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試驗區農業典型調查與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堅持實施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引進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稼義公司的締造者(王加義)17歲時不甘貧窮外出打工,先后在省內外的工業企業、農業產業化企業和煤礦務工,歷經20多年的艱辛和拼搏,憑著本人的勤勞、踏實、誠信和好學,在積累了一定資本金的同時,也學習和積累了一定的現代農業開發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經驗。在得知王加義準備回鄉創業的信息后,鄉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及時與他聯絡聯系和溝通,積極向他宣傳國家、省、地、縣的“三農”政策,誠邀他回其家鄉大陌村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帶領家鄉群眾共同創業、共同致富。鄉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與他座談,并表態一定大力支持(只要是鄉黨委、政府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一律實行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加義迅速展開了公司籌備的相關工作,先將自己多年打工掙來的血汗錢在老家大陌村租地、建圈舍,外出購買桑菊苗木、雇用農民工等,經過精心籌備,在縣有關部門和馬場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稼義公司在織金縣城成功注冊(注冊資金300萬元)并掛牌成立,在馬場鄉大陌村建成800畝規模的種植、養殖生產基地,正式拉開了稼義公司的商業資本帶動大陌村現代生態農業開發經營的序幕。
堅持良種良法,著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切實幫助公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在租用土地的基礎上,立即著手修建標準化養殖圈舍。按目前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零排放”養殖標準,集中修建了2棟1600多平方米的能繁母豬養殖和生豬育肥圈舍、300多平方米的飼料加工、消毒、防疫等附屬設施。從四川引進200頭優質種母豬進行零排放、無污染的科學化飼養,同時與本地的地道良種母豬進行雜交配種,定時防疫、適時消毒,防止疫病發生。實行母豬產崽與生豬育肥雙軌經營,一律采用零排放式飼養,使得公司在養殖產業經營上既節約了勞動力成本,水、電等物力支出,又大大徹底杜絕了傳統養殖產生的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多贏。現種母豬、種公豬、仔豬和育肥豬等已達到600頭規模,為今后公司和農戶發展養殖業打下了堅實的品種基礎和積累了寶貴的生產經驗。
堅持規模化經營,著力推進蠶桑產業集約化發展。積極引導公司立足大陌村的氣候、土壤條件和人力資源條件先期發展蠶桑種植產業,2009年3月從浙江桐鄉成功引種了40萬株桑苗,并及時進行種植和精心管理,桑樹長勢良好,已于去年6月摘葉養蠶。2009年共養蠶100張,產鮮繭10000斤,收益40萬元,達到了當年投資,當年收益的目標。2010年發展農戶種植桑樹200畝,成功注冊了“雨春生”蠶絲加工系列產品商標,建成了蠶絲被生產線,形成了集桑樹種植—蠶繭養殖—蠶絲加工—蠶絲被營銷于一體的產業化路徑。
堅持立體化生產,著力推進杭白菊規模化種植。立足于農業立體復合型生長特征,采用桑菊套種,先桑后菊,桑間種菊立體種植模式,2009年共引種杭白菊40萬株,建成200畝示范基地,菊苗長勢喜人,菊花當年采收、當年收益,菊苗出售收益40萬元。2010年菊花種植輻射到本鄉的臺子、文豐、中心等村,規模發展到1000畝,帶動了400戶農民參與經營發展。在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成功注冊了“值得樂”商標,打造了織金白菊本土品牌,為馬場鄉的群眾創下了一條持久的增收致富門路。
堅持依法、志愿的原則,推進土地流轉。充分利用新政策指引,積極向群眾做好宣傳動員,推動土地由分散耕作走向集約經營,在土地租用上,充當公司和老百姓的橋梁和紐帶,堅持以群眾利益為主,切實維護企業權益,尊重群眾意愿,以平均350元/畝的年租金,幫助稼義公司共向群眾租用了450畝土地,相對集中連片進行桑菊規模種植,2009年共付土地租金16萬元,使大陌村的部分閑置土地,荒地得到了很好的流轉和開發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010年利用流轉的水田,規劃和種植了100畝蓮藕,目前荷花盛開,長勢喜人。
堅持就地消化勞動力,著力推進本地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奉行帶動農民、組織農民、富裕農民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帶動大陌村為主,積極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業,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由公司集中現場示范培訓后,深入田間地頭從事桑苗、菊苗種植和管理,桑葉、菊花采摘,每個勞動力按30—50元/天的工資及時支付,一年來共吸納了大陌、臺子兩村20000多人次的勞動力在公司生產基地就業,最多的一天有300人投入現場生產,最少的一天也有20人在田地里務工,常年有10人在公司務工,2009年公司在工人工資發放上共支付了62萬元,在有效解決企業用工問題的同時,切實增加了本地農民的收入。
