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新能力培養下的閱讀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靈活開放的探究活動,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一)倡導自主探究,培養發散思維學生的創新思維來自于自主探究,只有經過探究的過程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需求細節,設置學生自主探索的環節,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形成師生、生生、生本多元立體對話,豐富課堂內容,發展發散思維。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課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巧對對聯”的實踐活動,根據課本內容和人物形象編輯對聯,學生們對于這樣的活動熱情高漲,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交流開始了,首先展示描寫藺相如的對聯,生1:“唇槍舌戰斗秦王,寬容大度讓廉頗。”藺相如對待廉頗一再寬容忍讓,但是對于敵人卻“寸步”必爭,所以橫批是“一心為國”。師:果然是開門紅,第一幅對聯這么精彩!生2:我的和剛才同學意境相似,但是形式不同,“寸步不讓對付秦王,溫文爾雅說服廉頗。”橫批是“智勇雙全”。生1:我覺得他們將成語運用到了對聯里邊,效果不錯!師:好!對付強大的秦國,藺相如是勇者;對待同朝為官的門客,藺相如是智者……整堂課學生都處于自主探究的狀態,學生發展發散思維,感受對聯魅力,而課堂也在學生們的唇槍舌戰中神采飛揚,不時傳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二)鼓勵個性體驗,強化質疑能力思考是學習的前提,而質疑是思考的核心,傳統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習慣打造“標準答案”,導致學生獨特思維受到抑制,質疑能力匱乏。因此,聚焦細節,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做思考的主人,敢于提出質疑,并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春曉》一課閱讀時,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并要求在自學活動中提出質疑,把不能理解的或理解有難度的問題提出來。這下學生來了精神,平時都是老師提問,學生冥思苦想,而現在學生有了用武之地,將自己的質疑大膽的說出來,經過一陣緊鑼密鼓的閱讀和思考,最后整理出自己的質疑。生1:既然“春眠不覺曉”,就表明作者睡得很香,那么到底是晚上睡得香呢,還是早晨睡得香?生2“:花落知多少”中“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綜合整句詩,“花落多少”作者到底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這樣的質疑是出乎教師意料的,同時也是令教師感到驚喜的,小小腦袋里居然有這么多的疑問。接下來教師沒有直接回復,而是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來自于質疑能力,鼓勵學生表達個性體驗,對于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設計獨具匠心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提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可小覷,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教材特點,撿拾點滴細節,巧妙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關注細節,品位精彩,進而提高創新能力。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閱讀教學中,教師抓住“愛”這個關鍵字,設置了三個教學環節,分別是“整體感知,找細節”“析詞賞句,品細節”和“深入體會,悟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請同學找出文章最令人感動的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聽到了一聲叮囑,看到了一雙緊握的手和一個恬靜的微笑;第二個環節中學生緊緊抓住“虛弱”“緊握”“麻木”等詞語感受那份樸實的親情;第三個環節學生結合陽光這一環境描寫,慢慢感悟那份默契的人間親情。在學生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請同學用一兩句小詩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寫得生動極了,字里行間流露出豐滿而真摯的感情。
三、總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細節決定著閱讀教學質量的優劣,營造新穎別致的情境,創設靈活開放的活動,設計獨具匠心的環節,從點滴細節入手,給學生打造自主探究的空間,拓寬思維維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作者:蔡勤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