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改革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有企業改革始于1984年,但當時的改革只定位在承包經營責任制上。1997年朱镕基總理上臺后,提出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政策性地關閉有困難的企業,但仍未明確提出民營企業參與到國企改革當中去。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是要“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標志著國企改革邁向新的階段,2010年5月,為進一步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各種途徑更好地參與國企改革,國務院通過并了《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民企參與國企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同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再次通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要求各部委負責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與重組。進一步為中小企業和民企參與國企改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保障。2013年,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法律依據。
二、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途徑選擇
1、兼并收購
這種形式多為實力較強、資金比較雄厚的民企所采用,同時也是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最多的一種形式。民營企業一般通過協議轉讓和市場拍賣等方式取得所需國有企業的產權。通過產權聯合獲得更多更強對生產要素的支配權,發揮在市場、管理、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優勢。此外,高效靈活的機制與國企嫁接,使其人才、技術、廠房、設備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民營企業也能實現低成本擴張。民企憑借較強的資金、駕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兼并收購國企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各種資源,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建立健全發展所需的新機制、新體制。能較快獲得良好發展,原國企的優勢得到較有效發揮,民企也實現了較低成本的擴張。
2、承包或委托經營
是指國有企業出現經營困難,難以支撐時,通過合同或契約將經營權交由有實力的民企管理,明確各自的權利、責任和利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對國企來說,這種方式轉換了機制,提高了經濟效益,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民企來說,這種形式投資少,風險低,并能利用國有企業的平臺和自身的能力和價值,實現企業擴張。
3、投資參股
這是民營企業開始進入一些壟斷性行業、實行投資多元化戰略采取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多以國家控制、壟斷性的國企,或者是“門檻較高”的,對其它企業群體有一定限制進入的國企,如金融業、自然資源、壟斷業、高科技領域等。進入這類國企的民企多為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努力在尋找使資本升值的行業和領域,又有一定運營經驗和能力的民企。隨著國家對民營企業投資領域的放寬,相信民營企業投資參股于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壟斷領域的熱情會更加高漲。
4、租賃
這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組改造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小型民營企業租賃國企閑置的廠房、設備,盤活國有資產,發揮生產效益。初創或規模較小的企業,常常采取這種形式,既簡單快捷,又省時省錢。而對國企來說,實現了國有資產增值,對雙方均有利,而風險卻很小。這在民營經濟實力相對不強的地區,是一種比較現實和有效的形式。
作者:黃雷何姣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