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銷網絡發展社會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傳銷網絡發展從社會學角度分析看,主要是利用了發展對象的社會資本和社會心理的滿足及宗教儀式的集體歸附感。因此,打擊扼制傳銷需要加大宣傳、監管力度,完善社會福利機制,構建家庭—社會二位一體的防治網絡,從源頭上杜絕和防范傳銷網絡的發展。
關鍵詞:傳銷網絡社會學分析對策
目前,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傳銷因其利用人們期望迅速成功一夜暴富的心理,讓成千上萬的人上當受騙乃至家破人亡,社會危害性極大,這也引起了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的廣泛關注。傳銷網絡的發展有固有的組織特點和發展模式,更有深層次的社會因素。從社會學角度對傳銷網絡發展過程加以分析,進而探索控制傳銷蔓延的途徑和方法,既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又為個人、家庭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考與對策。
一、傳銷的概念和發展特征
傳銷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1]。在傳銷網絡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很明顯的特征[2]。
(一)發展的傳銷成員特征
被發展的對象一般具備以下幾個特征之一:不安于現狀,想干一份大事業,如退伍軍人等;期望發財,想一夜暴富,如農民、打工者等;急于工作又找不到的,如失業人員,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等;找回失落感,如退休的干部等。
(二)信息流通特征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單一性,表現在:(1)外界信息源的關閉,從發展對象進傳銷組織的第一天起,其通訊工具莫名其妙地欠費了,基本不能和外界聯系,加入傳銷組織后,不能上網和看報紙等,信息源切斷了;(2)傳銷信息泛濫,從給發展對象洗腦開始,發展對象每天都只接受傳銷的相關信息。
(三)組織特征
五級三階制,把所有成員分成五個等級———A、B、C、D、E級,晉升分為三階段,分別從E級跳到C級,從C級跳到B級,最后從B級跳到A級。制度嚴格,傳銷人員外出,基本只有兩三個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裝作互不認識;半軍事化的管理,傳銷對人員的管理非常嚴格,對人身的控制很嚴格,無論發展對象到哪個地方去,都會有人員跟著發展對象,晚上睡覺都是把門鎖上的,防止人員半夜出逃。
二、傳銷網絡發展過程的社會學角度分析
(一)邀約———社會資本的運用
在整個傳銷過程中,邀約是傳銷開始的第一個步驟,也是傳銷網絡發展最初始的一步,發展對象被各種理由騙過去,固然離不開傳銷個體精心的準備,及他們對發展對象進行了細致分析。但是,傳銷網絡的發展快慢,更取決于傳銷發展對象在整個社會網絡中所具備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社會網絡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相對應的理論概念。社會資本的構成包含三個方面:鑲嵌于社會結構中的資源,個人或組織攝取這些社會資源的能力,通過有目的的行動個人或組織運用或動員這些社會資源[3]。傳銷者具備的社會資本主要指能夠邀約到的發展對象數目,及這些發展對象所具備的資源,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口才等讓發展對象信服自己的能力,以及他所能獲得物質金錢等的能力。被邀約的發展對象基本不超過如下范圍:親戚類: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類:五同———同學、同事、同鄉、同宗、同好;鄰居類:前后左右鄰舍;其他認識的人,如師徒、戰友、網友等,而在這些關系中,親戚類是最容易被騙過去的。這些關系的存在就是傳銷者最基本的社會資本,是傳銷者能夠成功實施傳銷第一步的關鍵因素。這些人對傳銷者的信任,是最本質的社會資本,也正是這種信任關系的存在,使發展對象疏忽了對信息的篩選和鑒別,輕易相信了傳銷者的謊言。這些關系就像一張網一樣,傳銷者就是網的節點,連接這張大網的線,就是他利用在以往歲月中用時間、金錢、精力的投入換來的對他的信任,通過這些信任線,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讓發展對象來到傳銷窩點。
(二)七天破冰———社會心理的滿足
