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學科建設內涵認識不到位;學科門類比較齊全,但規劃不科學;特色、優勢學科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聯系不緊密;科研成果轉化力度不夠,創新能力不足,服務區域經濟能力較弱等,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創新驅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策略:瞄準區域社會經濟建設需求,調整學科布局,加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因地制宜,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實現互利共贏;加強學術梯隊建設;形成長效的學科建設機制體制。
關鍵詞:創新驅動;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
自創新驅動戰略提出以來,高校逐步從遠離世俗的“象牙塔”走出來,成為“社會服務站”,教育使命從傳遞知識逐步轉變為發展知識。2015年,國家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引導高校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加強產業科技創新和研發等方面的服務。地方本科院校作為高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服務需求,對學校學科進行建設,既是學校自身優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辦學地所在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環節。然而,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策略過于盲目,使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脫節,無法滿足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阻礙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相關人員需要不斷加強研究力度,積極找尋創新驅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有效策略,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社會輸出高素質的人才。
一、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能明確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對學科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革。但由于學校領導人員和教育工作人員對學科建設缺乏正確的認知,導致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對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學科建設內涵認識不到位
地方本科院校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逐漸對學科建設在院校可持續發展中占據的基本地位有所認識,基本上明確了學科建設思路和任務,制定了學科建設的基本方案,并采取了相應的學科建設措施。但對學科建設的內涵仍然認識不足,盲目地認為學科建設是服務于學術進步,把學科建設和獲得學位授權點、科研項目增加劃上等號,忽略了真正的學科建設是借由學科建設將先進的學術成果、優秀的人才推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二)學科門類比較齊全,但規劃不科學
地方本科院校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幾乎包含了學科門類的百分之八十。雖然,學科領域跨越范圍廣,但密度較差,學科凝練度不夠。很多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點覆蓋率并不理想,而且二級學科點設置的數量非常有限,相對應的專業也具有很大局限性。眾多地方本科院校滿足于發展現狀,沒有過多關注一些新興學科,導致本科院校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此外,很多地方院校學科建設完全照抄其他院校的學科建設體系,導致學科建設的實踐性較差,無法體現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
(三)科研成果轉化力度不夠,創新能力不足,服務區域經濟能力較弱
地方本科院校相對于985、211高校來說,科研實力較薄弱,科研競爭力不夠,獲得國家級等高層次項目較為困難;地方本科院校每年雖近千余篇,專著教材數十部,但高水平的論文、著作等科研成果數量較少;應用型科學研究水平不高,專利申請與授權獲得較少,科技成果轉化數較少。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地方企業與地方本科院校聯系不緊密,科研成果與地方需求脫節,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力較弱。
(四)特色、優勢學科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聯系不夠緊密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開始注重學校的學科建設,有規劃、有目標地開始打造一批自己的特色學科、優勢學科,但從學科的發展前景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些建設方案和措施仍偏向于學術性建設,缺乏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接軌的理念,建設的特色學科、優勢學科不能滿足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驅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策略
(一)瞄準區域社會經濟建設需求,調整學科布局,提高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度
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高校充分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及自身辦學基礎和優勢特色,對自身發展目標和任務進行科學規劃,有效提升辦學水平,積極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而要構建與地方經濟建設接軌的學科專業體系。加大對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結合緊密的、貢獻卓越的學科投入和建設力度。同時,地方本科院校在創新驅動背景下,也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對學科人才的需要,對學科專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利用自身現階段具有的教學資源,為地方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從而穩步提升自身的學科實力及對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服務能力,提高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度。
(二)因地制宜,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互利共贏
近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地方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出臺后,作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地方本科院校得到關注。在國家鼓勵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導向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應在爭取國家投入,依靠地方政府投入的基礎上,打破固有的思維,瞄準地方企業,積極爭取橫向項目,達到以項目促進學科建設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的學科建設可以根據本校的學科優勢和學科特點,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條件,結合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需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項目形式對企業進行技術推廣,搭建校企聯盟共建研發平臺、人才培養基地,使學校的學科建設真正融入社會,服務于地方經濟。
(三)加強學術梯隊建設
學科建設的重點內容是學術梯隊建設,學科持續發展的保障是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要結合自身學科發展的需要,采取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并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同時,在住房安排、子女上學等問題上給予傾斜,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其最大限度地為學科建設作貢獻。另一方面,在校內實施中青年骨干教師重點培養計劃,使學術造詣深厚、熱衷于青年教師培養的老學科(學術)帶頭人對學科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指導與培訓,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培養出一批新的高水平的學科(學術)帶頭人。
(四)形成長效的學科建設機制體制
學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作業,要使學科能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務必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與機制。首先,學校領導層應從思想上重視學科建設,設立學科管理部門,專人專干,保證校、處、院三級相互銜接,從組織結構上為學科建設提供保障。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評估體系,從學科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向對學科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并實施優勝劣汰的淘汰機制,擇優建設,保持校內學科調整的靈活性,使學科建設能始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競爭狀態。再次,為了使學科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地方本科院校要實施激勵機制,獎勵那些創新工作,善于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的教師,以及在服務社會方面得到地方認可的教師。最后,地方本科院校應為學科建設提供相應的專項經費,保障學科建設及其服務社會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宋鴻雁.我國學科建設制度與實踐的多層面反思[J].江蘇高教,2012,(1):54-57.
[2]殷翔文.創新思路遵循規律,扎實推進高校優勢學科建設[J].江蘇高教,2011,(3):165-168.
[3]胡松.地方高校學科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文教資料,2015,(16):125-126.
[4]李德貴.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44-145.
作者:楊賽 單位:肇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