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進步與古代工藝美術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與科技是同步產生,同步進步的
工藝美術是同人類本身一起產生的,而人類的歷史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從人類制作第一塊石器的時候,科學已經蘊涵其中。制作石器是利用了它的硬度、可加工性等物理屬性,屬于自然科學的一部分,石器工藝的進步主要表現為鉆孔和磨光技術,利用石材的物理屬性選擇不同的石料用以制作不同的工具。在選擇過程中,人們會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色彩比較鮮艷漂亮,紋路細膩的玉石,玉石工藝由此而產生。石器工藝最終被金屬工藝所代替。石器工藝與科技是同步產生的,同步進步的,也進一步說明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與科技是同步產生,同步進步的。
以中國金屬工藝發展史為例。金屬工藝屬于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一部分。原始社會時,人們就在無意中中發現了紅銅,之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又發現了銅和錫的合金,并將這種合金稱作青銅器。此后青銅器制作又出現了冷鍛技術、熔鑄等,制作的器物從簡單的工具發展到制作盛東西的容器,人們生活質量有了提高。戰國秦漢時期,金屬工藝除了銅器制作外,還出現金、銀、鐵制作的器物,出現了鎏金、金銀錯、包金等工藝,豐富了銅器上的裝飾紋樣,戰國時掌握模制和打造成型技術及雕鏤、鏨金等加工工藝,進一步豐富了工藝品種及造型。各種冶煉技術的掌握以及人們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對材料自然特性的掌握,才使得各種金屬制品得以成型,沒有技術和經驗作鋪墊,也沒有金屬工藝的進步。各個朝代的金屬器皿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金屬工藝從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發展狀況和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從一方面說明了是科技的進步促進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不同,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會有所變化,審美創造力的產生也使得人們對科技進行深入探索。就像六朝時期的統治階級喜愛用金銀器物,金銀器具的制作就頗為奢華。如宜興周處墓出土的金頂針、金花籃,南昌東吳墓出土的鑲有大吉二字的花形金飾,都可以顯示出統治階級的豪奢。工匠們為達到統治階級的審美要求,就會在技術上追求突破,“錯彩鏤金”的技藝因此得以發展。人們天生的對美的追求也是帶動工藝發展的一大動力,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科技的創新。所以說科技的進步與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是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關系。
三、科技的進步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沒有金屬的出現,就不會有金屬制品的出現,沒有對金屬性能的了解與認知,也不會出現像切、削、鉚、焊接、拋光、鍍等工藝,更不會出現像宣德爐、景泰藍這種集多種材料與工藝于一起的特色金屬器物。印染、夾染、蠟染等印花技術造就了漢代錦、絹、紗、羅、綺的絢麗色彩和豐富的紋樣;漆器工藝生產的勺、豆、壺、盒等日用器物代替了笨重的銅器。任何新樣式、新工藝的出現都是科技進步的體現,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更不會有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所以說科技的進步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雖說科技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工藝美術發展過程中起到過一定的負作用,主要表現為機器的批量生產使得人們日用品造型粗糙甚至丑陋,手工制品受到排擠,但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最終被設計所代替,設計的出現以及人們思維的轉變最終使得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的進步在任何時代始終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狀態,我們都期盼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元素在現代技術的指導下能有更多的創新與突破,向世界展現一個真正的文明古國的文化與氣魄。
作者:陳沙沙單位:寶雞文理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