通過資料的分析,傳銷發展對象根據常識,一般都能很快地識別傳銷,但是為什么遲遲不能狠心離去,通過調查分析看,發展對象一般出于如下原因:1.對傳銷者的信任,由于傳銷者發展的對象一般都是從自己的親戚開始,因此發展對象認為親戚應該不會被傳銷者所害;2.對傳銷者所說的謊言將信將疑,在這七天中,傳銷者總是在強調傳銷行業一片光明的前景,傳銷這行業能讓發展對象暴富,是發展對象展示抱負的好機會;3.發展對象被親情假象迷惑;4.表現欲暫時被滿足,特別是一些性格有缺陷的發展對象如自卑者,在傳銷中被重視;5.被傳銷組織渲染的氛圍感染,喜歡那種氛圍[4]。在千萬種理由中,發展對象在到達火車站的那一刻對接站者的感知,基本上決定了他是否會和他一起走。這種感知,就是社會心理學所說的“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者稱作先入為主效應。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想象一個人被朋友邀請去訪問或做客,晚上臨睡覺前,朋友還會幫他洗腳。但在一些傳銷組織里,這是“行規”。當發展對象來到一個陌生的團隊,受到熱情到過分的接待,被欺騙的想法會被降到最低限度,想與這個集體融為一體的愿望促使他們與那些人進行互動,于是,找出諒解他們把自己騙來的理由是容易的。從另外一方面看,群體暗示和從眾效應,也是發展對象不由自主加入傳銷組織的重要因素。在傳銷聽課地點,所有傳銷者亢奮的尖叫,對行業的癡迷,讓發展對象不由自主或被迫跟著他們一起尖叫,被這些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感染,不知不覺認同了這個群體。其次,在接下來的七天中,發展對象被傳銷者所扮演的角色吸引。在傳銷組織中,傳銷者對傳銷充滿狂熱,對成功執著地追求,擁有堅定的信念,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等等,給發展對象形成了這樣的角色認知,發展對象也不自覺地進行了角色對比,把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與目前所見到的角色進行了詳細對比,與心里種種理想角色產生共鳴,萌發想要學習這種角色的想法,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又缺乏種種條件,就為留在傳銷組織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發展下線———社會網絡分析
當發展對象完全加入傳銷組織中,并通過傳銷技能的學習后,這時就到了傳銷網絡發展的關鍵一環———發展下線,而發展下線就是開始對傳銷過程的重復。傳銷者能不能發展下線,并通過下線發展下線,這是傳銷網絡快速發展核心所在。事實說明,傳銷者能夠利用自身的社會網絡和社會資本進行發展。個人社會支持網絡就是傳銷網絡快速發展的根源,發展對象所具有的婚姻關系,親子關系,親戚關系,朋友關系,同學關系,等等,混合而成形成了傳銷者所具有的個人社會支持網絡,發展對象通過這個網絡可以掘取各種社會資本,如金錢,信任,情感等[5]。傳銷者正是通過這些關系和網絡,能夠讓發展對象輕而易舉地成為下一個傳銷者。傳銷組織支持網絡是傳銷網絡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傳銷發展過程中,單憑傳銷者是無法說服發展對象加入傳銷組織的,這個傳銷組織支持網絡為傳銷者提供了莫大支持。傳銷接站人員,窩點其他傳銷人員的密切配合游說,洗腦課群眾的渲染和暗示,窩點虛假的溫情服務等,無不是這個傳銷組織支持網絡提供的幫助,傳銷網絡發展的成功,是整個群體的成功。
(四)網絡維護———宗教儀式的魔力
整個傳銷網絡的維護也是傳銷網絡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沒有對整個網絡的控制,傳銷網絡是不穩定的,在對傳銷網絡維護的管理過程中,透漏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傳銷儀式化活動的作用,涂爾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論述道:“宗教是一種與既與眾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關的信仰與儀式所組成的統一體系。”這些儀式將所有信奉他們的人結合在一個被稱為“教會”的共同體內。宗教感情與情緒最早不是產生于私人場合,而是氏族的重大群體儀式中。涂爾干認為儀式的功能不僅是表面上所呈現的“強化信徒與神之間的歸附關系”,實際上它所強化的是“作為社會成員的發展對象對其社會的歸附關系”,社會成員通過儀式強化了發展對象對集體(或群體)的歸附感,也就強化了“宗教力”的集體力,也就將微弱的發展對象力量提升到強大的集體力量中,這些膜拜活動都是氏族成員歷來從事的最重要的事情[6]?!皟x式已被作為一種將社會的強制性標準轉換為個人的愿望、創造社會化情緒、引起角色轉換、提供治療效應、制定社會行為的神話憲章、重新整合對立社群的工具加以分析”。傳銷組織對傳銷人員的生活做了許多規定與限制,對其行為舉止都有具體要求。如傳銷人員入行后的生活工作非常有規律,一周與一周的活動大體相同,在行內號稱半軍事化管理。這些規定與限制促成了傳銷人員行為的儀式化,并使傳銷人員與外界嚴重脫離,由于時時刻刻處于傳銷的環境之中,因此傳銷人員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傳銷人員的行為準則和方式是傳銷組織的語言和儀式,為傳銷人員塑造了一套與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并時刻灌輸著傳銷的理念和目的,潛移默化地滲入傳銷者內心,塑造著其行為。其最終結果就是虛構出一個與世隔絕、自成體系的傳銷王國,從而保證傳銷活動不受干擾,長久地持續下去。
三、控制傳銷網絡發展的建議或舉措