堅持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著力推進公司與農戶合作創業的機制與平臺。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充分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的基礎上,村黨支部與公司積極倡導、推動成立了馬場鄉金頂山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社員規模達到了300余人,以公司為龍頭,以合作社為紐帶,由公司統一向社員提供桑、菊苗木,合作社統一組織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最后由公司統一銷售,社員以土地、勞動力合作參與經營管理,按比例參與分紅。同時,根據工作協作和分工需要,立足企業實際,在地區婦聯、縣婦聯的指導與支持下,在公司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民營企業婦委會,現有會員120人,會員主要在公司生產基地從事種養、采摘等工作,由公司統一培訓,優先提供就業崗位,這個平臺使許多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婦女有了就業門路和增收渠道,對大陌、臺子2個村的經濟富裕與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回顧過去,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以大陌村為中心區域的馬場鄉現代特色農業初步邁上了有序發展的軌道,打造了2個本土區域性農業產業化經營品牌,產生了較強的輻射帶動力和相應的市場競爭力吸引力,深圳土包子公司目前已入駐馬場,正著手大力開發該鄉的農業資源,發展生態型現代農業。展望未來,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和市場化是馬場鄉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發揮示范帶動引領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農業生產條件,優化投資環境,大力引進企業和能人帶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畢節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但是長期以來資金、科技和經營管理等要素供給不足,使得我區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步伐不快、規模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因此,充分利用國家、省和地出臺的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改善農村農業的生產發展基礎和條件,積極招商引資,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和能人推動戰略,是加快我區現代特色農業邁向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和市場化的關鍵所在。
二是增強土地集約經營效益。引導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推進農村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奠定基礎。土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第一要素,由于目前土地流轉的可操作性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加上部分群眾的思想觀念保守,使得企業在租用農民土地、推進土地規模化集約經營時,部分農戶出于各種擔心和考慮,寧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意把土地租給他人經營。因此,做好群眾的宣傳動員和引導工作,推進農村土地由分散、粗放的傳統生產走向規模、集約的現代經營,多形式、多渠道構建公司與農戶之間互利雙贏的土地開發利用機制,積極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第一生產要素,是發展壯大我區現代特色農業的基礎。
三是構建新型合作發展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機制和模式,積極宣傳發動、實施利益驅動、做好示范帶動,引導農民與公司合作發展現代特色種養殖業,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動農民以土地、勞動力等入股參與企業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引導企業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精誠合作,共創共贏。
四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有效利用公司民營企業婦委會、企業中的合作社社員等,爭取婦女創業基金貸款和農村信用社貸款支持,由公司負責擔保償還,農戶貸款到位以后,引導農戶將資金投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稼義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指導,農戶負責生產經營,農副產品由公司組織加工和營銷,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五是加快農民組織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推動建立種、養、加、銷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應對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鄉、村干部要組織和發動群眾組建或加入本土具有產業優勢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推進公司與農民合作社進行合作,優勢互補、科學分工、通力協作,切實做大做強生態農業的品牌和規模。
六是立足優勢開展多邊合作經營。加大對外交流、合作與協作力度,在爭取各級有關部門支持的同時,積極開展與區內外各類企業之間的合作,引進其它商業資本參與投入經營,切實拓寬融資渠道,有效破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資金投入的瓶頸性制約問題,為馬場鄉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壯大注入活力。
畢節試驗區的現代特色農業已經起了步、開了頭,目前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站在深化三大主題,有效破解“三農”問題,推動試驗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高度,搶抓機遇,爭取支持,多措并舉,努力使現代特色農業成為畢節試驗新階段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重要支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