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問題導學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其學習并非是單純地被動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利用原有知識對新的知識進行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限于學生的原有知識體系、認知能力等因素所限,難免會存在諸多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深入理解,系統掌握,提高其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一、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引出問題
以問題來促進學生參與到物理探究活動中,關鍵是要學生能主動參與,而這和學生的興趣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來看,一些教師在課堂中直接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思考.例如,在講“摩擦力”時,導入中很多教師的做法是,直接告訴學生今天要學“摩擦力”,然后就問:什么是摩擦力?這種導入以教師為主,沒有太多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雖然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強,但在學習相應的概念、命題時,直觀的材料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教學內容需要,在情境方式上可靈活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進行.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以多媒體播放“石頭從空中落下來”和“雨滴從屋檐下落”的畫面,引導學生分析其相似點,自然引出“落體運動”,緊接著提出問題:落體運動的快慢會和什么因素有關?學生自然就會作出猜想,探究活動順利地展開.又如,在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時,以汽車和行人橫穿馬路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行人是否有危險,如果讓汽車減速,那就需要知道物體減速的計算公式,自然引出了對物體速度變化規律的探究,接著再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作為輔助,引入探究主題.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提前預設問題
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對所要學習的主題有了興趣,接下來所需考慮的重點就是如何通過問題來促進學生探究.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來看,課堂中的問題難免會較多,甚至有的時候是一個接連一個的問題,學生還沒有解決完一個問題,新的問題又來了;有的時候問題難度較大,學生無法回答,此時教師則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較為賞見.究其原因,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問題和目標之間的聯系性,有時忽視了問題和學生原有知識之間的結構,從而影響了探究活動的效果.在提問時,教師應充分考慮上述因素.例如,在講“曲線運動”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觀看幾幅關于曲線運動的圖片(如過山車、踢球等),由此而引出曲線運動的概念,結合學生自學而引導學生對曲線運動概念進行辨析后,提問:既然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隨時改變的,那該如何確定曲線運動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接著以“撐開帶有水滴的雨傘繞柄旋轉”而引導學生思考“水滴沿什么方向飛出?”得出結論后進行實驗,研究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情況,最后得出曲線運動的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曲線運動的定義進行學習,然后過渡到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再以實驗探究曲線運動的條件,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有序進行,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逐層探究,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三、加強師生之間互動,互動促進構建
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式教學還需要注意,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指導,否則如果完全把問題拋給學生,因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因素影響,探究很難達成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以互動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促進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探究“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時,在例題中給出題干(用一根很輕的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小鋼球懸掛于鐵架臺上,并保持平衡),提問:此時小球處于什么狀態?學生回答后,教師糾正,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小組學生合作完成(如圖),教師指導學生表述小球的受力情況,追問:兩個力的大小、方向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交流后,教師指導學生求其合力.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要給予點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物理課程的宗旨,立足學生發展去思考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引導,讓學生喜歡物理課程,并積極參與物理探究活動.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式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構建.
作者:徐超 單位:江蘇寶應縣畫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