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危機應對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危機應對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金融危機應對方案

      “本文認為面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需要以此轉折為起點,順勢而為,把經濟發展轉向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當前需充分挖掘國內潛力,制定合理有效刺激內需的經濟增長方案,同時以史為鑒,通過國際合作尋求自我發展,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強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核心。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到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但是,中國產品和服務的最終買家是美國和歐盟,它們都已經陷入衰退而且將是不可救藥的深度衰退,為期至少持續3到5年。第二,經濟基礎是理解地緣政治關系的關鍵。中國正享受著發展的上升期,而隨著充滿各種緊張因素的世界的快速發展,非洲、拉美、中東、中亞等所處的地緣戰略地位成為當前世界形勢的主流。現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自然資源,而上述地區尤其是非洲恰恰擁有豐富的資源。所以,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同時,必須傾注更大的精力,加強與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地區和國家的合作。第三,中國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合作,需要明確的政治利益和務實的政策選擇。中國于2008年11月27日推遲年度歐盟——中國峰會是一個重大信號。

      中國應以全球金融危機為起點順勢而為

      為此,中國需要以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為起點,順勢而為,把經濟發展轉向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如下7個方面。

      首先,把握機會向所期望的經濟發展模式邁進。這涉及到改善地方行政能力,緩和與經濟困難和貧富差距有關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重視縮小貧富差距、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衛生與教育支出的政策方案。就是說,國內的政治穩定和面向世界的全面發展必須配套。

      第二,發展依然是硬道理。中國今后將以怎樣的速度發展,對于經濟競爭對手(當然,本著合作的前景)和自身命運一樣,事關成敗。戰勝國外風險才能專注于國內發展。中國需要保持9%-10%的經濟增長率,才能吸納每年新增的2400萬就業人口,并將每年1200-1400萬農民遷移到城市工業部門。如果增長率下降到5%-6%,即形成硬著陸。

      第三,以充分的決心挖掘國內潛力。中國的經濟問題不在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全球經濟危機,它應該做的是在實質上調整經濟結構。從長遠來看,基礎設施投資不會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如果以就業為主要目標,刺激經濟計劃的效果可能會低于預期。中國必須尋找其他辦法來刺激內需,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政府投資。

      第四,刺激經濟方案必須設法增加民眾消費。此前,雖然經濟和資產價值迅速增長,但大多數家庭沒有感覺到任何財富效應。中國大陸可以向臺灣地區學習,嘗試將一定數量的財政資源按人頭分發給大陸居民。從中國生活水平提高開始,家庭將真正消費,而今天的經濟增長是靠出口拉動的,家庭購買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而這個比例在經濟成熟國家為70%。

      第五,重點是增加開支而不是減稅。中國已經成功地把通貨膨脹壓下去了,現在,主導2009年到2010年中國政府的主要政策,將繼續是建立“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增長,概括地講,即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任何短期刺激方案,不論規模大小,都應該符合長期擴大稅基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的原則。

      第六,與世界合作的目的是自我發展。政府應該提供一些財政刺激,同時不要忘記今后5年至10年的目標。很多人談論“綠色復蘇”,就是說,政府帶頭投資于清潔能源并提高能源效率,包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可替代能源及更有效的高壓電力網,讓公眾乘坐以電驅動的交通工具。這是一個極好的概念。當然應該做這些事情,但這并不是一種短期的反循環戰略。這種戰略應該持續5年至10年,而且要做好不要浪費。一個更公平、環境上可持續、更多產的中國經濟便將出現。

      第七,尋找正確的平衡。中國現在處于多種重大和獨特矛盾的綜合爆發期,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刻,必須使政治體制更具彈性。

      應對危機,國際合作尋求自我發展

      此次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只需稍加說明,便不難看出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分野,以及它們的共同實質。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極具地區性。它的主要犧牲品是少數幾個經濟結構脆弱和國際儲備低下的國家,比如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以及純粹以高額投機贏利為目的的對沖基金獵物,比如中國的香港地區。后來,受亞洲的波動而逐步牽連進去的,是亞洲以外的若干國家,比如歐洲的俄羅斯和南美的阿根廷等。

      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端于“世界金融首都”華爾街,由次貸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蔓延到歐洲、亞洲,已經擴大到全球范圍。許多原本自身沒有任何過錯、經濟健康成長的國家和地區,比如非洲、拉美、大洋州等眾多國家,也遭到池魚之殃,盡管程度各不相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場全球金融危機。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到底有多嚴重?現在,人們較為熟知的說法,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的斷言,他說,美國正陷于“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之中。然而,這個表述由于3個原因,顯得并不可靠。

      首先,自1950年以來,美國經歷了9次經濟衰退和9次經濟復蘇。這次危機與以往的任何危機都不同,不僅是原因不同,規模不同,影響不同,而且危機的作用方式也大相徑庭。于是,很自然地,有人拿1929年和1933年的大蕭條進行對比,因為那次的危機前所未有。實際上,如果從一個更為宏大的歷史視野來看,我們正在經歷的危機比大蕭條時期可能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我們的判斷是,此次金融危機史無前例。它相當于金融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人類文明史上,像二戰這樣,戰爭之慘烈、損失之慘重、范圍之廣泛、持續之長久和參戰國家之多同時集于一身者,亙古未有。

