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磚混結構樓面、墻體裂縫的分析
1.1窗臺下斜裂縫及現澆混凝土樓面的裂縫
引起窗臺下墻體及現澆混凝土樓面裂縫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混凝土本身收縮引起的裂縫,因為混凝土在空氣中凝結硬化時體積縮小,當其四周固結,不能自由收縮時,會產生拉應力而引起裂縫。
(2)由于住宅逐步由預制改為全現澆樓面,使工程整體性大大加強,部分墻體剛度增大,而樓面現澆的厚度仍在8cm~10cm之間,盡管強度滿足要求,但樓面相對墻體的剛度減小,因此一些薄弱部位,如載面突變處、施工縫處和穿線管處往往首先產生裂縫。
(3)溫度應力裂縫?,F澆砼樓面與墻體連接處,因溫度引起樓面伸長對墻體產生水平推力,使墻體產生裂縫。裂縫分布與墻體的受力特點密切相關,在門窗洞口處,平面轉折處,由于應力集中,更容易出現裂縫。
(4)由于目前住宅結構形式基本一致,沒有太大變化,設計人員往往只重視強度而忽視變形,在該設伸縮縫的地方不設縫,地基處理也不盡細致,往往使住宅工程沉降變形過大,引起墻體及樓面開裂。
(5)因為施工周期太短,在地基、主體工程尚未沉實的情況下就交付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地基、主體工程繼續變形,致使一些工程在交付時無裂縫而使用一段時間后裂縫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地基經過人工處理的工程中。
(6)有些施工單位為趕工期,在砼未達到要求強度時就拆模,施工荷載也加的過早、過大,使砼在硬化過程中發生內部裂縫,也是造成樓面裂縫的原因之一。
1.1.2預控及防治措施
(1)設計人員在擬定地基加固和處理方案時,應將地基處理與上部結構的處理結合起來考慮,上部結構處理的方法有:改變建筑物形體,簡化建筑平面,合理設沉降縫,加強房屋整體剛度等,盡可能避免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上部主體開裂。
(2)外墻窗臺下可以考慮增設一道腰梁。根據地基情況,腰梁設于一層或其它各層窗臺下。
(3)伸縮縫間距應適當縮短,規范規定>50m設一道伸縮縫,建議改為40m~50m。
(4)構造柱及圈梁應嚴格按照規范設置,墻寬、墻高厚比,窗間墻寬度應按規范要求進行計算確定。
(5)現澆樓面施工縫應留設在分戶墻上,不設置于房間跨中1/3處。
(6)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不能盲目求快,尤其經人工處理過的地基,必須嚴格控制施工進度,以防上部主體完成后出現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
(7)主體工程施工時,應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尤其現澆樓面在施工時砼必須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模;上部施工荷載也不能加得過早、過大和過于集中,并嚴禁吊裝物件的沖擊;澆筑砼時,管線預埋應深淺適當,當板厚<80mm,管徑>25mm時,可在板底及板面加一層寬50mm,長度與寬同長的鋼絲網。
1.2頂層墻體裂縫
1.2.1原因分析
頂層墻體裂縫,在建筑物頂層端部更為明顯,裂縫的產生可歸納為以下一些方面。
(1)溫度應力:由于建筑物處在自然環境中,受溫度、季節及風雨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大,而頂層處露面多,室內外溫度差異懸殊,造成墻體和現澆砼樓蓋的脹縮幅度大,頻率高,而二者的脹縮系數相差較大,彼此相互牽制,而產生的溫度應力也較大,這是墻體開裂的主要原因。
