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經濟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當前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化、全球化飛速發展的新時期,人才之間的競爭壓力也日趨增強,如何使各大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站穩腳跟,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是關鍵。就外語院校培養單一語言人才而言,雖然具有明顯的專業優勢,但是相對于飛速發展國際大環境來講,語言類學生適應范圍相對太窄。西方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它對學生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理解全球經濟發展規律,滿足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無疑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四川外國語大學而言,雖然一部分教師嘗試著進行西方經濟學相關教學,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整體效果不太理想。筆者認為,經濟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科學,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性”,這樣才能較好的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能力。綜上所述,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思考,提出了關于外語院校西方經濟學“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若干思考,以加大外語院校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二、當前外語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授課背景存在問題
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學理論是基于西方市場經濟建立并發展起來的,我國大部分高校老師在進行相關理論教學時,通常直接拿來分析我國某些經濟現象或問題。由于市場經濟發展差異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會使西方經濟學政策工具在中國的運用效應大打折扣。
(二)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和教學方式相對單一。首先,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時,大部分老師的經濟學相關案例大部分是基于教材上的數據和實例,一部分老師雖然也嘗試將當前經濟熱點問題引入教學過程中進行講解,但大部分案例始終局限于國內;其次,教學方式相對單一,西方經濟學作為經管類高校的必修學科之一,老師與學生都十分重視,但是為了能夠獲得好成績,一部分老師始終傾向于習題的反復講解,而學生也很喜歡這類“取巧”獲得高分的教學模式。
(三)評測方式存在問題
雖然大部分高校在期末考核學生西方經濟學學習成果時,引入了平時成績,這一點值得我們肯定。但是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平時成績相對期末筆試成績來講,比例仍然不高;其次,平時成績的獲得,大部分老師是以上課點名來打分,這種方式完全不能夠體現平時成績的真正價值。
(四)課程安排存在問題
大多數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是在低年級開設的,這也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對于大學新生來講,他們剛剛從高中升到大學,對西方經濟社會的了解十分缺乏,在運用經濟學原理把握、描述我國經濟發展情況時存在一定難度;其次,對于外語院校的學生來講,他們自身數學基礎較差,而且大部分外語院校新生基本上都沒有學習高等數學相關課程,這時讓他們來理解經濟學中的數理推導,存在較大難度。
三、推行西方經濟學“實踐性”教學的相關建議
針對以上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想要合理利用外語院校資源,有效培養經濟實用型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通過“實踐性教學”,能夠很好地做到這幾點。“實踐性”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或者說一種教學理念,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方法。本文認為要在外語院校的西方經濟學中開展“實踐性”教學,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理論聯系實踐
第一,課程教學要以厚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目前國內通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里包含大量的讓外語院校學生感覺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和數理模型,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老師要著力把抽象難懂的理論變為具體簡單的知識,以彌補學生數學思維的不足。首先,以扎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把經濟數學模型“通俗化”。針對外語院校學生有數學模型學習障礙問題,教師可采取“先思想,后模型,再思想”的方法來進行反復論證、強化教學,以慢慢培養學生們用數學模型描述經濟規律的習慣。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授課老師自身要不斷吸取最新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第二,教學過程要以豐富的數據資料為基礎。西方經濟學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數據分析就是兩者最好的聯系工具。在課堂上,老師需要準備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數據資料,然后運用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進行分析,以此來加深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例如,在講授GDP概念的時候,給出近10年重慶各個區縣來的數據,讓學生自己分析各區縣經濟10年間的發展情況,比較各區縣經濟發展速度快慢,同時給出各區縣三次產業數據,讓學生們核算三次產業增加值之和是否等于當地GDP,然后比較10年間三次產業發展比重變化,讓學生們自己發現我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第三,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思維能力。首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正常上課外,也可以嘗試通過QQ、微信等工具,最大限度地與學生交流。其次,采用“故事-黑板-PPT”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對于PPT上的“一句話概念”問題,我們可以先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們明白其具體的含義,然后在黑板上將該概念所包含的理論原理用模型推導方式,再給學生進行展示,以減少學生們學習的心理負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最后,相關經濟學授課老師可在每次課程結束時,給出與下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案例思考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可以拿出幾節課的時間,專門給學生準備、收集現實生活中所涉及的經濟例子來進行分析講解。從而充分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思考習慣,以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問題、發現問題。
(二)行動聯系實踐
第一,優化案例教學,重視實踐環節。西方經濟學屬于社會科學,理論與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恰當、合適案例的選擇,是把抽象難懂理論變為具體簡單知識的較好方法。因此案例教學應當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滿足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認真選擇典型經濟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環境中進行經濟現象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筆者認為在外語院校進行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應從自身出發,考慮不同專業、不同語言背景學生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諸方面因素,然后結合國內外當前經濟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和熱點問題,編制不同的案例講義,以此增強學生對理論的現實感覺,加深對西方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第二,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盡管西方經濟學課程沒有專門的實驗室來開展實踐教學,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來達到實踐目標。第一,開展社會調查。社會調查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到企業、市場等地方了解當前經濟發展現狀,運用已學經濟學原理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二,虛擬經營比賽。能夠讓學生換一種方式了解市場的基本運作原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以后進入社會,創造財富積累經驗;第三,撰寫日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打開的學生眼界;第四,開展經濟學辯論。辯論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發現自身理論方面的不足,強化相關概念的記憶。第三,改革西方經濟學考核方式,為“實踐性”教學創造條件。為進一步激發西方經濟學課程學習學生的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我們還應積極改變過去的單一的基于標準試卷的考核方式,為“實踐性”教學創造良好條件。西方經濟學的考核宜由相對單一的考核向多元化考核轉變。除了在期末采取閉卷考試,以考查學生理論基礎能力外,還應該提高平時成績的占分比例(將學生實踐活動時的表現好壞納入其中),以考核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黃森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