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聲樂教導模式的策略芻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不追求數量,要追求質量,這樣做,一方面避免師資浪費,又能夠使學生整體上奠定一定的聲樂基礎,掌握基本的技能、技法和技巧。為后面的學生打好基礎。“小組式教學模式”。大學二年級時,學生的聲樂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縮小學生的團隊組合,把班組式的教學模式變成“小組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安排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感興趣的,而且是學生就業時必須的內容。比如,古今中外比較流行的或是經典的藝術歌曲、民歌以及創作歌曲等內容,當然,還可以增加一些重唱、合唱的歌曲進行教學。這樣的小組教學,針對性相對比較強。“一對一式教學模式”。“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有些學生,在某些方面,經過學習比教師的水平還要高,因此通過小組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很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比簡單的跟著教師一個人學,豐富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到了大三、大四,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個性的發展也比較突出,這個時期,可以采用“一對一”式的教學以及“答疑教學”。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側重地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其演唱的技能,當然,如果在大一、大二時就發現學生有某方面的特長,也可以將一對一式的教學提前到大一、大二期間。
教學手段多元化生理教學與聲樂教學相結合。尤其是在大一時,學生對發聲部位的理解很欠缺,如果結合生理結構進行聲樂教學其效果就會比較明顯。比如,可以通過圖片、影像,讓學生了解到發聲時,咽喉部有哪些肌肉在動,都在做什么樣的運動,對照自己的身體,找出相應的位置,并且通過發聲來感受自己的聲帶、橫膈膜的力量和咽部肌肉的運動,然后再結合聲樂教學進行相應的聲樂知識的講授,幫學生建立良好的發聲位置,找到良好的歌唱共鳴,調整好氣息,使其發聲器官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像這樣,把生理結構與聲樂教學相結合的辦法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筆者所說的實踐教學有兩層意思,學生終歸要回歸社會,不可能永遠坐在大學的課堂里當學生。因此,聲樂教學如果能結合實踐進行,就會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并且通過實踐,可能讓學生將自己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從而檢驗其學習的效果,以便在日后的學習中得到有效糾正。筆者認為,聲樂教學中應該適當增加實踐課的比例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信息技術與聲樂教學相結合。
無論多么優秀的聲樂教師,都有可能因為經驗和能力的不足而對學生的聲音判斷出現這樣可那樣的失誤,從而使聲樂老師運用了錯誤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導致錯上加錯,南轅北轍。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便完全可以避免這類現象的發生。比如,利用音頻分析技術或聲譜分析技術,可以對學生的發聲進行分析,并且還能夠形成分布圖,這樣的分布圖不僅可以給授課的教師提供“可視”的參考,還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便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從而使學生把握正確歌唱時的聲音狀態。除此之外,應用信息技術還可以進行豐富教師的備課內容、加強備課速度;應用信息技術,還可以重新再現所有的課堂教學內容等。
總之,高校聲樂教學的模式切不可過于單一、僵化,一定要多元化、靈活化,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所傳授的知識的具體內容,傳授知識時,不要忘記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的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作者: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