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博客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為微博的“孿生哥哥”,博客亦可擔任推送信息、與客戶互動的角色。再次,從傳播學角度看,作為新媒介,博客補充了傳統媒介傳播方式上的不足,也以全時化、互動性、零門檻的特點沖擊了傳統媒介,給予受眾接收信息的主動性、個性化,更重要的是,博客變傳統受眾單一的、被動的接收信息為主動的接收信息、信息。使受眾真正成為傳播中的主體,集傳者、受者角色于一身。傳統傳者與受者的社會關系亦由此發生較大改變。
博客是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的新紐帶,似“望遠鏡”般為受眾擴大生活圈、開闊想象空間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虛擬空間中,博客豐富了人際傳播,加大了人際傳播的頻率和深度。同時,博客擴大了人們生活的圈子、想象的空間。威爾伯•施拉姆在《傳播學概論》中提到:“社會因媒介而成為可能,因新媒介而成為新的可能。社會是個人之間相互掛念、相互意識到而成為可能的。在短短一天和有限的一生里,個人在多大范圍里意識到多少他人的存在、記掛多大范圍的他人,這是靠媒介運作的結果?;诩w意識和共同想象而形成內在聯系的社會是存在于媒介運作中的。”博客這一新媒介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可能,讓置身其中的受眾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從現實生活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在虛擬空間自由交流,體驗“第二人生”。
(一)積極影響:
在經濟方面,經濟主體擁有了新的經營方式、新的廣告方式、方法。以經營者的廣告方式變化為例,企業和個人博主們或轉載的網絡視頻廣告、微電影的相繼出現,為廣告信息的傳播帶來新變革,形成新景觀。在社會學方面,博客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大事的關注,對民生、民權的重視也促使許多事件影響力大大提高,許多不會為傳統媒體關注的、可能永遠沉默的信息浮出水面、引發關注。而博客中一些感性、真誠、民間化的表達,也使我們接收的信息更豐富,為我們準確判斷、評價事件、信息提供了全面的觀照?!?11”發生后,關注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報道不在任何一家傳統大型媒體,而在親歷者的博客中。博客與生俱來的草根性使其深深植根與民意的土壤中,并且真誠地為民眾吶喊,擔當民意表達的使者。從傳播學方面考慮,博客作為節點②傳播的重要代表,使傳播中的傳者與受者的地位日益接近,使受者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到,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主體在信息的同時,本身也是媒介的內容。博客用戶作為傳播的節點實體,也是節點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其他節點互動,催生新的信息。博客下放話語權,沖擊了傳統媒體的絕對主導地位,使得傳播媒介多元化、傳播方式多元化、傳播內容多元化。以往話語權和解釋權屬于專業媒體,而今天,民意有了新的表達出口。身份不再是話語權大小、傳播效果好壞的條件和限制。新穎、客觀、具有說服力和普世價值的信息才能擁有感召力和可信性,才能贏得受眾的支持和贊同。博客給予每個人表達平臺,只要受眾擁有表達的意愿和能力,就可以將觀點公之于眾并實現大眾傳播??缭綌底著櫆闲枰邆渌囊?ACCESS(接入)、BASICSKILLS(基本技能)、CONTENT(網絡內容提供)和DESIRE(受眾上網的意愿)。
(二)消極影響:
在經濟學方面,法律法規尚未完善之處給微博的宣傳、營銷等方面留下漏洞,一些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利用博客垃圾信息、低俗信息。這不僅使受眾受到干擾、注意力被分散,也降低了其使用博客的興趣和對博客的關注度、信任度。社會學方面,博客較為強調界面的版面布置,篇幅較長,對用戶的文化水平、設備操作能力、網絡技術應用的要求較高。雖然表面上博客給予每一位用戶以發表觀點的權利、平等地給予用戶話語權,但用戶在文化水平、網絡技術應用水平方面的差異化則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實際應用和傳播中的不平等現象。在傳播學方面,博客在理論上可以實現覆蓋全球的大眾傳播,并借助于網絡的海量性而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對比伊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一文中的闡釋,博客實現了“偏向時間的媒介”與“偏向空間的媒介”的統一。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一篇博文的傳播力、一位博主的影響力取決于其關注度、關注用戶的數量。更多的博文在后僅僅是用戶“自娛自樂”消費的精神產品,并未產生理論中的漣漪效應,輻射到大眾。博客僅實現了一定范圍內的群體傳播。而在海量的信息之中,每個信息個體都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受眾在海量信息時代可能恰恰是缺乏信息的,可能處于信息的“孤島”。
博客圈的群體傳播一定程度上促使博主的個性化加強,在虛擬環境中的活動范圍減小。博主大多與價值觀、觀點相近的博客鏈接,彼此觀點相近的博客在互動交流中易產生共鳴感和共振效應,自身觀點在得到他人認可和支持后會有滿足效用,愈發強化個人觀點,排斥相異觀點,這有可能出現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探討的問題和諾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中闡釋的問題。這將不利于觀點多樣化、個人發展全面化和社會發展多元化。
作者:翟旭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