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核心能力下高職思政教育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職的思政課要將培養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作為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導向,形成職業核心能力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了當前高職思政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供參考討論。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角思政教育
1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在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上還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教學目標,一種是以思想政治為主要導向,另一種是以職業導向為主要導向。前者延續了傳統的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并不注重職業教育的規律特點,忽略了思政理論教育對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的重要性,從而致使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目標、模式、方法和內容等方面都無法適應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的趨勢。而后者忽視了思想政治的導向,將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轉變為專業指導培訓課,過于功利。
1.2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
教學目標的依托是教學內容,依據職業類教育的特點和性質及當代高職教育的發展需求,職業導向性教學改革應當以職業生活作為依托,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完善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體系,符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需求,這些都是改革的重要體現。當前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材與本科院校相同,由教育部和統一編寫,缺乏高職院校的自身特色,與各職業生活相關的系列教材尤為匱乏。當前所使用的教材對于高職教育過于統一而忽略了職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其抽象化的理論內容對于更擅實際操作的高職學生來說較難接受,且教材內容偏離社會實際及實際的職業生活,導致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1.3教學方式落后
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就是教學方式,由于當前的思政課程內容多而課時較少,教師依舊以教材為教學中心進行灌輸式教學,此種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只注重教學過程的規范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激發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不能與學生的實際思想和職業生活進行結合,導致思想政治課喪失感染力和吸引力。灌輸式教學體現了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理念,然而卻是將學生變為接納知識的容器,大幅度降低了思政課對于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的重要作用。
1.4評價體系單一
大部分的高職思政課程考核是以考核成績的方式為主,量化的考試成績成為對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此類考核只注重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而忽略了學生對所掌握知識的合理運用能力,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無法了解到學生對于信息的處理和創新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教師對學生的評定只根據期末考試的成績,對學生日常的學習和實踐的表現都不重視,無法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進行考查,而在評價的過程中只重視任課教師的評價,而忽略了學生和輔導員的意見,同時也沒有對學生本人的意見進行詢問,這樣無法確定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職思政教育改革措施
2.1突出職業核心能力的教學目標
思政課以職業為導向并不是放棄思想政治導向,思政課培養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作用無可替代,因此必須堅持思想政治導向,與此同時,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的思想政治課程要堅持職業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首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鼓勵學生對現實的熱點難點進行探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切實的實踐能力;其次,要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教師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課堂的問題討論、訓練時間和課程總結等環節幫助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最后,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的社會責任、人格、自信心等方面進行強化,幫助學生建立合理實用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品格,對學生的自我期望值進行合理調節,提高學生在面對多變的社會時的心理承受能力。
2.2強化職業核心能力的教學內容
思政課程教學要將教學內容定位在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上,應和職業導向的要求,依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性質及發展需求,將職業生活作為依托,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增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輔助課程,對教材體系進行健全完善。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專業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特點和基本素質要求進行明確,將提升職業能力的內容細化到行業的層面,建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職業道德教育,教授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突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對于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及其特性有所了解,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在獎勵拓展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要對學進行創新意識的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思政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其教育價值的體現。
2.3適合職業能力訓練的教學方式
實現教學目標和反映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就是教學方式,以職業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按照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建立符合學生特點、以能力開發為主的教學體系。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思政知識的傳授向職業能力培養的方向延伸,首先要豐富課堂形式,開展師生互動;其次是要思政課堂外的實踐教學;此外,要增設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增加高職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加深學生對于現實社會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養。
3結語
當前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思政課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內容不具備針對性,教學方式較為傳統落后且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應當對思政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教學目標要突出職業核心能力,教學內容對職業核心能力進行強化,教學方式適合職業能力的訓練,形成職業核心能力視角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
參考文獻:
[1]袁震.高職院校思政課學習倦怠及影響因素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
[2]杜偉偉.優化與創新高職思政課“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5,(31).
作者:郜發磊 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