(2)設計不當:設計單位在設計中往往考慮結構受力較多而考慮變形較少,雖然墻體裂縫由于多種因素造成,但設計方面未采取相應措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如磚混結構墻的高厚比控制不嚴,屋面保溫層厚度不夠,無架空層,端部房屋縱墻開洞過大等都是造成墻體開裂的原因。
(3)施工不當:磚砌體的施工質量欠佳也是墻體開裂的一個重要原因,砌筑砂漿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灰縫砂漿不飽滿、留槎不正確、干磚上墻等都會導致墻體出現裂縫。
1.2.2預控防治措施
從設計角度分析,設計上對溫度應力的控制措施較少,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屋面保溫層的最小厚度應較現在的作法有所提高,盡量不采用爐渣保溫,保溫材料要嚴格控制質量、含水率,必要時,屋面在有保溫層的基礎上增設架空隔熱層。
(2)頂層端部房間內縱墻盡量不開窗,洞口不宜過寬,并在屋頂端部房間內縱墻及山墻采用配筋磚砌體。
(3)頂層兩端房間處縱墻與內橫墻交接處及山墻與縱墻交接處均設構造柱,內縱墻與內橫墻交接處增設抗裂柱,抗裂柱上下端錨固在相應圈梁內。
1.3陽臺隔墻與面墻的裂縫
1.3.1原因分析
近年由于陽臺隔墻與面墻設計不同材料砌筑造成不同程度的裂縫。
(1)砼欄板:由于砼欄板與挑梁的連接為直接焊接,與墻體沒有連接,這樣一來隔板與挑梁、墻體間存在有一定縫隙,又沒有恰當的填料,造成抹灰層收縮變形裂縫。面板間、板與板角鋼框抹灰層不粘接,空鼓裂縫。
(2)爐渣磚:由于現在爐渣空心磚生產環節管理混亂,所用材料不統一,強度規格不夠等原因,造成砌筑填充裂縫與抹灰層裂縫。
(3)底層陽臺:由于一些設計單位沒有采用底層陽臺挑梁,而是底層陽臺單獨做毛石基礎,墻體壓筋又不是通筋,造成主體樓與底層陽臺不均勻沉降裂縫。
1.3.2防治措施
(1)針對爐渣磚及加氣塊磚的陽臺隔墻面首先必須要解決主體墻體與隔墻的拉接筋問題,建議壓置通筋。與梁底的接觸面用粘油的楔形對頭塞固定,縫隙用油麻填塞,可緩沖挑梁彎曲變形的壓應力,所造成的裂縫,陽臺面墻除壓置通筋外,尚需加壓頂梁,長陽臺需每開間加設構造柱,以解決挑梁彎曲變形所造成的裂縫。
(2)建議設計部門采用新型墻體材料GRC墻體隔板,運用于陽臺欄板及隔板,以解決原來的墻體的諸多裂縫問題。
2墻體抹灰空裂
2.1原因分析
為減輕框架梁上部分荷載,設計人員多采用加氣塊做圍護結構,但由于設計人員的疏忽及施工人員不按標準施工,造成梁底與窗下口的空裂。
(1)梁底空裂: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員沒有按照施工規范的要求對收口處采用粘土磚45°或60°斜砌,并且要座漿擠緊以分散梁彎曲變形的壓應力,而且大部分平砌口填塞砂漿,還有雖然斜砌但沒有擠緊用砂漿填縫,這樣就造成梁受力變形壓碎砂漿造成梁底產生裂縫。
(2)磚墻敷設管線剔槽不規范或保護層厚度過小,都會出現抹灰裂縫、空鼓。
(3)基層未清理干凈或濕潤不夠,使抹灰層與墻體粘結不牢,致使抹灰出現不規則裂縫或空鼓。
2.2防治預控措施
(1)加強填充墻與柱的連接,在澆筑砼時預留拉結筋,應沿柱高每500mm留2根直徑6mm拉結筋,且伸入砌體長度不小于500mm。
(2)提高填充墻的砌筑質量,砌筑時可加入適量膨脹劑,嚴格控制砌體的砂漿飽滿度。對填充墻頂部與框架梁交接處,必須用水泥砂漿分層嵌填密實,填充墻與梁或柱連接部位,應釘掛金屬網,然后再抹灰,且金屬網與梁、柱搭接寬度不小于100mm。
(3)消火栓和配電箱盤背面墻必須先釘掛金屬網,且金屬網周邊超出箱、盤寬度不得小于100mm,然后用水泥砂漿分層抹實找平。
(4)磚墻內敷設線管時,線管剔槽必須用切割機沿預先空出的兩邊線切開,再用扁鏟進行剔鑿,槽深度應保證線管與砌體表面凈距不小于15mm,寬度大于線管直徑5mm,把線管釘牢固,定在槽內之后,用MIO水泥砂漿嵌填密實,然后再大面積抹灰。
(5)內墻面抹灰前,必須將墻面表面的浮灰清除干凈,并且灑水潤透后方可分層抹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