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發展觀下資源型城市經濟變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資源型城市轉型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宗旨
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全面協調發展的過程,是系統性的整體過程,需要兼顧綜合發展,如政治發展、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等,實現在發展中求穩定,在穩定中促進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指徹底改變傳統的以能源消耗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全面協調物質和精神的發展,以科學技術為指導實現能源高利用、生態環保工作,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也要開發新興產業,努力挖掘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發展產業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協調發展;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要正確處理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多元化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另外,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還應該注重對社會發展的投入,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強化對社會效益的發展,做大做強社會事業,解決社會大眾現實生活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大眾全面自由發展。
1.2資源型城市轉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資源型城市轉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為指導發展方向,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理順轉型中涉及到的所有關系,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方向,解決轉型問題,實現轉型的順利進展。如,在產業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在產業開發中要同時注重資源的開發和資源的利用,堅持在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最大化地開發和利用產業資源,防止生態環境破壞,徹底改變傳統的以生態環境開發利用為代價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促使資源型城市轉型良性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能滿足后代人的需要。因此,資源型城市轉型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走新型經濟發展道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2.科學發展觀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遵循的原則
2.1生態平衡原則
資源型城市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很多都是依靠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發展起來的,致使生態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破壞,打破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現階段我國很多資源型城市都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困境。因此,資源型城市轉型需要以此為戒,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在產業發展中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治理保護和經濟效益的調整增長,在經濟發展中引進治理環境的新技術,取締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產業,以嚴格的獎懲制度對資源型城市產業進行管制。另外,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還需要加大對環保的宣傳教育,只有每位公民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對環保負責,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生態平衡。
2.2實事求是原則
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要結合每個城市的優缺點,立足本地實際情況,尋找適合本城市的轉型道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他成功城市的經驗,不能實行一刀切的轉型策略,要從實際出發,準確定位本城市的發展目標,正確評估本城市的發展資源,綜合考慮本城市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生態環境、社會人文、交通條件以及國家政策等,參考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有效結合本城市內外部條件,積極探索適合本城市經濟轉型的道路。
2.3政府參與原則
從國內外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看出,政府都會或多或少的參與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指導資源型城市轉型。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政府可能以主導形式促進城市轉型,起到了主導轉型的作用,也可能只是為城市轉型提供政策扶持,促進城市自行轉型,在城市轉型中起保駕護航的作用。在我國資源型城市建設初期,政府主要以主導形式促進城市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和產業的發展逐漸分離,不再以直接領導的形式參與城市發展,更多的是以無形的、宏觀調控的手段指導城市發展。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時間還較短,政府只是通過采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宏觀層面對城市的轉型實施引導調控作用,以為城市轉型發展構建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
2.4市場規律原則
我國資源型城市通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很多都是政府主導的國有大型資源企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革,資源型城市已經不再適應經濟體制的要求。如,國有大型資源企業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政府會提供較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這類型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比之民營企業具有絕對的發展優勢,存在較大的競爭差異,導致市場經濟發展不公平性,不利于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嚴重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中,必須秉承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才能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產業經濟發展的效率。我國政府扶持的國有大型資源企業,與國內同類企業產品服務雖然有一定的發展優勢,但是長期發展的話勢必會落后于市場競爭企業。因此,在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原則,實行優勝劣汰的規律,對市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合理調整產業結構。
3.科學發展觀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路徑
3.1制定產業發展戰略
科學發展觀是一次理論創新,是一次思想解放,是城市發展中制定戰略、編制規劃和提出政策的理論基礎。我國資源型城市在過去的發展中,由于過度依賴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過度強調經濟發展速度,依靠資源優勢帶動城市產業發展,沒有以正確的發展思想作為指導,以持續性的戰略作為調控,造成發展過程中資源的嚴重浪費,造成經濟發展中資源的消耗往往是經濟發展的數倍之多。因此,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應以正確的理念作為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正確認識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經濟轉型帶動科學發展。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制定產業發展戰略:第一,針對資源型城市現有資源狀況,正確判斷產業發展優勢,精準產業發展方向。資源型城市應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創新自身的發展優勢,在政府提出的城市持續發展的機遇下,立足本地實情,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實現產業精深發展,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第二,延伸資源產業鏈,精深加工資源產業產品服務。資源型城市面臨發展困境,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粗放式經營方式造成的,因此需要在產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加強對產業產品的綜合管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工程,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升級;第三,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資源型城市發展問題主要表現在附加值較低和高新技術欠缺兩方面,因此需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對傳統產業技術進行創新變革,提高產業附加值,發展新興產業,重點建設高新技術產業。
3.2培育集群發展優勢
矛盾作為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科學發展觀實踐過程中需要堅持的工作方法,要在發展中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解決,解決矛盾,實現發展。科學發展觀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就是工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針對工業經濟大力培育集群發展優勢,實施產業集群化戰略、企業集群化戰略和品牌集群化戰略,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培育集群發展優勢:第一,產業集群化戰略。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都是有資源優勢的,因此實施產業集群化戰略就需要資源型城市立足本地實情,尋求本地發展的比較優勢,積極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的主體作用,發展具有潛力的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產品服務,發揮產業優勢,以產業集群的形式促進城市發展;第二,企業集群化戰略。企業集群是指同一產業內,聯系緊密的企業之間形成的在空間上的聚集現象,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中,需要以原有資源為基礎,尋求帶頭企業,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和企業集群,優化配置市場資源;第三,名牌集群化戰略。品牌集群優勢可以為企業發展,甚至產業發展帶來比較優勢,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精深企業產品服務。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需要以長遠發展的眼光,統籌品牌發展,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品牌,以品牌集群形式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城市發展的比較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3.3創新政府管理職能
科學發展觀是系統整體的發展觀,需要在整體發展中統一協調各個要素,而不是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需要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物質、精神和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就是要創新政府管理職能,全面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社會公共管理的職能,彌補政府無法管制的領域,克服市場失靈現象。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創新政府管理職能:第一,在市場經濟下,政府和市場各自發揮作用,實現政企分開管理。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應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管理范圍,實施政府的宏觀調控,減少政府行政管理,規范市場環境,創建正常的市場秩序;第二,政府加快實現公共管理,發揮公共管理職能。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應轉變過去以政府為中心的管理,實施以公共需求為中心的管理,注重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制;第三,構建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互動體系。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應轉變過去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創新管理機制,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的互動體系,促進社會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作者:曾箏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