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稻區兩型農業擴散機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區兩型農業擴散機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水稻區兩型農業擴散機理

      一、農業技術擴散

      農業技術創新分為兩類:環境型與商業型,一般來說,環境型較少考慮增加產量,商業型較少考慮環境保護。在70年代人們對環境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經典技術擴散模型是否都適合于兩類技術。一篇由Pampel和vanES于1977年發表的文章引發了大量激烈的討論。他們的結論是:農民創新是商業慣例或者是有關環境的實踐,而不是同時具有這兩點,并且反對利用傳統的擴散模型預測未來環境創新應用。國內對農業技術擴散的研究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迅猛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研究農戶對農業技術采用的行為差異、影響因素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與優化,影響因素如耕地面積,農戶特征包括教育、年齡、性別、兼業、經濟狀況和是否擔任村干部等,技術因素包括技術復雜性、盈利性、可獲得性,制度環境因素包括土地使用權、使用期限、農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信息及傳播渠道、推廣服務、信貸約束等因素,其它因素如農民對農業的定位、土地和勞動力的機會成本等(林毅夫,1991;黃季焜,1993,2009;胡瑞法等,1994;趙緒福,1996;汪三貴,1998;劉華周等,1998;高啟杰,2002;孔祥智,2003;馬九杰等,2003;朱希剛,2003;呂美曄,2004;張巨勇,2005;曹光喬,2008;廖西元等,2008,莊利娟,2010),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立與優化如建立公益性農業推廣體系、建立政府+企業+協會+農戶的推廣模式、農技人員行為與影響因素等(徐志剛,2002;胡瑞法,2004;農業部農業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2005;智華勇,2008),但這些研究較少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技術開展專門研究,既沒有對環境型技術擴散和商業型技術擴散是否存在差異深入探討,更沒有研究政府公益性推廣機構在環境導向型技術擴散中作用。本文將總結洞庭湖濕地保護區稻作農戶應用的主要兩型農業技術,通過對比國家或省級生態示范村和非生態示范村對兩型農業技術應用與傳播規律,尋找最受農戶歡迎的兩型農業技術所具備的特點和農戶選擇優先序,最后根據相關研究提出了促進兩型農業技術擴散的對策。

      二、研究背景

      2007年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和湖北省武漢城市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省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列為十二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建設兩型社會,離不開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離不開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兩省已將"大力推進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發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農業循環經濟"作為指導未來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在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形成了政府、企業、協會和農戶多方共同參與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國家、省、地(市)、縣(市)、鄉(鎮)五級農業技術推廣站組成的公益性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是我國農技推廣的主體,推廣模式主要有推廣站主導型、科技項目推動型等,也是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渠道,為農技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發展過程也遇到了機制不暢、資金不足、人才流失、覆蓋面狹窄、配套服務不健全等問題,公司主導型、協會主導型逐步成為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重要形式。

      三、調查方法

      洞庭湖區作為我國傳統水稻主產區,在水稻種植比較利益下降的同時面臨著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壓力,而本文數據來源于湖南省南縣三仙湖鎮利群村、華容縣萬庾鎮塌西湖村、沅江市三眼塘鎮的三眼塘村、岳陽縣西崗村4個省級優質水稻生產示范村,非生態示范村4個,主要是政府農業推廣機構較少活動的村莊,樣本選擇距離生態示范村較近村莊1個,較遠的相對閉塞村莊1個,其他兩個為隨機抽取。并在這8個村莊中隨機抽取2-3個小組作為調查具體對象,共發放了480份問卷,共得到有效樣本420份,占總樣本的87.5%調查過程采用嚴格的參與調查程序,筆者對65名傳播學專業本科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農村參與式調查培訓,并設計了統一的市場調查計劃書和問卷,在農業主管部門和樣本村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帶領學生到樣本村進行兩周的專題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吃住在農戶,要求學生融入農村,和住戶先從情感上和諧融洽,再進行調查問卷以便獲取真實數據。數據由采訪學生編入數據庫程序,再由筆者進行校對與抽樣核實,所有數據由調查原始數據整理分析得來。

