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根本出路在加強科技創新

      縱觀農業發展歷史,技術變革和科技進步始終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從傳統農業、近代農業到現代農業演變過程,同時也是一部農業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的歷史。每一個階段無不以技術變革為動力、以技術進步為標志;農業機械、良種、化肥、農藥、灌溉等技術的突破和廣泛應用,又帶動了世界范圍內農業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首先,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科技創新。回望我國60年農業發展軌跡,我們深刻認識到,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驅動力,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力,是農民持續增收的支撐力,也是中國農業走向國際的競爭力。世界各國均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作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舉措,從農業生產要素角度來看,國際上農業發展方式大致分三類:一是美國、俄羅斯等人少地多的國家,大力發展以機械技術為依托的勞動力替代技術,走勞動力節約的發展道路;二是日本、荷蘭等人多地少的國家,大力發展資源替代技術,利用生物、化學技術彌補土地的不足,走資源節約的道路;三是英國、德國等人地比例中等的國家,既用機械替代勞動力,也用生物、化學技術彌補土地的不足,走綜合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的道路。無論哪種發展形式,各國無一例外地都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業產業水平的重要戰略。現在,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農業科技貢獻率平均達到70%以上。

      其次,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明顯增強。當前,我國正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時期,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同時,我們又普遍面臨耕地大量減少,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氣候變化影響加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等一系列挑戰。農業農村發展對科技進步的要求明顯提高,對科技進步的依賴明顯增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作為第一武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作為關鍵支撐;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作為根本出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必須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作為核心依托。

      第三,前沿技術的新突破為農業產業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當今世界,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蓬勃興起,科技發展潮流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正在深刻改變農業的面貌。生物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將為農業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源頭;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等的突破和應用,將深刻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和食品制造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將推動農業產業化躍上新水平;可持續農業技術的全面興起和普遍應用,將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資源和生態壓力;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創新,將不斷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這些基礎研究的新發現、前沿技術的新突破,必將為農業產業化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總體思路一是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服務產業發展的根本方向。無論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轉化應用研究,都要向農業生產力轉化,都要為產業發展服務。只有把全力服務農業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科技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圍繞產業發展搞創新、抓推廣,農業科技創新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大的發展潛力,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二是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堅持主體多元化和內容多樣化。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專業合作組織、事業性農技單位、種養大戶根據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活動,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多元化。根據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農業科技創新要重點研究動植物新優品種的培育或引進、繁育、篩選及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種養技術和套種套養模式的研究與推廣;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引進和深加工適銷新產品開發;農產品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引進與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技術的創新與推廣;農產品保鮮、干燥、殺菌、防腐技術研究與推廣;種養加設備設施的現代化;高效率用水與地力培育;科學施肥與科學用藥;生物質資源的轉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應用等,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內容多樣化。三是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堅持提高“三項能力”的目標任務。即努力提高科技對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保障能力,提高科技對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提高科技對提升農業產業水平、轉變發展方式的引領能力。四是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堅持突出“三個關鍵環節”。即突出科技創新、轉化應用、人才培養三個關鍵環節。創新是源頭,應用是目的,人才是關鍵,要努力推進三者的有機銜接與協同發展,切實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大大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效率。五是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強化體制機制創新。要不斷優化農業科技進步的體制環境,不斷創新農業科技進步的運行機制,合理配置農業科技資源,逐步健全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具體舉措

