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外漢語論文:古代文學教育實效提升之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楊華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古代文學教學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積極、自主、探索性學習,有益于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而這是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和耐心培養的。教師要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作品講授之前,提出問題,使學生有目的地閱讀,逐漸形成對作品的深層領悟能力。例如,在講解施耐庵《水滸傳》之前,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相關文獻和著作的查閱,整理分析水滸戲的發展流變,并引導學生來思考水滸戲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李逵)和“小說”中人物在性格特征上的區別,或是分析作品人物的“同而不同”,[2]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還可以因勢利導以此作為選題,鼓勵學生整理資料、分析研討、梳理觀點,寫成小型論文或是研究報告。整個過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隨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較大發展。
古代文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古代文學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從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等方面出發,藝術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但同時又會產生由于信息量過大導致學生應對不及和限制想象等方面的弊端。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將教學效果最佳化。
1.多媒體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時,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萬萬不可喧賓奪主。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課件的復述者和演示者。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思考才是課堂的中心環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正確運用多媒體,不可濫用、泛用。
2.多媒體教學要和傳統教學相結合
由于二者各有利弊,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如何使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互配合。教師仍然需要利用講授、分析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用語言去引領學生用心體悟作品。唯有將兩者結合好,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