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邊緣化農村的特征和困境
核心區農村通常是指現在所謂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它的發展往往是城市擴張帶動的;中間區的農村發展也往往比較容易,較之邊緣化的農村,它具有一種地理和資源上的優勢。所以,邊緣化農村的發展在整個等級結構中處于一種不利的地位,這給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邊緣化農村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這種不利特征可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邊緣化農村的資源非常缺乏。這種資源可以是自然資源,如地理、氣候、土壤等,也可以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包括農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如水利、交通和通訊設施、教育文化設施、醫療衛生服務等的缺乏。這種自然資源的缺乏既是邊緣化農村貧困的表現,也是其部分原因。自然資源的缺乏是一種先天性的缺乏,這種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地區的發展,這已被很多國內外學者所證明。而后一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的缺乏卻是一種后天性的缺乏,它往往與人的行為和心理因素有關。而且這兩種資源的缺乏并不是獨立作用的,它們具有某種很強的內在相關性。例如,有一些學者通過對農村的大量觀察和研究,得到的調查數據和資料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農村的地理特征分布與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之間存在著正相關性,當村莊是處于平原或丘陵的時候,農村基礎設施會更加優良。第二,在邊緣化農村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明顯的。政府作為一種資源配置的機構,在農村發展和建設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資源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邊緣化農村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被排擠了,這導致了邊緣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后、社會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和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貧困缺乏。交通運輸的堵塞、學校教育和醫療衛生的落后、市場經濟和產品供給的不完善,進一步帶來了邊緣化農村的貧困和封閉。
所以,在邊緣化農村的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政府的資源配置和引導性作用,如何使政府的作用與農民主體性的發揮相結合,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除了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以外,政府還必須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一個是除了物質資源的供給以外,必須還有一個是政府如何發揮農民主體性參與和創造的問題。無論如何,邊緣化農村要想在增加農村公共文化生活和加強農民個人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方面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打破這種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性,發揮政府的引導性作用。第三,在邊緣化農村,常常出現一種農民主體性缺席的情況。農民主體性缺席,或者是因為農民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參與政治和農村管理的程度不高,或者是因為農村中的大部分人口都流動到外地,如打工、做生意等。今后,農村人口外出流動將進一步加大,這種流動一方面使農民增加了收入并增長了知識,也使得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但同時也給農村管理帶來了困難。一些調查表明,與平原、丘陵等地勢狀況較好的村莊相比,地勢狀況較差的村莊擁有更高的外出打工人口比例。可以推斷,在邊緣化農村中,農民要想增加收入,一條可行的途徑就是外出打工。但是,這造成了一些困難情況,如流動出去的農民其選舉權難以實現,從而使得民主選舉質量降低了,民主管理陷入了困境。同樣,流動農民難以發揮主體性作用,從而對農村自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流動造成的農民和農村分化,對整個農村的整合和管理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然而,這些都是實現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消亡抑或重建:邊緣化農村發展的路徑選擇
新農村建設,特別是對邊緣農村的建設問題,由于上述三種原因——資源缺乏、政府缺位和農民缺席——而變得異常困難。關鍵的問題是對于這種邊緣化農村的未來發展路徑究竟是什么,是重建還是消亡?如果是消亡,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邊緣化農村,令其自生自滅。然而,邊緣化農村的消亡,也同樣意味著農村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的消逝,而這種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國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其實,邊緣化農村的貧困,并不是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后果,它是由于在農村等級結構體系處于邊緣化的地位,被有意地排斥和忽視而造成的。資源的不平等分配、政府的作用和力度不夠以及由此形成的大量勞動力外流,是造成邊緣化農村貧困的三個主要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之所以造成邊緣化農村的貧困,是人為因素在起作用。如果改變這種等級結構體系,發揮邊緣農村的發展潛力,使其受到應有的重視和資源的平等分配,重建邊緣化農村將是另一條可行的途徑。對于大部分的處于邊緣地位的農村而言,它們缺乏的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更缺乏的是被重視的程度,特別是政府對農村的支持程度。政府是否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是否為邊緣化農村提供一定程度的資源和產品,并為其建立一套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是邊緣農村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同時,應當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特別是外出流動人口的積極性,是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外出流動人口造成的選舉權、民主管理和農村自治的困難,必須要有一套政策和機制來予以克服,使得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和積極性來關注和參與村莊事務。無論如何,邊緣化農村的最好路徑不是自然而然地消亡,而是適當地進行重建,同時充分發揮它們在現代化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讓它們參與現代化過程,分享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這對于建設新農村的任務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戴利弘單位:中共臺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