      四、兩型農業技術應用與擴散分析

      (1)兩型農業技術總體應用情況。通過對洞庭湖水稻主產區的調查走訪,總結了目前該區域應用的10種主要兩型農業技術:好氣灌溉技術、拋秧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綠肥輪作技術、全程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稻田養鴨技術、畜肥還田技術、沼氣池技術和秸桿還田技術,并且按照技術性質進行分類:(1)傳統兩型農業技術:包括好氣灌溉技術、稻田養鴨技術、秸桿還田技術、綠肥輪作技術、畜肥還田技術,(2)現代農業技術:拋秧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綠肥輪作技術、全程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沼氣池技術(圖1和表1)。結果表明,好氣灌溉技術作為傳統水稻田間管理技術,采用相當普遍;節約成本技術尤其是節約勞動力技術受到農戶普遍歡迎,采用率很高,在傳統農業技術中,部分勞動力密集型技術(稻田養鴨技術、畜肥還田技術)曾經使用但現在不用農戶較多,說明采用率呈現下降趨勢;政府主推的高成本現代農業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平衡施肥、全程施肥、沼氣池)農民有所了解,但采用地區集中、整體采用率有待提高。而沼氣池技術、稻田養鴨技術、全程施肥技術、畜肥還田技術等幾種技術應用普及率很低,低于總樣本的10%。同時病蟲害綠色防控、平衡施肥、全程施肥、沼氣池、畜肥還田技術在生態示范村和非生態示范村應用和普及存在顯著差別。(2)農戶應用兩型農業技術的主要考慮因素。通過生態示范村和非生態示范村農戶對不同兩型農業技術性質排序,調查方法是根據技術的性質將以上10種技術劃分為節約成本(勞動力、資金)、增加收入、政府鼓勵、技術難易、技術風險、改善環境幾種類型,并由農戶對采用技術進行排序打分,完全不考慮“0”,有所考慮但不會改變決策計“1”,決定影響因素計“2”,最后技術性質得分如表2所示,農民技術選擇時首先考慮節約成本尤其是節約勞動力成本,其次是增加收入,再次是政府項目帶動,說明農戶對技術采用主要是基于經濟效益考量,而政府主導的項目推動型技術推廣很受農戶歡迎,反映了農戶在技術決策過程中對政府的依賴程度很高,政府在兩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占有明顯地主導地位,而在技術采用過程中農戶對環境考慮很少,農民沒有意識到任何現代農業技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3)兩型農業技術傳播信息源。根據表4數據,在生態示范村,拋秧技術`、綠肥輪作技術、畜肥還田技術和秸桿還田技術擴散過程中,農業推廣機構的作用不明顯,它們的信息來源呈現多樣化,在非生態示范村,農業推廣機構作用更加薄弱,說明了這4種技術在農村中的傳播應用比較普及,采用人數達到了或超過了組織傳播的臨界大多數,4種技術擴散相對穩定,有自我維持與發展能力,具有交互式創新擴散的特點。而生態示范村和非生態示范村,平衡施肥技術、一次性全程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沼氣池技術,政府推廣是農戶兩型技術應用的穩定的信息源,說明了對于技術復雜程度較高、資金投入較多的技術在農村普及率低、傳播不穩定,政府推廣機構作用不可替代,需要政府利用自身優勢,創新各種傳播手段大力支持和推廣。(4)影響農戶兩型農業技術應用因素。根據相關研究成果,我們進而分析了政府在兩型農業技術擴散中的具體延伸活動,表4提出了兩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板,模型1包括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環境意識和技術性質等5個傳統因素,性別、年齡對兩型技術擴散沒有明顯作用,社會經濟地位和環境意識有一定作用,但技術的性質(復雜性、可獲得性、可觀察性、價格等因素)有顯著作用。模型2增加了3個主要的農戶與政府推廣機構接觸方式:參觀示范基地(示范區或示范戶)、現場指導與會議培訓,僅僅帶領農民參觀示范基地對農戶兩型技術擴散沒有明顯作用,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現場指導尤其是會議培訓對農戶兩型技術應用有明顯作用,并且政府部門會議培訓與現場指導的對象通常是一個農村組織中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村干部、黨員、大戶或意見領袖等),他們在農村兩型農業技術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農戶環境知識貧乏,沒有真正的環境意識,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很少考慮環境因素。由于農戶環境知識的模糊性和不系統性,加上環境知識轉化為環境行為還受到經濟、文化、心理、輿論、政策法規、倫理等多種因素影響,所以導致了農民環境行為需要更多地外在激勵。

