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外生態旅游發展現狀比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旅游是伴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警覺而產生,并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生態旅游是一種特有的旅游形式,因其能保護環境、增加人們對自然的了解、擁有較完善的經營模式、促進社會經濟和自然協調發展等特點,備受人們關注。
(一)國際生態旅游發展
國外的生態旅游發展較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其中,位于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歐洲的英國、法國、瑞士,非洲的肯尼亞、南非,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及東北亞的日本,都已成為目前生態旅游發展比較成熟、極具代表性的國家。與此同時,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正在不斷完善其生態旅游發展或者加入到生態旅游的行列之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態度以及對當地文化的認同與尊重等生態意識是生態旅游發展的思想基礎。世界生態旅游協會的數據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澳大利亞旅游者,以及90%的英國旅行者認為積極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并支持當地社區發展是旅游地不可推卸的責任。生態旅游業也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潛能。生態旅游在世界旅游活動中占據了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從世界旅游發展的角度來看,生態旅游是近年來旅游業中增長較快的那一部分,生態旅游的迅速發展讓其備受旅游業的關注,成為現在旅游發展的潮流。據不完全統計,日益豐富的生態旅游形式與產品給全球帶來了至少4000億美元的收入。相比大眾旅游80%消費貢獻給機場航班、酒店、旅行社及其他國際公司的情況,生態旅游由于其大量雇傭當地民眾且其消費基本都發生在當地,因而收入中的約95%能直接歸屬于生態旅游社區。
(二)國內生態旅游發展
《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與運營規范》中將生態旅游定義為:以可持續發展作為生態旅游發展的觀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量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依托自然的良好生態環境,在開展旅游的同時,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以及生態體驗和認知的旅游方式。目前,我國的生態旅游形式已經由原生態的自然風景發展到了旅游開發者參與開發的半人工形勢的生態景觀,如一些草原、河流、森林及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游也發展成為多種活動方式,如游覽、觀賞、科考、探險、狩獵、垂釣、田園采摘及生態農業主體活動等,多樣化和差異化并存。同時,生態旅游發展的特點也決定其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產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新支撐點。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1月,再《〈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旅游產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推動生態旅游。為推進生態旅游發展,國家旅游局和環境保護部聯合制定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與運營規范》,聯合印發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管理規程》,這些政策的實施對加快生態旅游的發展,提升我國生態旅游水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生態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一些生態旅游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態旅游建設發展上,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無目標式開發旅游資源
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旅游投資商經常因為利益問題,在投資開發中忽略了對當地旅游資源的調查研究以及合理的評估及規劃。無目標的發展方式往往會導致很多稀有的旅游資源被破壞,雖然在最初的一個階段,旅游發展會呈現良好的態勢,但長期下去會造成資源的枯竭。
2.粗放型管理旅游景區
生態旅游區由于在開發的伊始,沒有做好規劃和管理工作,在旅游資源開發后,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會接踵而至,如當地為了招攬游客,對旅游區內一些珍貴的植物和動物進行不限制的采摘和捕殺,甚至有些是稀有的國家保護動物,這樣會加快很多珍貴品種滅絕的速度。另外,有些景區的設計仿照城市來建設,旅館、餐館的大肆建設,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
3.旅游者生態意識缺乏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過于迅速,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只重視了硬件的建設,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管理,很多生態旅游開發區的當地村民缺乏生態意識,只為盈利而忽略了旅游資源的保護,而一些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也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到哪里隨性游玩,不重視環境保護,因此,生態旅游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分析以上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二)原因
1.缺乏清醒認識
對于生態旅游的內涵,不少人認為自然的就是生態的,而忽視了對生態旅游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以及保護環境文化的意義。在開發的過程中,無目的性,追求利益的開發方式,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導致生態旅游景區的不可持續的發展。
2.缺乏專業人才
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對旅游產品的要求很高,要有專業的設計與包裝,這就需要專業的人才來進行開發。而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時間較短,大多都處在層面上的開發,生態旅游產品大多是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這對生態旅游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因此,需要懂得生態學和旅游資源開發學的專業人才來進行設計規劃。
3.缺乏科學規劃
在開發的過程中,旅游開發商的專業知識不夠,大多停留在傳統的旅游資源開發層面上,而對生態資源的開發需要更深層次和更合理的開發規劃方法。另外,旅游者和旅游參與者,如社區居民,對生態旅游的認識還不夠,在旅游中,保護生態資源意識薄弱,缺乏正確的觀念和引導。4.缺乏明晰管理生態旅游開發的過程需要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不同部門應該根據自己的職責對開發中涉及到的部分進行合理的管理。但現在的生態旅游開發模式并沒有給各部門一個準確清晰的權責劃分依據,因此,在開發中,各個部門一哄而上,對于利益的追求大于生態旅游區的長期發展,不利于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對策
針對我國生態旅游開發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找出原因,并做出相應的對策研究,保證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一)注重統一規劃,堅持有序開發
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規劃時,必須提前進行總體的調查研究,如該地區的地質情況,生物資源多少,以及環境的質量情況等,在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專業的人才對該區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破壞進行評估,并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旅游開發而對該區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現象。對那些高污染,利用大量的經濟投資來改變環境獲利的項目應該嚴令禁止。對于生態旅游區的開發應建立在適應環境的基礎上,堅持就地取材,展現大自然的美,要將這些美好的資源可持續地利用下去,為后代子孫謀福利。
(二)完善服務體系,理順管理體制
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眾多利益相關者均要參與到開發的過程中去,因此,在管理上政府應該做好宏觀調控。第一,在政府管理方面,行政執法部門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并做好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到準確決策。第二,在引進旅游投資商的方面,要嚴把關,高要求,讓進入旅游目的地旅游企業能夠在開發資源的同時,做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并能在獲利的同時帶動旅游地經濟的發展。第三,政府要引進一批專家,對旅游景區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出謀劃策,并在生態保護的層面上,對存在的問題,發展的方向提出專業性的建議。第四,在旅游目的地,也要大力培養當地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在參與旅游服務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素質,
(三)強化專業培訓,加大宣傳力度
首先,是對管理人員的培訓。管理人員不僅包括生態景區的主要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同時也包括政府引進的旅游投資商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對此類人員的培訓,要采用理論知識培訓的方式,邀請知名的專家、學者等來定期做講座,并開設培訓班,針對性地講解生態旅游區的相關管理知識。針對于一般的工作人員,要注重實際操作的培訓,并大力支持利用當地的居民來進行當地生態旅游景區的管理,邀請相關專家定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最后,要大力宣傳生態旅游區的保護,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方式,對旅游者和旅游管理者進行生態知識的教育,強化生態保護意識。
(四)加快立法步伐,細化保護措施
健全的政策法規是生態旅游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在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與旅游相關的法律政策和法規,如《環境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森林法》等。并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特點,要求當地政府認真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在生態景區的開發過程中,根據法律的規定,哪一部分的旅游資源嚴禁開發,哪些珍貴的國家保護物種禁止采摘或捕殺,都要有嚴格的規定,對于那些違法的侵略者,要加大執法力度,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四、結語
綜上述,我們可以看到,生態旅游是世界旅游業新的發展方向,它不僅可以為當地的社區帶來經濟發展的機遇以及脫貧致富的可能,同樣也可以保護當地的旅游資源,在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可持續地長久地發展,生態旅游同樣也為提高旅游業新層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周詩濤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