      一是突出抓好“12396”科技服務活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為了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2009年7月,常德市委組織部、常德市科技局選擇鼎城區和臨澧縣作為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試點區縣,在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則指導下,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科技服務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有效整合對接的長效機制,目前試點工作正有序進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為了全面鋪開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活動,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充分發揮科技部門的牽頭作用,力爭把“12396”建成一個集科技推廣、難題解答、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于一身的長期性、基礎性、常態性的服務平臺,并以此為龍頭,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具體來講,就是要突出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完善四級服務團隊。市級成立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呼叫中心,縣級成立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工作站,鄉(鎮)建立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站,村級建立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點。根據本地區農村種養加的特色產業,依照《農村遠教“12396”科技服務專家選配管理考核辦法》,組建15~20人的市專家服務團隊、10~15人的區縣(市)專家服務團隊、3~5人的鄉(鎮)專家服務團隊;第二是形成靈活多樣服務方式。建立以專家服務團隊為支撐,以電話服務為重點,以網絡服務及現代通信技術為手段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并具體形成電話服務、短信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專家會診、教育培訓于一體的服務模式;第三是健全工作運行機制。要明確相對獨立的服務范疇,在電話和網絡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市服務中心將農民的提問及聯系電話通過書面或電話的形式,傳達給縣工作站,縣工作站在做好書面記錄后,協調鄉鎮服務站就近解決。鄉鎮服務站解決不了的問題,則由縣工作站或市服務中心組織專家開展服務重點解決。要以利益為紐帶穩定服務團隊,對于市級專家服務團的15名專家,科技部門要給予相應的項目支持和出勤補貼,在以利益為紐帶的機制下,專家既享受到了技術奉獻帶來的社會認可,同時也享受到了科技創業帶來的自我實現;對于縣級服務團隊,市科技局、縣(市、區)財政每年要撥付相應的“12396”專項經費,由各縣(市、區)科技局按每名專家每年5000元左右的標準年初預算到位,年底再按出勤服務次數發放。要豐富專家團隊來源,采取靈活的方式,整合利用涉農職能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員、科技小分隊、龍頭企業、協會組織及種養大戶的各種技術力量。

      二是大力實施農村科技富民行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指明方向和途徑。2008年,按照“科技牽頭、資源整合、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服務‘三農’”的工作思路,常德市科技局啟動實施了農村科技富民行動計劃,該計劃包括農村科技信息化建設工程、農村科技推廣示范工程、農村科技品牌培育工程、農業科技合作組織培育工程、農村科技人才培養工程五大工程,推進了“12396”、“鄉鄉有網站”、十大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十大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十大農業科技合作組織、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農村科技指導員隊伍、科技示范大戶建設八大行動。實施一年多來,選育推廣了一批優質品種,重點支持了一批農業科技項目,初步建成一批示范單位。2009~2010年,我們將堅持整體推進農村科技富民行動的“五大工程”和“八大行動”,市本級要建成10個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培育10個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壯大10個農業科技合作組織,500個農業科技大戶,100名農村科技指導員,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以上。

      三是全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科技動力。首先是積極開展縣校合作。著力抓好農村科技項目的頂層設計,分產業發掘、策劃、包裝一批有特色、有優勢的項目建成項目庫,并主動出擊找專家、找高校、找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對接,簽訂合作協議。其次是圍繞農業產業拓展產學研合作。各市、縣兩級科技部門都要圍繞農林牧漁優勢產業,深入了解技術需求,積極當好產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中介,切實搞好跟蹤服務。再次是圍繞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常德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稻、棉、油和干鮮水果產量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49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18家、市級149家,帶動糧食產業基地800萬畝、棉花產業基地100萬畝、蔬菜產業基地130萬畝、柑桔產業基地110萬畝。我們將重點圍繞加快西洞庭食品工業園的建設,加大對高科技食品加工技術和人才資源的引進與轉化力度。圍繞把“一粒米”和“一條魚”做大、做長、做強,積極支持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與寧波大學、江南大學開展技術和項目對接,合作研發淡水魚的保鮮、魚蛋白粉研制、魚熟食產品的提質技術;積極支持湘魯萬福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共同研究的“稻米淀粉糖深加工及副產物高效綜合利用”項目。四是深入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首先是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大力開展科技活動周、“五送下鄉”和實用技術培訓等活動,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科技信息,充分調動了人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改變農村生產生活習慣,為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積極組織科技小分隊、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和農業企業開展科技服務,第三是大力實施農業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選擇一批科技型、成長型、帶動型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全市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積極提供項目支持和技術支撐。

      亚洲第一AV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jizzjizz亚洲|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