      2、政府公共性農技推廣部門仍然是洞庭湖水稻主產區農民最信賴的科技傳播與普及組織,也是目前洞庭湖區兩型農業科技傳播與普及的首要渠道,尤其在復雜的、高成本的、經濟效益不明顯的兩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3、節約勞動力的小型技術的最受歡迎,并且能夠在組織內通過農村人際關系網絡快速傳播,在達到一定臨界人數后,技術可以獨立于外力在組織中自行傳播,進而達到自穩定狀態。因此它可代表今后兩型農業技術開發的重點和方向。

      4、在生態示范村,政府意愿在平衡施肥、沼氣池、病蟲綠色防控等兩型農業推廣擴散中占據主導地位。但這些技術應用是政府推動的結果,如果政府基于農業技術普遍推廣目標,轉移生態示范建設村或者減少科技項目投入,這些高成本技術可能會被農戶放棄,因此引進新的技術擴散主體企業或者協會,提高農戶技術應用的收益預期,對鞏固這類技術擴散具有重要意義。

      5、在非生態示范村,傳統兩型農業技術應用主要受農戶收入水平約束。農戶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是畜肥還田和拋秧技術肥還田技術,畜肥還田技術可減少化肥投入,在一定收入約束下達到節約資金的目的;拋秧技術大大減少水稻生產環節,節約勞動力投入和減少勞動強度。

      4.2建議

      1、創新農業科技傳播渠道,強化參與式信息互動的延伸服務。兩型農業科技傳播以農民的現實為導向,經常深入農村的田間地頭,與農民多交流多溝通,準確把握農村科技傳播的定位。政府項目帶動型兩型技術最受農民歡迎,下移傳播渠道,與廣大農戶進行信息交流互動是兩型農業科技傳播渠道創新的基本思路,現場指導、會議與培訓、科技特派員、科技示范戶、科技入戶是洞庭湖水稻主產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在或未來發展的重點推廣模式。

      2、加大環境宣傳力度,完善環境教育體系。加大政府的宣傳力度,多樣化宣傳方式,擴展農戶兩型農業信息的獲取渠道。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讓農民在全社會環境保護中得到實際利益。完善環境教育體系,通過環境教育,幫助農戶掌握環境生態知識,了解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環境教育還可提高農民環境責任感和環境倫理道德水平挖掘傳統文化中生態環境和環境教育結合起來,發揮農民環境保護主體作用。

      3、加大低成本實用栽培技術開發力度。在調查中發現,農戶對拋秧技術、直播技術、免耕技術、強化栽培技術采用最廣泛,勞動投入水平呈不斷下降趨勢,技術應用整體上向勞動替代型技術發展,這是當前農村勞動力缺乏、勞動力機會成本上升和勞動負效用加強的背景下的必然選擇,因此加大水稻栽培實用技術研發力度,提供多樣化實用技術供給,節約勞動投入,減少勞動過程和勞動強度,符合當前技術約束條件下農戶的現實需求,也是未來水稻技術應用發展的方向之一。

      4、加大兩型農業技術擴散產業化建設。單純依靠國家公益型農業科技推廣組織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公益性推廣組織的人力、資金、技術等不可能也不必要包攬所有兩型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活動。積極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通過龍頭企業區域特色品牌帶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型的農村科技中介組織作用,形成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均沾的完整穩定的兩型農業科技應用產業鏈。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毛茸茸bbw亚洲人|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7se亚洲综合在线|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