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市場論文:職校人才市場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志堅徐水劉永奎陳俊波作者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調研結果對教學的意義
(一)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培養。現有高職的學生思想教育還停留在之前的思想教育模式,對企業要求的職工素質,比如: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都沒有響應課程進行培養和提高,學生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在企業中生存,課程和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嚴重脫節。所以,應該以先進企業的管理理念為核心,以現代企業的人才需求為目標,借鑒企業的組織模式,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結合高職的辦學理念和特點,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執業行為規范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職業化教育管理。這樣,讓學生能夠在學校里完成“學生”到“職員”的角色轉換,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二)改變現有的實踐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化教學現在是大部分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設置目標,但在真正實施的時候,往往被校企合作實際困難,學校實驗條件不足等條件的約束。比如軟件專業一個項目從項目規劃,到需求分析,到概要詳細設計,到設計實現,到軟件測試等各個環節,由于老師可能接觸實際項目較少或者企業教師不能在各個環節進行相應指導,導致了項目化教學在實施中往往有很大欠缺,學生往往完成的還是簡單的項目實現。所以在學校實際的教學中,建議把項目教學的過程分解成為不同的模塊。學生在完成這個實際項目時,由企業教師把項目分解成多個過程的模塊,學生在實踐時,按照各個模塊在不同的學期進行相應的實際制作,在幾個學期內把這些模塊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實際項目的實施。這樣,不僅解決了項目化教學的困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學校引進企業模式,即企業在學校內建部分生產線,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二是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學交替,即學生一半在學校上課一半在企業實習,真正的理論實際相結合,比如德國的很多職業院校就是這種模式;三是校企互動模式,即企業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學到技能;四是“訂單”式合作,即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學生經過企業短期培訓,經過考核即可上崗就業。在這里,建議采用前兩種模式,專注企業項目合作和實驗室建設,使學校與企業互相依存,提高學生在企業中的認可度,為學生就業打開方便之門。
建議
高職計算機人才培養工作改革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畢業生逐步成為各行各業競相聘用的實用型人才,并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獨特的優勢和特有的作用。然因此,高職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細化培養目標,明確專業定位仔細分析大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計算機專業應立足于電子信息化建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專業辦學層次、培養目標、培養方向、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等方面進行了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實踐教學模式,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高職計算機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根據行業、社會背景和人才需求調查預測,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應根據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整合、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時間,體現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體系性;應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的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以職業技能實踐訓練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應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把學生放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去,創設一種能夠有效促進教與學雙向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和職業情境,在濃厚的職業氛圍中鍛煉和培養學生從事、勝任職業崗位的能力,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升華,職業能力在實踐中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