      目前人類利用的能源大體可分為:太陽能(包括直接利用的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化石燃料能等)、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地球自身蘊藏的能量(如核能、地熱能等)。礦物能源顯然是不可再生能源,人們不會懷疑它的不可循環性。還有一部分能源,如直接利用的太陽能以及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等,人們稱之為“可再生能源”,在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它們是否屬于可循環利用的能源?實際上,這里所說的“可再生”,是指它們被利用以后,在可見的歷史時期內在自然界里不至于耗竭,這種情況與“可循環”有根本區別。地球上所有能源被利用以后,最終都會以熱的形式向太空釋放,至于釋放到太空的能量是否會重新凝聚起來,現代天文學已經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證據,但這并不等于說在可見的歷史時期內就可以循環利用。

      一般說來,可再生能源都是相對清潔的能源,但如果無度地開發,也會造成新的環境問題,如風輪機的過大規模安裝,會破壞自然景觀;在河流上大規模筑壩發電,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損毀;潮汐電站的大規模興建,會破壞魚類的繁育場所;地熱能的大規模開發,會有硫化物污染等等。特別是當能源的開發變得更容易、能源的供給變得更充裕時,人們就會對其他資源進行更大規模的開發。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原材料會加速消耗之外,另有一些環境要素,如土地、生物多樣性等,都有遭到毀滅性破壞的可能。這些要素是經濟活動、甚至生理活動的必要條件,它們都應當被視為資源。這些資源是大自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進化的產物,其量具有絕對性,其質具有唯一性,一旦毀滅,就可能在地球上永遠消失,它們的利用很難納入“循環”。

      從根本上說,地球生態系統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產生、成長、消亡的演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不可逆過程。隨著內外因素的作用,特別是外界輸入的負熵不足以抵消系統內正熵的增加時,系統將無可挽回地呈衰落趨勢,以至逐漸走向崩潰。應該說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只有持這種觀點,我們才可能具有清醒的認識,也就不會毫不吝惜地消耗地球資源。可持續發展問題,從時間上說是代際平等問題,從空間上說是人際平等問題。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倫理問題,它已經顯露為現實的經濟問題、甚至轉化為政治問題。人們常說:環境問題的解決最終還要依靠科學技術。這句話到最后往往又被歸結為依靠技術,這實際上是把復雜問題進行輕率處理的一種思維方式。

      實際上,技術是這樣一柄雙刃劍:往往是它的進步導致了某些問題的解決,同時又帶來了新的更大的問題。盡管如此,人們總是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樣一個古老的格言。這個信念的危險在于:當問題嚴重到運用當時的技術難以解決時,崩潰性的后果是否會出現?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單純的技術進步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應當認識到,自然界能滿足人的正當需要,但不能填滿人的欲壑。事實上,人類對自然界的每一個擾動都有相應的代價付出,如果大規模地擾動自然,就必然遭致大規模的報復。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把擾動盡量控制在一個容許的范圍內。

      “循環型經濟”的問題在于,這種提法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只要大力開展資源回收利用,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消耗資源。而如果社會一旦被這種錯覺誤導,其后果將難以設想。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建立一種節約型經濟。它含有生產的集約化即資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義,同時還有適度、明智地消費的意義。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資源循環,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環。其實“經濟”這個詞本身,在漢語和歐洲很多語種中,都含有“節約”的意義。

      提倡節約型經濟并不等于抑制人的正當需要,重新回到過去的貧困型節儉的老路上去。建立節約型經濟,必須研究人的需要層次。人的需要大體可分為基本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三個層次。從基本需要上升到享受需要,主要受生理因素支配,所以是自發產生的。但從享受需要上升到發展需要,則受精神因素支配,因而很難自發產生。我們一方面要承認在一定限度內享受需要的合理性和不可逾越性,要大力采用先進的知識密集型技術,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以滿足人的正當物質享受需要。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對物質享受超越的必要性,要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引導人們的需要,引導人們追求創造、追求精神滿足。這才是真正屬于人的行為,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唯其如此,才能擺脫困境,求得全體人民的福祉。

      參考文獻

      1奧德姆EP.生態學基礎.孫儒泳,錢國楨,林浩然,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格林伍德NJ,愛德華茲JMB.人類環境和自然系統.劉之光,等,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1.

      3普里戈金I,斯唐熱I.從混沌到有序.曾慶宏,沈小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xxxxxx|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