      其次,人們通常認為,歷史不會重演,原因在于以史為鑒,歷史教訓會幫助人們少犯同樣的錯誤。或許是這樣。歷史在前進,知識在積累,但人們往往高估自己避免錯誤的能力。那些對歷史作出錯誤解釋的人很可能再犯完全相同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正是導致美國大蕭條程度加深和破壞力加劇的原因。

      如上所述,當前的金融危機使人們再次聯想起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因為回顧歷史,只有大蕭條時期可以相提并論。而有關大蕭條,存在著幾個影響頗廣的誤解。誤解之一是,市場可以自我更正。而事實卻令人大開眼界。由于意識形態作祟,美國輸出民主、在全球推廣原教旨主義般的市場模式,證明是一條通往災難的道路。在截至目前的金融危機中,凡是跟隨美國的市場理念或模仿美國模式的國家,特別是所有的所謂西方國家,幾乎一網打盡,無一幸免。相互關聯的誤解之二是,一旦市場無法自我更正,政府就會介入以保護普羅大眾的利益。事實是,自2007年8月次貸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已經代表美國納稅人拿出7.4萬億美元,即2008財政年度(g月30日結束)的所有國民產值的一半,用于拯救金融體系,但至今危機肆虐,流血不止。從2008年9月初“兩房”開始,到7000億不良資產清理計劃(這是惟一得到國會批準的開支),再到11月24日3060億美元擔保、200億美元現金的花旗集團拯救行動,25日的8000億美元的解凍信貸行動,不可謂不“快、重、準、實”,但收效甚微。此外,美國政府采取了災難性的工業政策,其中,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制造商已經飽嘗酸甜苦辣。布什政府及其共和黨議員認為,汽車產業不是未來產業,所以不應得到救助。這種以危機為契機,趁勢實現產業升級的設想,在正常情況下是正確的,在危機時期則是難以被接受的。美國汽車業的沉浮,與中國廣東省的“騰籠換鳥”論如出一轍。

      誤解之三是,歷史上挽救最嚴重經濟危機的都是開明政府。事實恰恰相反,它們往往是逼上梁山的結果。美國《商業周刊》前首席記者安德魯威爾遜2008年11月4日在《華爾街日報》寫道,大蕭條時期,胡佛和羅斯福政府每次都置市場信號于不顧,他們共同造成了美國經濟從恐慌到嚴重衰退的后果?!氨M管如此,胡佛和美聯儲的高明之處在于成功爭取到有影響力的撰稿人和輿論界對中央計劃和政府干預的支持。這對于以后若干代美國人對于大蕭條的看法有著持續有效的影響。”現在,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處于危急時刻,迫切要求政府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不幸的是,美國救市措施的兩大支柱,一是聯儲通過貸款項目擴大流動性,一是財政部的不良資產清理計劃(TARP)。現在,這兩大措施無一奏效。聯儲的行動上面已經提到,而財政部也在2008年11月12日承認,它打算重新設計救援目標,“不良資產清理計劃”的初衷徹底宣告破滅。

      誤解之四是,蕭條經濟學能夠使人清醒。什么是蕭條經濟學呢?簡單講,就是經濟消息變得越來越糟,經濟政策通常的法則不再適用,通常的工具也失去了吸引力。事實上,美國現在即便處于一種類似于上世紀30年代時的局面,錯誤判斷形勢仍然是難以避免的人之常情。問題在于,如果對形勢判斷錯誤,那么,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就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并迅速走上不歸路。這一次,人們又痛苦地領略到,經濟增長的好消息是個假象。在金融危機初期,美國的就業率和經濟增長形勢良好;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長2.8%,第三季度0.5%。考慮到本次危機屢屢比預想的結果糟糕,有理由認為,救市措施能使納稅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并且分享未來的資本收益。然而嚴酷的現實說明,危機只能管理而不可防范。一切還是老一套:金融危機啟動了經濟衰退;實體經濟朝錯誤的方向發展;無力避免衰退,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控制損失,為復蘇打基礎。

      最后,就危機的廣度與深度而言,以前的危機都是相對的、局部性的,但這一次,全球金融市場都受到了打擊,大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難逃厄運,連中國這樣增長強勁、儲備豐裕、政策對頭的大型經濟體也切實地倍感威脅。但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依然深不見底,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只是剛剛開始。

      總體而言,金融市場的危機嚴重拖累了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歐盟的財政方案也正面臨更大的困擾。德、英、法、意、西五大經濟體,即便在國家層面上使用了準確的政策工具,但在歐盟層面上依然是八仙過海,各自為政。日本與歐盟的共同點是,經濟陷入了衰退,惟一的問題是將陷多深。

      金融危機除直接影響經濟和就業之外,還會產生多方面的破壞性后果,并且在全球政治和國際援助方面得到真實地體現。11月份的20國集團華盛頓會議和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不厭其煩地強調國際合作和開放貿易,但是,金融危機幾乎肯定會使全球化受到損害。

      布局今日,決勝未來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需要抵抗金融危機。隨著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全球均勢正在發生變化。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金融危機都是新的全球政治版圖的催化劑。中國必須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強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核心。

      中國作為一種正在上升中的全球力量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個危機過程中的相對優勢。如果中國躲過了危機,它將在全球活動中更多地得到公認。在此刻,德國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三經濟大國,很快——或許就是2009年,中國即將超過德國。全球經濟再次進入復蘇軌道的時候,日本可能已經被中國悄然甩在后面。

      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反危機和反衰退的框架,需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出發,將港澳和臺灣地區事務一并考慮進來。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絕非中國的當務之急。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国产亚洲成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