傳銷沖擊了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破壞了社會治安秩序,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涉及社會穩定、家庭和諧及傳銷發展對象的健康發展,影響國家政治社會的穩定。
(一)大力開展傳銷危害宣傳
要杜絕傳銷,預防重于防治,在預防傳銷方面,要讓發展對象從思想上進行認知,加大傳銷知識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電視、報紙、張貼傳單等多種形式,對預防傳銷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深入揭露傳銷活動的違法本質和危害后果,增強廣大人民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另外,需要強化宣傳的效果,歸納介紹傳銷的常見手段和方法,與社會群眾進行互動,通過開展社區傳銷知識競賽、傳銷模擬活動等方式,讓群眾參與進來,通過切身感受深刻認識傳銷。
(二)加大監管力度以杜絕傳銷蔓延
監管需要發揮兩方面力量的支持:群眾和政府。在群眾方面,鼓勵群眾一旦發現自己身邊的人在從事傳銷活動,應該積極主動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活動,提供傳銷者相關的信息;在政府方面,工商部門應將查禁傳銷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樹立長期作戰思想,將其列為全年工作重點,建立一種快速反應機制,使專項執法行動高效有序。
(三)開展矯正工作以端正心理認知
在對傳銷的防治過程中,既要重“防”,又要顧“治”。對傳銷人員的心理矯正是“治”的一個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傳銷者在被洗腦后,認知上已經完全改變了,而認知的改變比行為上的改變更為困難、更為重要,只有從認知上去改變,才能徹底把一個傳銷者完全恢復正常。另外,認知的改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心理咨詢師幫助傳銷者,有技巧性地改變傳銷者的暴富心理,對傳銷的非理性認知和行為加以矯正,恢復正常的生活。
(四)完善社會福利機制以縮小貧富差距
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是傳銷者加入傳銷組織一個很客觀的因素,加入傳銷組織基本上都是社會下層和底層人群,由于階層限制,他們沒有話語權,合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心事沒有人關注,思想沒有人指導,致使這些弱勢群體一直在底層苦苦掙扎,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改變自身社會地位與生活狀態的機會,而傳銷荒謬的言論給了他們希望。因此,需要完善社會福利機制,改善下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從思想上給予關懷及從生活上給予救濟,從事業上提高其就業技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五)建立家庭、社會二位一體的防治網絡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細胞,在維系物質生產,人口生產,撫育小孩和贍養父母、教育后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防治傳銷也應該發揮其應有作用。每一個傳銷者必然隸屬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需要對自己的成員負責,加強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相互了解,主動學習防治傳銷的知識,維系成員之間的安全。除了家庭發揮作用外,社會應該建立靈敏反應機制,對傳銷的打擊絲毫不留情。只有家庭、社會共同防治,才能更好地防治傳銷網絡發展。
參考文獻:
[2]劉松山.熟人關系信任與傳銷的網絡運作機制[D].吉林大學,2007,(4)15.
[3]何軍.當前非法傳銷的新特點及治理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5):13.
[4]王浩.傳銷洗腦實錄[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321.
[5]湯萬杰.傳銷組織精神控制模式探析[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7:45.
[6]秦星野.從宗教社會學看傳銷新特點[J].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2008:205.
[7]全國13所高等院校.社會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526.
[8]張文宏.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研究[J].中國社會學網,2007:63.
作者:翟清巖 單位: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