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型高校教育實習中問題與對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育實習是師范類專業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的,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是對師范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培養獨立從事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它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中等教育師資具有特殊作用。教育實習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于教育和教學實踐,培養和鍛煉學生從事教學和教育工作的能力,獲得從事教師職業的初步經驗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應用性高校由于辦學定位和專業規模等因素的制約,師范專業在應用型高校轉型過程中地位較為尷尬,存在著一些問題,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教育實習是師范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幫助師范生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是衡量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標準,因此認真抓好教育實習工作,是提高師范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根據宿州學院應用型高校建設實踐經驗,借鑒相關高校專業建設和實習實踐相關經驗[1-6],結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近年來實習實踐實際情況,對應用型高校師范類專業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為進一步促進應用型高校師范類專業的教育實習實踐工作質量提供了參考。
1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1.1有效時間少,實習人數多,完成任務重
教育實習是師范專業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環節,通過直接參加中學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育教學調研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教育實習,師范生能夠結合中學學生特點和自身體會,在實踐中發現中學教學規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現行的教育實習,一般是7周左右,其中校內實習1周,除去學生進校熟悉中學學校及班級情況、聽課備課等環節,實踐教學環節時間所剩無幾。為方便管理,實習學生集中在幾所市內中學,每所學校容納15人左右,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因此每個學生只能上課4-6節,部分學生甚至僅限于聽中學指導教師上課,得不到有效的鍛煉。根據教育實習管理條例規定,學生在實習期間除完成一定數量的課堂教學實習任務外,還應同時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即熟悉班主任工作,另外在實習期間應通過積極觀察,就中學教學理念、中學教學現狀、基礎教育現狀等某一方面問題展開社會調查,完成調查報告,總體來說實習任務較重,周期較短。
1.2形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
師范專業現行教育實習一般采取集中和分散形式,基本都在中學進行。集中實習就是由學校聯系公立中學,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安排中學指導教師集中時間實習。分散實習則是在規定實習時間內,學生到自主聯系的實習單位實習。教育實習形式一般由學生自主選擇,不進行篩選,因此學生對實習的態度和對所學知識應用的能力參差不齊,有些能力差的同學不愿意上課,敷衍推脫不敢鍛煉,使得實習只是流于形式,很難在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上得到提高,更談不上培養從事教師職業的基本素養。同時,考研和就業與實習的沖突,使得許多學生實習積極性不高。由于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目前學生實習的單位,絕大部分不是將來就業單位,實習效果和實習成績好壞,對學生畢業工作影響不大。同時大量的招聘會,集中在實習期間,為了找工作,學生往往無法集中精力進行實習教學工作。而對于考研的學生而言,實習期間又面臨研究生復試,需要花大量時間集中準備,一旦考取,很多學生可能不再從事教師職業,因此實習工作往往被忽視。而作為實習學校,往往將教育實習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實習上,對實習內容中的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等環節等不予重視,甚至忽略,使得實習質量難以提高。各方面的原因交織在一起,導致學生對教育實習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的實習甚至只是走個過場,達不到實習鍛煉的目的,還影響了實習學校的教育質量,損壞了學校的聲譽。
1.3教學情感投入不足,教育觀念落后
教育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使學生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班級教學管理能力。但很多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態度,對實習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聽幾節課、批幾本作業、完成幾節授課任務上,不能潛下心去,教學情感投入不足。首先,缺乏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學語言貧乏,不知如何將簡單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單純地就教材的例題、習題進行呆板的講解。當學生問問題時,不知如何將問題向學生進行表述,會出現重復性的口頭禪,有時還容易卡殼,或者出現模糊不清的態度,如“可能吧”“、應該是這樣的吧”等。其次,缺乏教學的熱情。教學投入明顯不足,眼高手低,教材處理能力不強,備課時對課堂出現的問題估計不足,不善于觀察指導教師掌控課堂教學的技巧,從而無法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重難點不突出,對于一些教學道具不能或不敢使用,達不到應有的課堂效果。再次,缺乏教材處理的激情。很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都能認真分析實習章節的內容,閱讀相關輔助資料,進行教學環節準備處理,但也有不少學生僅僅局限于當前章節,而不通覽教材,對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前后聯系、例題設置之間的關系等不甚了解,從而使教學過程邏輯性差,枯燥無味。師范類專業學生,在教育實習前都已經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論等教育類理論課程,基本了解中學教學的基本環節,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畢竟有所不同,隨著授課情境、授課對象的不同,應靈活實施。