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首先,水土流失嚴重。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其次,草場退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生態環境將更加惡化。再次,森林資源危機。中國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
最后,生物多樣性減少。中國有15%-20%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那么,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因素是什么呢?首先,經濟活動的盲目擴張是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罪魁禍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更加突飛猛進,中國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經濟增長的過程往往是對自然資源開發與使用的過程,從我們東營的情況看,東營是勝利油田主產區,是勝利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從60年代勘探開發至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建設。但從該區域的經濟增長方式看,卻完全是一種資源高消耗的速度型經濟。由于長期以來年均輸出原油2000萬噸以上,未能建成與石油工業規模相適應的下游產業群,區域經濟自立能力差,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單一,科技投入不足,產業結構低度化。
如果一旦石油資源枯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其次,固體和有毒廢棄物是造成經濟與自然不和諧發展的幫兇。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2000萬噸的速度增長,城市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造成垃圾包圍城市的嚴重局面。固體廢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質,揚塵污染大氣,滲濾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無污染農田,造成土壤質量下降,并成為重大的環境隱患。總之,我們多年來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的征服和開發,忽視了自然資產的損失,忽視了資源的保護和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做到實現人口適度增長、資源永續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統一。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的良性循環之路。
面對以上情況,應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呢?應采取什么措施和對策呢?首先,必須強化環境意識。自然環境意識在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然環境。為此,必須實施生態教育。通過加強環境教,一是喚醒人們的生態倫理良知;二是使全球意識或"地球家庭意識"深入人心;三是使人們形成有關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自律精神;四是使人們改變不當的環境資源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高廠商企業和政府決策者的環境意識,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其次,尋求經濟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從環境和自然資源角度提出的關于人類發展的戰略和模式,它特別強調環境資源的長期承載對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對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問題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消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保證自然生態財富的非減性,承認自然環境承載力的有限性,遵循生態環境系統所固有的規律。此外,我們還必須明確可持續發展不僅涉及當代人或一國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協調,還涉及與后代人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經濟發展中,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追求經濟的數量擴張,而要把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有機地統一起來。要把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的客觀標準。
再次,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一是調整工業部門的產業結構和進行技術改造。加快技術進步和企業技術改造,淘汰污染嚴重的工藝技術,努力將現代科學技術滲透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用消耗少、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來代替和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以促使整個工業布局向資源節約型和質量效益型轉移。二是建設生態農業。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時期。中國必須按照生態學的原理,根據各地區特點和農業的主要任務,應用現代系統工程的技術方法,合理利用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同時,要加快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把中國農業建設為現代化的高效生態農業。總之,和諧則發展,不和諧則變異,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實現經濟與自然、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均衡和穩定的發展,人類的明天才會更美好。讓我們攜手并肩,齊心協力,為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出我們的貢獻。
作者:徐衛兵單位:勝利石油管理局東辛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