許多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生搬硬套書本中的教學理念,不能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啟發式、合作式、討論式等教學活動,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啟發者缺乏理解,還按照自己學生時代或校內指導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講授,有時甚至直接進行“填鴨式”教學,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自己的實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1.4教育實習經費未進行有效使用或投入不足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強調,高師院校要加大師范生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保證師范生實習經費。充足的實習經費是搞好教育實習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在應用型高校建設過程中,實踐經費投入不斷加大,鼓勵實踐實習的措施不斷出臺,但由于師范專業的特殊性,為了規范經費使用,財務管理上往往采取“一刀切”,即對于學校組織的集中教育實習學校統一進行經費支出,對于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的分散實習則采取自籌經費的辦法,使得分散實習的困難增大,實習積極性降低。而隨著近年來招生規模擴大,原有教育實習基地很難滿足實習要求,分散實習是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時,隨著最近“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學生都是跨省、跨市進行集中實習,原有的教育實習的交通食宿經費補助標準,已經不能滿足實際教育實習實踐的需求。
2教育實習的建議和對策
2.1延長實習時間,完善實習內容,強化實習管理
根據應用型高校對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師范專業教育實習應適當調整教育實習計劃,延長實習時間,完善實習內容,制定適合目前需求的實習管理標準,認真落實各個實習環節要求。教育實習三階段要嚴格管理,即在校實習周要召開校內指導老師師生見面會,強調實習紀律,進行試講指導、備課指導,安排中學優秀教師進行示范課;中學實習階段,要在校外指導教師指導下認真研讀教材,鉆研大綱、教參等教學資料,做好試講內容的備課、練習。在班主任的幫助下,了解班級基本情況和學生的思想動態,輔助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參與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考試命題和閱卷工作;實結階段,校內外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完成實習手冊填寫,做好實習小結,反思實習收獲,同時做好教育調查研究工作,對當前教育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撰寫有自己獨特視角的調查報告,為日后畢業論文寫作提供好的素材,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2更新教育觀念,合理設置課程,提升教學技能
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理念,著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應該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讓學生明白專業學習的目的和內容,專業與將來從事職業的關系以及目前專業崗位的現狀。邀請專家、教授展示專業知識應用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專業認同。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中學教法、班主任管理、課堂教學技巧、課件制作等課程,開設中學優秀教師示范課環節,讓學生能將教學理論技巧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強化課內實踐環節教學活動,如運用Matlab進行計算機函數作圖、數值計算等,增強學生運用計算機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當代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的意識。強化教學技能訓練,在一二年級著重訓練“三字一畫”,三年級則著重訓練多媒體課件制作、模擬課堂見習等課堂教學的綜合技能技巧。通過模擬課堂,利用微格教室,從中學教材中選取教學內容,按照中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模擬授課,檢驗學生教學語言、課堂組織、板書、多媒體課件等一系列課堂教學實踐能。通過錄像回放,反思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力。
2.3加強教育實習基地拓展,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
穩定的實習基地是教育實習順利開展的保障。在提高現有實習基地使用效率的基礎上,還應積極開拓實習基地的范圍,逐步和培訓機構、私立學校等建立互惠互利關系,建立穩定的教育實習渠道,將實習和就業有機結合,在人才培養中適當地體現就業導向,提高學生的實習積極性。“產學研合作教育”是目前應用型高校一種很好的實習模式嘗試,許多高校在這方面有成功經驗。根據企業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中適度嵌入企業技能訓練,強化學生能力與企業要求之間的無縫對接,使學生實習與工作順利過渡。
3應用型高校教育實習的改革經驗
我校是安徽省首批應用型高校示范建設單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傳統的師范專業,是安徽省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如何適應安徽省應用型高校建設,省內同類高校合肥學院、滁州學院等在專業建設、專業定位、產學研合作等各方面進行了探討,值得借鑒。我們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改造上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除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等進行改革外,對師范專業的實踐環節———教育實習也進行了大膽創新。如延長實習時間,改變傳統的7周模式為12周模式,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全面的教學實踐,將教育實習提前至第七學期,避免了就業和考研對教育實習的沖擊;強化實習指導,嚴控實習質量,規定每個校內指導教師原則上指導學生不超過5人,成立實習督導組,赴中學抽查指導教師和學生實習情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書法課,強化學生“三字一畫”技能;教法類實踐課程采取微格教學,使學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學環節的一舉一動;班主任管理、中學課堂技巧等課程全部邀請優秀中學一線教師教學,同時組織學生到中學課堂參加中學教研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和上海東方激光文化有限公司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學生帶薪實習,已經進行兩批校外企業集中實習,實習效果良好,開拓了師范專業學生實習的新思路。總之,教育實習是師范專業一個重要的環節,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實習方式應進一步拓展內涵,以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良好的實習環境和措施將進一步提升應用型高校師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
作者:李耀紅 單位:宿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